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作家柳青生平及文学事迹
柳青出生于陕北吴堡县寺沟村一个几代人不识字的农家。他的父亲因为没有文化,被一个地主骗去钱财,打输了官司,倾家荡产。从此,老人发誓要让儿子读书识字,为穷人争口气。
柳青在吴堡县上学时,就有一股拼命刻苦学习的精神。1934年,18岁的柳青考入西安的一所高中。这年冬天,父亲特意来到省城,看望自己的儿子,把平时节衣缩食省下的血汗钱凑起来,想给儿子买件棉袄过冬。
一天,父亲带着儿子上街。老人家大半辈子第一次来西安,一切都感到新鲜,但他无心观赏古城的繁华景象,心里惦念着买棉袄的事。这时,柳青却把父亲拉到一家书店里,希望他给自己买一本书。
父亲问:“掌柜的,这书多少钱?”“6块。”掌柜回答。
“哎哟,这么贵啊!”父亲自言自语地说,“要8担谷子,一匹布的钱,太贵了!”他回过头来,对柳青说:“娃,太贵了,买了书,就没钱买棉袄了。”
“书要紧,书要紧!棉袄虽有点破,补一补可以过冬。”柳青焦急地说。
儿子执意要买书,父亲无奈,只好从腰包里慢慢地掏出一个旧布包解开,将这凝结着心血汗水的钱,细心地数了好几遍,然后递给掌柜。
柳青看到父亲愁苦的面容、为难的神色,深知这些钱来得多么的不容易,泪水夺眶而出……
“好娃,哭啥?你要书,爸给你买了,咋不高兴,还哭呢?”
柳青擦掉脸上滚动的泪珠,从父亲手里接过这本梦寐以求的———《辞源》,紧紧地贴在胸前。
柳青的女儿刘可凤,大学毕业后,在一个科研单位工作,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合适的对象。这事,成了柳青的一块心病。
一日饭后,柳青问女儿:“在这件事上有些什么想法?”
一句话,打开了刘可凤思维的闸门,她脱口便说:“我是著名作家的女儿,名牌‘清华’的学生,一定要找个理想的人。”接着,一口气讲了许多条件。
柳青听罢哈哈大笑,望着女儿说:“我看这不是找对象,倒像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就这事,柳青谈了自己的见解,话虽不多,却语重心长。刘可凤后来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他是西北大学的一位讲师。女儿要办喜事,父亲却有喜有忧。他双眉紧锁,拿啥给娃买嫁妆呢?送什么礼物呢?
当年,柳青将《创业史》稿费16000多元,全部捐给皇甫乡人民;今天,爱女结婚,竟然拿不出160元作贺礼。但是,终归要表一下父亲的心愿。
柳青深思良久,猛然抓起笔,饱蘸深情地书写了一张条幅:“襟怀纳百川,志越万仞山。目极千年事,心地一平原。”可凤把它精裱后高悬新房内,真乃满堂生辉。她说:“这是爸给我最好的嫁妆,最珍贵的礼物,最难得的精神财富。”
1955年,马葳在丈夫柳青的影响下,动笔写起小说来了。当时,她担任长安县皇甫乡支部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回到家中还要做家务、管孩子,照顾生活。她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费了好大的劲,终于写完了处女作《白姑娘》。
晚饭后,柳青外出散步,马葳收拾完毕,便将自己的满意之作,悄悄地放到丈夫的写字台上。夜幕降临,柳青回到书房,灯光下一位“白姑娘”格外引人注目,一看便知是马葳清秀的墨迹,柳青高兴得两眼眯成了一条缝。
柳青精读三遍,深思良久,但没有改动一个字,只是提了许多具体的意见,让马葳推倒重写。马葳听取了丈夫的意见,又认真地写了一遍,柳青读后感觉生活气息浓了,但人物形象还不够鲜明,因而作品不生动、不感人。他对作品有肯定,也有否定,提出了几个为什么,并希望妻子“多思,再写”。
马葳第三次完稿后,还是过不了柳青这一关。柳青对妻子作品的不满意,使马葳很难为情。只见她脸上阴云密布,柳叶眉下的眼神,闪动着内心不平的波涛,她十分生气地说:“咱不是那块料,没有这个本事!”
“啥?啥叫本事,你才写了3遍,写它30遍,本事不就来了。文学这条路,没有电梯可乘,它是愚人干的事业……”柳青的那张嘴像机关枪似的叭叭叭响个不停。
这些带着火药味的话让马葳感到十分刺耳,但却觉得尽是忠言,确实给了她一股震撼人心的冲击力。她把这劲使在手上,把心血注在笔上,在小油灯下写啊写,点点滴滴浸透着自己的血和泪。《白姑娘》终于发表在《延河》上。
1972年,柳青由于在动乱岁月,身心受到摧残,病情愈来愈重。无奈,只好在爱女刘可凤的陪同下,去北京看病。
可是,今天来,没有床位;明天再来,床位没有。跑了多次,就是住不进医院。刘可凤给***总理写了一封信,报告了父亲的病情和现状。她一口气跑到中南海西门口,把信交到一位战士手中。真没想到,周总理当天就看到了刘可凤的信,并且在信上批示:“给以妥善安排。”并立即派人,批转卫生部,并嘱咐陕西***李瑞山,叮咛他“要给予照顾”。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柳青终于住进医院,得到了应有的治疗。
1973年,周总理特意托人捎话给柳青,“希望把病治好,把《创业史》四部写完,准备到日本访问”。
柳青激动地对儿女说:“总理那么忙,一天要处理多少国家大事。可是,他还没忘记一个作家在写小说,而且还记着要出四部,还叫我出国访问。”
其后,柳青尽管受到严重而危急的气管炎和肺心病的折磨,但他佝偻着身躯顽强地创作着《创业史》第二部,并终于完稿。1978年,柳青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但他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摘自《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