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上有哪些揭露人性阴暗的经典作品
该作是澳洲美人娜奥米·沃茨主演的惊悚片,整部电影都让人揪心,并让人强烈期待剧情的反转。电影中的两个反派也跟很多惊悚恐怖片中的变态凶手不同,他们几乎始终彬彬有礼,却用这种彬彬有礼的假象将你的怒火激发到极致,明明是他们不怀好意,最后却成了“你先动的手”。
更令人绝望的,是被害人的自救在他们一种科幻异能般的能力下,都变得那么可笑——乖乖受死就行了,忙个什么劲儿?凶手要欣赏的,就是被害人那种无望的挣扎与恐惧。但是这部电影最恐怖的,却是脱离剧情的两个镜头。凶手面对着镜头,问镜头外的观者“你觉得他们能活下去吗?”我们要款待我们的观众,老是沉闷会很无聊的“。这仿佛就是现实中悲剧发生的时候对于冷眼旁观者的质问。
《禁闭岛》是一部具有开放式结局的佳作,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依旧用他举重若轻的本领,将这部悬疑片打造的步步惊心、迷雾重重。而迪卡普里奥一如既往地深入角色,将一名失去妻子和孩子的父亲,将一个陷入狂乱幻想的精神病人演绎的丝丝入扣。
因为电影是开放式结局,所以不同的观众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主要分成两派,一派的观点是阴谋论派,另一派的观点是病理论派。阴谋论者认为这个岛屿上面正在拿活人做解剖实验,警官查案之后被抓、被当成精神病人治疗和禁闭。因为马丁在电影里设置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让电影更加扑朔迷离,也是造成对电影不同解读的原因之一。
该片讲述的是一群反对美国死刑组织成员誓死献祭的故事,影片集中表现了奥斯汀大学哲学系主任大卫·戈尔是如何身陷囹圄而通过自己的“蒙冤”之死,给美国德州死刑制度上了堂活生生的课。影片充满惊悚悬疑的紧张气氛,随着新闻记者碧西·布鲁姆在短短的三天时间对整个案件的追踪采访,最终发现事实的真相,而此时此刻大卫·戈尔也因强奸谋杀罪被当地政府处于死刑。当碧西真相披露以后,反对死刑的组织更是掀起狂热的抗议,要求废除死刑。
影片从开始就一直在蓄意一场反抗死刑制度的献祭行为,知名的新闻记者碧西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大卫·戈尔于死刑中,但最终才发觉自己其实只是这个组织面向社会大众舆论抛出的一颗棋子。大卫·戈尔关押六年,临刑处死前三天才要求媒体采访,而且指定由同样风格出位的碧西采访,一切安排井然有序。大卫·戈尔是无辜的,正因为这样才能掀起社会舆论,企图号召民众对死刑制度进行猛烈的鞭笞和声讨。同时这也传达了导演艾伦·帕克的用心良苦:死刑出于国家权力的需要而肯定了死亡,却贬低了生命和正义。
《斯托克》是一部折射了太多文学、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的电影,从编剧、导演到主演都沉得住气,将一个可以概括为“复仇”的故事,诠释得非常冷静又充满邪恶和宿命。影片在前半程基本上什么都没有交代,只是埋下一个又一个伏笔。略带神经质的英迪亚,无法接受父亲突然死去的事实,她沉寂在父亲给她礼物和给她的承诺当中,而和父亲死一样突然的是不知道那里冒出来了一个亲叔叔。
随着叔叔和母亲的眉来眼去,失踪多日的管家,一系列诡异矛头都指向了这个奇怪的叔叔。而杀死金姨和维普影片已经直白地告诉了所有人,凶手就是英迪亚的叔叔。但是,一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这样的影片有一个最大的好处,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因为电影在把握剧情连贯性和结局神秘性的同时,充分给予了观众众多的细节和暗示,去猜测和判断,随着剧情的发展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该片讲述了讲述了平凡又恩爱的一对夫妻,突然有一天妻子却消失不见,丈夫通过各种方式疯狂寻找。然而在妻子留下的一本日记中却发现,种种线索都表明是丈夫将妻子杀害。在影片的结局中,动了杀机的妻子最终决定用阴谋套牢丈夫,而动了恨意的丈夫又不得不因为血脉的延续而留在妻子身边。
