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芬是谁:大盛国际传媒老总安晓芬个人简历资料【图】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安晓芬何许人也?你如果关注过<小时代>--这部几乎让70后.80后与90后.00后的代沟深过马里亚纳海沟,看完就能迅速分清敌我关系的青春偶像片--你应该会记得这个名字,她是<小时代>1.2的制片人. 王长田的光线.贾跃亭的乐视.于冬的博纳.王中军和王中磊的华谊兄弟--中国影视圈的老板以男性居多,但安晓芬却在"男人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 2014年,安晓芬因手握<飞虎月亮花>.<钟馗伏魔>.<我是女王>等7部重磅影片,成为影视

安晓芬何许人也?你如果关注过《小时代》——这部几乎让70后、80后与90后、00后的代沟深过马里亚纳海沟,看完就能迅速分清敌我关系的青春偶像片——你应该会记得这个名字,她是《小时代》1、2的制片人。

王长田的光线、贾跃亭的乐视、于冬的博纳、王中军和王中磊的华谊兄弟……中国影视圈的老板以男性居多,但安晓芬却在“男人的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

2014年,安晓芬因手握《飞虎月亮花》、《钟馗伏魔》、《我是女王》等7部重磅影片,成为影视圈名符其实的“女王”;而此时她一手创办的大盛国际传媒,才仅仅走过5个年头。

如你所知,这个圈子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红地毯和闪光灯让人意乱神迷,实则极为残酷,成百上千万扔进去,经常泡都不会冒一个。

是什么让她在这里立足?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安晓芬位于朝阳门银河SOHO的办公室。其办公桌前放着一捧巨大的鲜花,那是《碟中谍》系列制片人葆拉·瓦格纳刚刚送来的,还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却惟独不见安晓芬人影。

正要落座,她忽然穿着高跟鞋跑了进来:“哎呀,对不起对不起,今天一堆会……”话音未落又跑了出去:“不好意思,你再等我一会儿。”

再进来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半小时之后了。她整理了一下标志性的披肩发、考究的金丝眼镜和职业上装,忽然就从一个秘书的状态变回了总裁。随后聊到张艺谋和张伟平,聊到《叶问》和《小时代》,聊到她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行业翘楚,这段奋斗历程再次印证了那句至理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安晓芬:和杨幂是好友,《小时代》片酬她打了四折

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到制片人电影生涯要从《有话好好说》的一箱子票据说起

《如果·爱》、《叶问》系列、《锦衣卫》、《飞越老人院》、《李献计历险记》、《小时代》1和2……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看过安晓芬一手推出的无数影片,但传奇的故事总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开端:没错,她当初也是一个“门外汉”。

安晓芬说,参与工作之前,她学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与电影之间隔着“万水千山”。女孩子学这个专业,用起来往往很难,后来不得已,她转行当了秘书,然后又“充电”学习,转行做了财务:“干财务就不像干秘书,不需要什么专业,你有一个基本的素质就可以了;但是干财务就必须要有财务专业知识,它要求很严格,所以又重新去学了一个财务方面的学位,从此走上了财务岗位。”

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掀起了全民从商的热潮,安晓芬于是也从国营单位辞职“下了海”:“我最初的时候,进了海南的一家企业,在那儿做财务,后来其实到张伟平那儿的时候,已经有四五年的经验了。”

张伟平是张艺谋的老搭档,安晓芬刚进去的时候,公司并不叫“新画面”,公司业务也不涉及影视,而是做食品和进出口贸易。一直到1995年年底,张艺谋为筹拍《有话好好说》募集资金遇到了一点问题,张伟平决定出手相助,投了2500万:“在那个年代2500万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相当于现在的2.5亿。”

其时,安晓芬一直负责公司财务,对电影一窍不通,刚好怀了孕,她就回家生孩子了。一年之后回来,《有话好好说》已经拍完,公司的主营业务忽然变成了电影,让她觉得很是惊讶。这个时候,张伟平把《有话好好说》的一箱子票据扔到她面前,叮嘱她“收起来”,但因为从没接触过电影,安晓芬觉得特别好奇:“所以呢那一箱子账我没收起来,然后没事的时候我就一张一张地翻,把那一箱子帐给翻完了。翻完以后我又总结出了很多制作的规律,比如说前期多少钱、后期多少钱、线上线下的比例各是多少,这样做了一张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行业。”

