张娜拉写博客道歉 为“圈钱说”自辩【图】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韩国歌手张娜拉日前在韩国某谈话节目中,称"每次制作费紧张就去中国演出",这番言论立即引起一片"倒张"风潮.不少网友认为,张娜拉把中国市场当成圈钱的地方,甚至有网友建议她回韩国去发展.昨日下午,其经纪公司代表张娜拉在她的中文博客上发表声明致歉,称"'每次制作费紧张,都会去中国演出'这句翻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加上的字幕,并不是张娜拉本人在现场所说的话." 笑不出来的张娜拉会道谦吗?张娜拉开始辩解了,她已经笑不出来了!自称在韩国叫"张中国&qu

韩国歌手张娜拉日前在韩国某谈话节目中,称“每次制作费紧张就去中国演出”,这番言论立即引起一片“倒张”风潮。不少网友认为,张娜拉把中国市场当成圈钱的地方,甚至有网友建议她回韩国去发展。昨日下午,其经纪公司代表张娜拉在她的中文博客上发表声明致歉,称“‘每次制作费紧张,都会去中国演出’这句翻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加上的字幕,并不是张娜拉本人在现场所说的话。”

笑不出来的张娜拉会道谦吗?

张娜拉开始辩解了,她已经笑不出来了!

自称在韩国叫“张中国”、自己来中国发展因为太爱中国了的影星张娜拉,在一档访谈节目中放松了“警惕”,一番“自己每次制作费紧张,就会去中国演出赚钱”言论被各大报纸、网站转载。

看到很多曾经被她友爱的言论和纯真脸庞感动的中国粉丝倒戈相向,要求封杀她、要求她道歉的境况,她辩解说,自己是开玩笑。

而此辩解,再次惹怒了网友和读者,大家纷纷认为她不敢为自己的话负责,缺乏道歉的勇气。且看本报娱乐法庭如何审判!

被告:明星张娜拉

原告:中国网友以及张娜拉的部分 “粉丝”、读者

案情陈述:

张娜拉的“圈钱说”源于她在韩国参加的一次访谈节目。当主持人问张娜拉除了韩国之外,最常去哪里时,张娜拉坦言自己去中国的次数很多,并且说“每当制作费用紧张时,就会去中国演出赚钱。

原告控诉:“圈钱”是小,伤情为大

在此事发生之前,张娜拉在中国还颇有人气,半生不熟的中国话一步步拉近中国粉丝和她的距离。不过“圈钱说”曝出后,这段好不容易拉近的距离被一下子弹回了大洋彼岸。

网友气愤的焦点并不单单在于“圈钱说”本身,更多人表示对欺骗感情很失望。不少网友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来证明张娜拉“圈钱说”的确属实:试想一年有大半年时间都在中国走穴的张娜拉在中国5、6年还不能进行简单的中文会话,足可证明她只把中国当成她的提款机了。

网友“菜头”气愤地控诉:“我们国家市场大,她到这赚点钱也无可厚非。主要是赚钱就算了,但她话里话外怎么好像把中国的粉丝都当傻子了?这么说话太伤人心了。 ”

少数网友大赞张娜拉坦白,但语气却讽刺意味十足:“张娜拉是好样的,说出来不少韩星在中国圈钱的心态。 ”

被告自辩

那些只是一个玩笑

近期的误会是由于我在韩国参加一档名叫《强心脏》的娱乐节目引起。我在节目里为宣传新片《天空和海洋》,开玩笑说:“请大家帮帮我的家人吧! ”这是为在节目中说出新片名字而开的一个玩笑。我想夸大,我在节目上说的那些只是一个玩笑,我不是为淘金才到中国的。我本着“中韩合流”的信念来到中国。在中国活动期间,一直积极参与一些慈善活动,与中华慈善总会一起创立爱心基金,做其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被告证人作证

误会是节目组的问题

在多半网友“清醒”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死忠粉丝力挺张娜拉。昨日他们赶到娱乐法庭现场,为张娜拉提供援助。死忠粉丝“艾拉”说张娜拉是被“诬陷”,“娜拉只说常到中国活动,那个‘每次制作费紧张都会去中国演出’是节目组加的,娜拉从没说过这话”。

陪审团建议

被告证词不予采纳

张娜拉本人证词可供参考。但死忠粉丝的证人身份存在质疑。陪审团了解当前情况,有少数粉丝感染了超级韩流,这部分孩子缺少思辨性,为了偶像能做出一切疯狂举动,证词真实性值得质疑,陪审团不予记录。

原告发言

要为“圈钱说”和“辩解说”道歉

沈河区读者李竟昨日说,听了张娜拉的辩解,我更失望了,错了没什么,但是应该敢于认错,辩解有什么意义呢?只有一个要求:她必须为“圈钱说”和现在的“辩解”道歉!

娱乐法官宣判

若不道歉,就回家找父母要钱

本法官首次宣判时借用网友言论,但请张娜拉小姐理解,此言论并无讽刺意思,完全出于对您的前途发展着想。

您的言论确实触痛了中国网友当前最敏感的神经。此前已有先例,如杨丞琳的一些不经大脑的敏感言论,让她在此之后无论以何种方式诚恳道歉或者是在工作上努力表现,依旧很难再打翻身之仗。相较于杨丞琳坦承道歉的态度,您“拒不认罪”,肯定地表示只是玩笑,未免有不敢担当责任的嫌疑了。

您话虽说得冠冕堂皇,但在如今物欲横流,不少二流韩星到中国寻找市场的现实生存现状看,此番解释不仅难以说服网友,更容易被扣上虚伪、逃避责任的大帽子。

本法官本着权衡两方利益、化解矛盾的最终目的,建议张娜拉小姐如果不作出诚恳的道歉,就回家发展吧,缺钱了,做一次“啃老族”,跟您的父母要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