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霖抗战拒卖国 学生领袖梅思平竟成大汉奸
五四运动以后的曹汝霖与我们所认识的“卖国贼” 曹汝霖形象截然不同,但是很多历史课本以事件为线索,对人物断章取义,导致了许多偏差认识。今天,一起认识一下五四运动以后不一样的曹汝霖。
1919年,曹汝霖担任的是政府要职——交通总长。一战结束以后,胜利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在巴黎举行会议,称为“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各列强与日本合谋,竟要把德国在中国的利益划分给日本所有。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北大学生的不满,曹汝霖和其他两位从日本回来的政府官员被学生骂作是“卖国贼”。学生联合工人、百姓,一起罢工罢课,上街示威游行,还暴力地火烧了曹汝霖的家宅,使得曹汝霖无奈逃往了天津躲避。其实在这之前,人们对曹汝霖就已经被定义为卖国贼。
早在1905年,曹汝霖作为袁世凯的助手,与日本进行东三省事宜的谈判。在这之后,曹汝霖被人名为外交次长,于1915年被迫签订了“二十一条”,从此因为他外交次长身份的原因,人们就把卖国贼的名号加在了他的身上。
其实,在这时,曹汝霖是冤的,据他后来的回忆,他当时在与日本谈判时,已经竭尽了全力与日本周旋,虽然最后迫于无奈签订了条约,但是他们已经尽全力了。然而世人对此却是越传越乱,最后失去了真相,让他背负了卖国贼的恶名。五四运动之后,曹汝霖也没再任要职,而且还济世救民,保住了晚节。曹汝霖被冤真相得以揭开,虽然他为此丢官受辱,但是他却说:以他个人得失换得了国民爱国之心,也算是得到了代价。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曹汝霖在外交上的失败,所以曹汝霖很自然地被贴上汉奸的标签,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在这之后的曹汝霖却救济贫苦,在国家大义面前没做汉奸,而在五四运动中的学生梅思平却成为了汉奸,让人大跌眼镜。那么曹汝霖梅思平到底谁是汉奸呢?
梅思平(1896—1946),浙江永嘉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早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抗战期间叛国投敌,沦为汉奸,历任汪伪政府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部长、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浙江省省长、内政部部长等要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捕,1946年9月14日被枪决。
曹汝霖被人称为“卖国贼”、“大汉奸”,五四运动中,学生火烧了他的家,他被迫逃往天津躲避,之后也没在担任过要职。五四运动之后的曹汝霖闭门不出,算是在家忏悔,在闭门思过,之后他还经常给车夫赠送棉衣,还和别人集资建了医院,算是在为自己赎罪。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曹汝霖被日本加官进爵,但他都不为所动,没有出卖国家利益,没做汉奸。然而,在五四运动时火烧了曹家的梅思平,在国家大义面前却动摇了,成为了汉奸。梅思平是浙江人,生于1896年,年轻时在北大读书。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和学生们一起上街示威游行,火烧了曹汝霖的家宅。
然而,在抗战期间,梅思平却担任汪伪政权的部长、省长等一些要职,被人们骂作“大汉奸“,就连他的女儿也在报纸上发文称不愿做汉奸的女儿,要打倒自己的父亲。之后梅思平的妹妹和继母也都相继上报发文称要断绝和梅思平的关系,称他是”逆贼”。
如果不简单地进行是非的判断,我们会发现,曹汝霖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都说“弱国无外交”, 曹汝霖的妥协肯定存在诸多客观因素的作用。而梅思平的汉奸行为却是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