安晓芬的电影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她从张艺谋《有话好好说》的账本里面,完整地了解到了一个电影的成本预算到底是怎么分布的。

虽然没有参与《有话好好说》的制作过程,但这部电影留下的一箱子账簿成了安晓芬自学的好教材。

转行财务追随“双张”,亲手注册“新画面” 从张艺谋导演身上学了一手

《有话好好说》让张伟平亏钱了,而且亏了不少,这让张艺谋特别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兄弟,于是他对张伟平说:“我再给你拍两部,同时拍,我们把钱赚回来。”张伟平也大受感动,决定帮忙帮到底,于是进一步调整公司战略,成立影业公司——《有话好好说》当初是以食品公司的名义出品的,这就是后来叱咤中国电影界的“新画面”。

1997年,“新画面”正式注册成立。作为公司财务,安晓芬完整见证了公司的成长历程:“那时候是我亲手注册的,是我亲手帮他们注册的公司。”不过“新画面”三个字,是张艺谋起的。

“新画面”成立之后,1998年同时筹拍了《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两部电影,这两部电影真正让“新画面”进入了电影这个行业,也为安晓芬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因为我们一入行,其实就跟国内当时最高水平的导演合作,所以相当于我们没有走弯路。张艺谋导演和他的整个团队、方方面面都特别专业、特别严谨,而且那时候他还跟好莱坞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有过合作。也就是说,刚一进来我们就看到了跟国外的制作是怎么样、合拍是怎么样,一下子全接触到了。”

《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都小有盈余,随后“新画面”又投拍了赵本山和董洁主演的《幸福时光》;然后就到了2001年,耗资2.5亿的《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不过这个片子安晓芬只亲手经历了一半。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让安晓芬受益的就是亲眼看到张艺谋对电影制作成本的精准把控,他几乎从来不超支:“到目前为止,应该说他还是唯一的一个,就是他拍片子往回退钱。《一个都不能少》节余了13万,他都退回来了;要是你从现在看制作公司,那13万,怎么都花了、怎么都划帐给做了,但是张导都要退回来。好像《我的父亲母亲》退回来七十几万,这个我记得特别清楚、印象特别深,现在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导演向制作公司退钱的。”

因为“新画面”与张艺谋团队的合作,让安晓芬一开始就站到了电影工业很优秀的平台上。

三连跳”全面掌控电影工业各个环节宣发完第一部电影《如果·爱》又去做了数字院线

从1993年到2001年,安晓芬在张伟平的公司呆了整整8年,算是老员工了,位置也一直做到财务总监,倍受器重,但她忽然有了危机感,因为“新画面”一直只做张艺谋一个人的片子,一年最多也就一部:“我们如果不负责制作的话就负责宣发,可能2个月就完成了,一年中的其它时间是无所事事的。那时候我们倒是没放假,但天天在公司里你不知道干什么。那时候我才30岁吧,就比较心虚、觉得特别没自信,因为你没有工作嘛,你没去给人家做贡献白拿人家的工资,会觉得特别心虚,然后呆着一年两年的,就实在就呆不下去了。”

这时,安晓芬主动找到张伟平,表达了离职的意愿,张伟平很是诧异:“我没嫌弃你们不工作啊,干嘛要走?”安晓芬于是给他讲:“我先出去学习学习,等长了本事我再回来。”

但安晓芬没再回去。2001年,覃宏和覃辉的星美集团成立“星美传媒”,安晓芬刚开始仍然是以财务的身份进去,在那里呆了五年,前三年基本都在打理财务,后两年开始全盘负责星美传媒的业务:“星美的财务跟其它公司不同,它集团下面有十几个公司,有方方面面的业务,有电影制作、电视剧制作、广告公司、有影视基地、报纸杂志、还有影院和院线公司……那时候星美是扩张得非常快的一个公司,我正是从财务的角度熟悉了公司所有的业务,为我在传媒行业立足打下了一个特别坚实的基础。”

