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这下有些尴尬了
还记得8年前观众为《阿凡达》3D版本疯狂的场景吗?谁能想到8年之后,当《捉妖记2》宣布在今年春节档只发行2D版本后,赢得的是一片叫好之声。
8年之间,3D与中国电影市场有过“蜜月期”,如今却逐渐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3D电影如何才能继续赢得观众的心?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良心”,还有不断地突破与创新。
2D“捉妖”观众叫好
近期有消息传出,定于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捉妖记2》将放弃票价更高的3D版,选择发行2D版本。
《捉妖记2》片方、安乐影业总经理张晗昨天向本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他表示,此决定基于多个原因。首先,从2015年《捉妖记》上映的情况来看,影片受众多为家庭群体,很多家长对孩子戴3D眼镜看电影持负面意见。其次,现在观众对3D电影的评价普遍偏低,影院的一些设备不达标等问题都会影响观感。另外,从大趋势上看,国外很多电影也开始放弃3D制式,选择采用2D。
除了《捉妖记2》,还有消息称《唐人街探案2》和《遇见你真好》也将在春节档主打2D发行。UME总经理刘晖表示,院线已收到相关通知,但两部影片的片方并未回应此事。
几部春节档影片主打2D版本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声占多数,观众普遍认为片方“有良心”“终于肯倾听观众的心声了”。一些业内人士也支持这种做法,著名摄影师赵小丁表示:“现在大家回归到一个对观众负责的角度上,让真正适合做3D的题材拍3D,我非常支持。”
实际上,3D与中国电影市场也有过“蜜月期”。
2010年,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掀起3D潮流,中国在此之后开始大力发展3D电影。硬件上,影院大量建设3D厅,中国发行放映协会2017年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3D银幕数达到43788块,占比为87.5%,远高于北美地区,位列全球第一。软件上,广电总局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按票房收入分档奖励国产3D电影版权方,《画皮2》《智取威虎山》和《狼图腾》等影片曾获得不同额度的奖金(该政策2016年1月1日之后暂停实施)。
从票价和票房上看,3D电影占有绝对优势,同样的电影,3D版票价至少要比2D版贵3元到5元。2016年中国457亿元全年电影票房中,超过294亿元是3D电影带来的,占比超过64%。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3D电影市场开始出现各种乱象。
一些影院灯泡亮度不够,导致3D画面过暗,甚至让观众眩晕恶心。一些片方为了追求票房,强行将2D电影转制成质量不高的3D版上映,出现很多“只见3D价格不见3D效果”的伪3D。赵小丁以自己的经历举例说,拍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他坚持要拍2D版本,无奈投资方不同意,“其实电影的思路原本就是2D版的,发行却要3D版本。”还有一些引进片,如《钢铁侠3》《谍影重重5》和《银翼杀手2049》等在国外有或只有2D版,在中国上映时却是清一色3D版,被戏称为“特供3D”。此外,有的发行方和影院为追求高票价只排3D场次,让想观看2D电影的观众失去选择权,也间接导致很多观众对3D电影产生抵触情绪。最后一点尤其让一些家长感到不满,观众李女士的女儿只有4岁,看电影时佩戴3D眼镜经常会感到不适,“戴一会儿就要摘下来,我看到很多别的小孩也是这样。关键是他们戴上看不出什么3D效果,摘下来看又都是重影,很多电影看不完就得退场。”
回顾刚刚过去的贺岁档,票房热卖的《芳华》《前任3:再见前任》都只发行了2D版本;2017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名列前茅的《羞羞的铁拳》《摔跤吧!爸爸》也是纯粹的2D电影;著名导演陈凯歌对新作《妖猫传》坚持不做3D“圈钱”的做法,更是收获好评一片。
观众和创作者都不待见,3D电影热潮是否真的开始“退烧”了?业内人士持不同看法。
张晗认为,3D电影目前确有“退烧”迹象,但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会全部倒退回2D时代,“而是片方能更加理性地看待2D与3D之间的区别,不再一味地为了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票价去做3D电影。”另外,他感到中国观众越来越成熟,不再迷信3D电影一定是“大片”,2D电影一定是“小片”,“这给制片方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不用把精力放在格式上,而要专注于把故事讲好。”
刘晖从院线角度也提到,现在大多数观众买票通过电商平台,而各个电商大打价格战,努力压低票价,使得2D和3D电影的价格差距缩减,“3D电影早已失去价格优势。”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恒大院线技术负责人黄涛就认为,3D电影“退烧”的说法不恰当,“因为3D票价更高,大多数影院还是倾向于放3D影片,得到的利润更多。”他提出一个观点,现在3D电影带给观众视觉上的新鲜感已经下降了。而2D电影“回温”,只能说明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的主要增长点——三四线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更适应2D影片票价,另外这也是片方理性衡量制作成本的结果。
未来,3D电影要想重新赢得观众的心,还需“不忘初心”。市场分析专家蒋勇提到,3D电影兴起是因为当时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所以以后也需要在这方面有更多新的尝试与突破。“比如,之前李安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在帧率上做的努力,近年来4K、8K帧率的提升,都是3D电影的改变。一部电影最好2D、3D版本都发行,让观众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赵小丁则认为,很多粗制滥造的后期转制3D是“特别不厚道”的做法,要不得。他透露,其实现在国内的技术能够将2D转3D做得很好,但有些片方把制作成本压得很低,转制公司只能赶工,质量难以保障,因此目前2D转3D的大部分电影都有问题。“并不是技术上达不到,而是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他建议,在拍摄阶段,如果一部影片从一开始就确定适合拍3D,那么导演的拍摄、现场调度都应该按照3D的标准来,“如果拍的时候是按照2D,剪辑之后再转3D,很多剪辑节奏就太快了,观众视觉上会有压迫感,不舒适。”
如何分辨3D效果的好坏?黄涛提出三点:第一要看画面上的字幕、人物是否有立体感,立体感强的效果更好;第二,观察电影的清晰度,如果裸眼看到的画面有明显的重影(业内称之为鬼影),这种3D电影质量就不是很好;第三,在观看3D电影时,理论上来说左右眼看到的画面是不同步的,但一部优秀的3D电影会最大程度缩减时间差,让观众有舒适的观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