在原着小说中丈夫自述,认为自己是用悲悯甚至救赎的心态去接受这个蛇蝎美人。有一句台词是,我真可怜你,因为每天早上醒来你都要努力扮演跟自己梦中完全不一样的人。电影也截止到早上两人初醒的状态,罗莎在枕边翻个身,一双美目瞪着观众,故事结束。故事很狗血,把婚姻中的某种不易被人觉察的狡黠或无奈推到了极致。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在大多数身临其中的人看来,两个独立的人生活在一起,虚实结合才是游戏规则。
这是一部经典的影片,并不仅仅是因为每个场景、每条故事线索都迷人且毫无冗余,更是因为其主题是如此残酷和精准。吉伦哈尔的精彩演绎远非这部无可挑剔影片的唯一亮点,丹-吉尔罗伊的导演处女作充满了对广播媒体的疯狂嘲讽,并暗指正是这些媒体的行径,才让观众生活在不安全的虚假空间中。
比起同类型的片子,此片无任何悬念、惊栗,而是用冷静的镜头让观众自我感受到新闻中带给人们的血腥与无情。特别在细节的处理上,编导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人性的贪婪,以及为了追求这种娱乐效果的媒体的为达一切目地的残酷。比起那种正能量的影片,该片更能深刻、尖酸地反映世风日下的现实,以及那种不计因果的急功近利,这正是本片的想要探讨主题。
该片没有好莱坞所惯用的血腥和惊悚场面,整部影片仅以两人共处一屋,通过不断的对话及行为来延续颇为紧凑的节奏。其间穿插几位配角作为点睛之笔,较好地诠释了几近变态的个人英雄主义式报复。此外,镜头运用值得称道,特别是那全屏红色作为过度的一幕,没有血腥却隐隐透着凉意,这种玩通感的技巧,着实令人惊艳。
最后,关于本片所探讨的网络犯罪问题,也正是我们时代所经历的一种资讯捕捉形态的描述。人都好奇,不论是常态或是变态,区别是前者获得信息满足欲求合法。但是后者则是越界的表达,于是Jeff和他的同党就为自己种下恶果。从复仇题材到社会问题,David Slade用看似柔弱的未成年少年演绎的故事刚好打破了某种禁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变态之举,也剑指青少年问题,这种多面性和颠覆性提升了本片的厚度,凌厉而不乏变化。
其实本片的主旋律就是,无论如何穿梭时空,历史都是不会改变的,穿梭时空的人恰恰是铸就历史的重要因素。从头到尾,都贯彻这一因素。因此主角会发现很多未来的“珍贵线索”都是自己穿梭回过去留下的,相当有讽刺意味。
影片一开始的那个诡异的枪击镜头,也穿插在影片中很多次,这个片断是困扰观众的主要疑团。在最后1/3组织线索揭示真相的时候,谜底逐渐解开。其实这个镜头是一个线索,让很多奇怪的台词和情节明朗了起来。原来开头就是结局,小James目睹来自未来的成年自己被枪杀,非常有意思的情节。
影片其实一直都有种对立又统一的观念横行其中,可能这应该是该电影主旨的线索和追究的人生哲学。我们没有改变大自然规律的权力,我们只能顺从和适应大自然的一切规律,否则我们将自取灭亡。受伤的斑马和婆罗洲猩猩被鬣狗扼杀,而鬣狗最后又被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终结命运。其实剩下来的就是老虎和派,派不杀死老虎,他就可能被老虎杀死。但他最终没有做出如此选择,他选择驯服老虎,达到和谐统一,或许是相安无事的同行。
这或许就是派所传达出来的信仰和人生观,唯有统一和谐才是双赢的前途。其实现实世界人与人的相处同样和这些动物们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最强者胜出的对立和统一的科学观一直都存在。毫无疑问派的所为在指引我们的选择,从家庭到人生职场,这些竞争一直存在。无非是如何巧妙的化解一切矛盾和危机,如何迈出这些困境,达到理性的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