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艾四林籍贯 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4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艾四林教授在研教楼212室为我院全体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西方价值观的源起及其限制”的精彩报告。这场报告是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高端论坛的第八讲,洪晓楠院长主持了本场报告。
艾四林教授从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建设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不同群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视角,主要包括:“向后看”,即向传统文化寻求核心价值观;“向外看”,即向西方寻求核心价值观;“向上看”,即向宗教寻求核心价值观;“向下看”,即向封建迷信寻求核心价值观;“向前看”,即向共产主义寻求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社会要稳定要和谐,就必须在多元中寻找和培育主流价值观。艾教授认为: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必须立足实践。从我国当前实践来看,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处理好与西方价值观的关系,处理不好会犯历史性错误。
基于以上认识,艾四林教授将视角转向对西方价值观的思考。首先分析了西方价值观的哲学基础。艾教授认为,西方价值观的哲学基础有两个: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其他观念,如自由、民主、科学等,都是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衍生物。艾教授明确提出个体主义不等于利己主义,并主要论述了个体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西方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西方主流价值观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
接下来,艾教授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西方价值观在当代的限制。首先,个体主义在西方已经受到挑战,因为其在强调独立性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与人的冲突和人与外物的冲突。所以在西方出现了“互主体性期待”,就是要从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理性出发,探讨人际之间的理性是什么;第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
过去,科学承载了人类走向自由解放的所有功能,现在,西方开始思考科学的边界,人文主义兴起以约束泛滥的科学主义;第三,民族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冲突。
民主是公民的权利,似乎天生具有排外性。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民主等开始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第四,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的冲突。表面看,自由与平等是一致的。但是,自由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独立性、自我选择性,结果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扩大。因此在自由主义和共同体主义间存在张力。艾教授指出,这些矛盾和张力已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
在分析前述问题的基础上,艾教授阐释了价值共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他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我们自己的实践理性,才能真正确立理论自信;在价值观的攻守问题上,守势的结果只能是批判,只有攻势才能导致建设;在中西方价值观的共同性问题上,共同性概念存在必然性。
因为中西价值观有共同的敌人,即封建主义。从实践基础来看,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面临共同的责任,不可能独获其利,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一定会催生一些共同的价值。
最后艾教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形而上学,一定要运用好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