其间,星美参与出品陈可辛执导的《如果·爱》,投了1200多万,但在与别的公司签发行协议时,保底只有二百万,安晓芬觉得不大合理,于是“多嘴”说了几句,没想到老板直接拍板:“那这样,你来做!”在离上映不到50天的情况下,老板把《如果·爱》的宣发任务全盘扔给了安晓芬。经过拼死一搏,该片最终在内地拿下3000多万票房——当时全年的总票房才十几个亿:“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主导做一个影片的宣发,没让公司赔,在业界弄出了一点动静。”

这个时候,安晓芬又关注到了数字院线,她觉得那是大势所趋——今年中国的绝大多数影院都已经“数字化”,机不可失,于是忍痛从星美离开,去时代今典电影集团做了执行总裁:“它下面有5个公司,有电影制作、影院建设、科技公司、EVD公司,还有一个农村院线公司,虽然我是奔着科技公司那块儿去的,但其实这5个业务我都要管起来。”

2008年,安晓芬离开时代今典,开始专心打理自己的公司大盛国际。至此,“三连跳”以及15年的职业生涯,让她摸清了电影工业的每一个环节: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制作、再到宣传营销、院线放映、风险评估和成本控制,她已经身经百战,“钢铁”就这样“炼”成了。

《如果·爱》是安晓芬主导宣发的首部电影,“压力大,如果搞砸了,我的脸面没办法(接受)。”

为防下岗创立“大盛国际”,首部作品《叶问》票房过亿“因为跟风太严重,这个系列没再做下去”

有意思的是,安晓芬创立“大盛国际”并非2008年从时代今典离职后才做的事情,而是早在2006年她还在星美工作时就已经注册成立了。

原来,2006年的时候,星美计划要跟一家美国大公司合作,弄得整个公司都人心惶惶的,尤其是管理层都觉得美国公司来了肯定要进行“大换血”:“那时候大家危机感都很重,觉得自己会被淘汰。我就说那等着吧,等合作成功以后我们就退出呗,所以就自己先注册了一个公司搁在那儿。那时候就叫大盛,只不过没有运营。”

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为给自己“留条后路”而注册的“大盛国际”,两年之后就派上了用场。在时代今典时,安晓芬与人合作策划了电影《画皮》——第一部和第二部累计票房接近10亿开创了中国的魔幻大片新标杆,尽管后来她因为离开时代今典而没再参与这个项目,但她却因此收获了叶伟信和甄子丹两个好朋友,加上黄百鸣,几个人一起策划了《叶问》。

2008年的《叶问》和2010年的《叶问2》除了均获得过亿票房外,还成功在中国影视界掀起“叶问热”,并把甄子丹拉扯成了一线巨星——当初片酬只有几百万如今已超千万。对于安晓芬来说,这个系列是她的拳头产品,让“大盛国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了备受关注的“后起之秀”。

至于“叶问”系列为什么没有继续拍下去,安晓芬坦言是因为跟风太严重,各种“叶问”题材的电影蜂拥而出:“我觉得观众会审美疲劳,所以暂时不做了,要做也是几年以后。”

《叶问》系列以后,“大盛国际”又陆续投拍了《锦衣卫》、《飞越老人院》、《李献计历险记》、《小时代》和《小时代2》等多部影片,逐渐成为业界翘楚。2013年,宋城股份以超过1.2亿元的价格收购“大盛国际”35%的股份,安晓芬不但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豪,也成了中国影视圈名副其实的“第一女老板”。

2008年,安晓芬决定经营属于自己的电影公司“大盛国际”,出品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叶问》。

两次失手赔进去600万,团队一年白干失败因“很多观众到电影院一定要去看商业大片”

作为一个财务出身的电影人,安晓芬在风险评估和成本控制很有一套,这也让她参与出品的影片无论是《叶问》系列还是《小时代》1和2,都让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而唯一的两次亏损《飞越老人院》和《李献计历险记》,安晓芬都自掏了腰包,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让投资人亏钱,是做电影的基本准则。

先说《李献计历险记》,其实在项目策划之初,安晓芬也知道风险很大,所以也没好意思去找投资人:“等于我们创作团队就自己投了,我跟麦特的陈砺志陈总,整个影片他是跟我联合投资,还有导演自己的公司,他也投了200万,总共大概是1500、1600万的预算,我们几个人就投了。我不会忽悠人,不会明知有风险还告诉人家没风险,这个话我说不出来,所以成败就自己买单了……”

最终《李献计历险记》这个片子,安晓芬一个人就亏进去了600万:“但是我到现在都没有后悔,因为我知道它怎么失败了、为什么失败了。毕竟它的主创团队比较年轻,没有太多经验,所以在制作流程上出了问题,剧本其实也不够扎实。票房不好,不是观众不认这个题材,确实是我们制作水平上出了问题,所以我失败了,我也接受。”

紧接着就是2012年的《飞越老人院》,一个比较文艺的片子,导演是张杨,主演是吴天明、许还山等一堆老艺术家。“这个项目我有一个合伙人李力,他跟张杨是好朋友,也知道张杨想做好几年了。他跟本子之后我虽然也特别感动,但我一直告诉他,这个项目真的会赔钱。然后他说,那我们就谨慎一点、再找一些广告,尽量让它不赔钱;如果说实在赔钱了,我们就认了,只当给父母做了一部电影。我一听,哇,这个投资人也挺有情怀的。”

李力最终没让安晓芬出钱,只让她出力:“我说那就干吧,顶多是我不挣钱。其实我们整个团队都很努力,不管制作还是宣发都很努力,整个那一阶段的宣传其实还都挺到位的,张杨导演也很满意,但就是在影院里边没人看。后来我们去问了很多观众,就说为什么不去影院看这个电影?他们就觉得,这样一部电影在网上看就可以了,到电影院一定要去看商业大片,去感受声光电的刺激,这是一个观影习惯的问题。所以这个电影是赔了一点点,我呢等于一年没挣钱,但我人员费用也是几百万一年,相当于也赔钱了。”

《李献计历险记》和《飞越疯人院》的票房失利,让安晓芬赔了近一千万。

投拍《小时代》对80后郭敬明完全放权“如果干涉太多,你拍一个老年电影谁来看?”

2013年,最让安晓芬和她的“大盛国际”声名鹊起的是她一手推出了《小时代》一二部,以大约5000万投资博取到了近8亿票房,创造了《叶问》之后的一个奇迹。

其实决定投资之前,安晓芬并没有看过郭敬明的书,“我就买了本书,回家去看。让我儿子看到了,他说我们同学都在看。”就这样的一个机缘,让她知道这本书在学生群里的影响力。安晓芬说其实是儿子帮她判断了这本书拍成电影的价值。

对于《小时代》,以安晓芬为首的幕后团队有两大贡献,一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签下了一批合适的演员,二是完全“放权”给小说原著兼影片导演郭敬明,让他“放手去干”。

在开拍之前,安晓芬已经和该片女主角杨幂是好朋友,有很好的私交,所以杨幂成了全片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片酬还打了四折(一二部),至于具体数额,安晓芬笑言“不便透露”。

定了杨幂之后,剩下的角色原本准备在内地找,但谈了好几个人家都不愿意来:“没办法,我们才把眼光放到台湾,台湾就知道一个郭采洁。我们提名说郭采洁,那么柴姐(柴智屏,台湾偶像剧教母,影片监制)就把她找来了,还真的特别合适,可能比国内那些拒绝的演员还合适。”

至于导演人选,更是前前后后琢磨了好长时间,最后安晓芬和中影集团的副总张强、柴智屏等人一起拍板,那就郭敬明,而且全权“放权”给他去拍:“因为这本书是郭敬明写的,那些粉丝是跟着郭敬明的。当时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说这个电影只要是郭敬明拍的,他怎么拍粉丝都会认同,因为这些人物都是郭敬明创造的,我相信他的粉丝一定会认同郭敬明给他们的东西。我说过好多次,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味道电影,就是把那部书里的味道传达给粉丝就成功了,这是我们开始的一个定位。”

把主动权全权交给郭敬明之后,安晓芬和她的幕后团队开始想方设法满足郭敬明的要求,比如片中的道具杯子,一个就要900块;有一个台灯按照郭敬明的要求去买,虽然并不符合要求,但钱也还是花出去了,最后郭敬明把自己家的一个台灯搬过来了,30多万;最后一场Ending的戏,不大的一块儿地方,光场租每天就50万,4天下来要200万,放一般制片人早疯了,但安晓芬四处找朋友去谈价格,最后付了100多万。

最后的结果证明,“放权”给郭敬明是对的,因为他拍出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尽管这个感觉被不少人非议:“如果我们干涉太多,你又拍一个老年电影谁来看?它是一个完全青春的电影,我很怕加上我们的烙印。时代不一样了。”

《小时代》的成功让更多的人知道安晓芬,以及她背后的“大盛”。

“中国有最好的电影观众”下一步看准互联网这块田,积极促成传统电影产业与其“联姻”

这些年,安晓芬坚持不懈地启用新人导演,比如《李献计历险记》启用李阳和郭帆、《小时代》启用郭敬明,今年《我是女王》找来宋慧乔、邬君梅等大牌明星,但导演伊能静却是第一次执导电影长片。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用新人?“被逼的。”

“因为所有的大导演都被大公司占有了,那像我这样一个民营的、没有什么资金实力的小公司,其实很难拿钱去砸一些大导演跟你合作。那你也要生存啊、也要发展啊,所以我们只能去选择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然后很有才华的一些人,这是我们不得不走的一条路。”也因为“电影是特别需要创新的一个产业,往往是一些新人会给你很多新的创意,带给观众、带给市场。如果说永远跟成熟的导演合作没有创新,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些年,我们习惯高喊对抗好莱坞。看着《碟中谍》系列制片人葆拉·瓦格纳刚刚送来的鲜花,安晓芬说绝不应该是“对抗”,而是“融合”:“好莱坞有一百多年的电影工业史,它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整,人才储备也很丰富,应该说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还特别多。能够跟好莱坞合作,其实是让我们把它好的制作经验学到手,为中国观众拍出更好的电影。”她不认为国内观众在看国产和好莱坞电影上“厚此薄彼”,她反倒认为中国拥有最好的电影观众,“他们是最宽容、最可爱的一群人。”

在看好国产片发展的同时,作为中国影视界“嗅觉”最灵敏的大佬之一,安晓芬的下一步是带领“大盛国际”向互联网布局——2014年将与腾讯联合出品《钟馗附魔》、《我是女王》等多部影片,试图让传统电影制作产业和互联网“联姻”。

她设想了一个平台,“所有的互联网网站、视频网站、手机、IPTV、互联电视,都免费去拿版权。但在它的终端上面,观众每次看是要付费的,可能一块钱,两块钱,最高五块钱,作为版权方,坐在家里面,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上面看到的数据,会知道每一个影院放了他多少票房,哪一个网站放了他多少票房。”甚至是实现“网站跟影院的同步”。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国电影和视频网站将真正进入一个相得益彰的时代。

今年安晓芬的“大盛国际”将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钟馗伏魔》和《我是女王》两部电影。

记者后记:“低姿态”大佬

中国电影界有两个大佬姿态很低,男的是江志强,女的当数安晓芬。

大约半年前,记者曾联系安晓芬做一个采访,并顺便告诉她我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去了腾讯。发过短信后,没想到她很快就回过电话来:“啊!您去腾讯了……”虽然并不是太熟,但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关切,让人心头一热。

6月下旬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安晓芬参加腾讯的一个酒会,宣布她的“大盛国际”今年将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钟馗伏魔》和《我是女王》。她于是爆料称自己很多年前就想认识腾讯的领导,还曾多次托自己在政府任职的朋友牵线搭桥都没有成功。她数次声称自己的“大盛国际”是“小公司”,还笑言“跟着腾讯有肉吃”,把姿态放得特别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