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真教授观后感 心术观后感教授说的话
高中政治老师有次上课举了个例子,大致是想说明人活着就喜欢挺一些不着边际的假话.他说,当有个新生儿出生,人家会说ta以后怎样怎样,或是ta长得怎么可爱!但没人会说ta会死的--这个事实!当初他是想说,人们都比较虚伪,不想听实话!当初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所以才印象深刻...
这会想想.不赞成他说的话!我把人们说的那些话当成一种希望.美好的向往!又一个美丽的新生命开始谱写ta的未知人生!人活着,剥去天花乱坠,我们称之为谎言的承诺,除去看似美丽难以到达的理想,一眼望到底看穿并拆穿种种事情的本质--直言事物的最终结果-成或是不成!
多么简洁的总结!那就是枯燥的机械生活了,天花乱坠在失败的事后是一种痛但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味.难以到的理想是一种信仰.生活的美好并仅仅不在它的终点,所以,前人说,在乎的是旅途的风景!
刘晨曦说得好,"我们不能因为知道明天是死亡,所以就从今天开始哭泣!""人生不能总想着占便宜,吃亏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看来平淡无味,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单调的功课,或是工作!然后,过个几年猛的开始感叹时间飞逝.尔后,又继续没目标没规划没理想重复着我们无聊,更甚是麻木的事情!
有几个人不是将自己的人生绑在钱上过的!选专业的时候看就业率,看收入.大大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没有欲望,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该干嘛而过着.大学里最为后悔的既是自己不知所以的过着,然后也从来未曾认真想想自己将来的人生该是怎样,我该怎样的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就是不知道怎么主宰自己的人生.把工作生活交给老板交给客户,把业余生活交给网络!等着有那么同样一个不知所以的同样在自己人生上发呆的人与自己创造个该怎样就怎样的家庭!
这段日子,慢慢琢磨自己的人生,有点小悟到,开始有了理想.开始知道自己想干嘛!也慢慢的给自己做准备!我深信生活是美好的!人总该有点执着,不关乎钱,是纯粹的理想.人活得太现实就没劲了!所以,我们也该抛开本质,偶尔说些暖入人心的但是羞于或是不屑表达的话!生活美好又简单,理想有了就去看可能性,信了就去坚持!人看对眼了,就去说,没有那么复杂!
在我看来,心术说的并不是医患关系,而是,我们得把自己的人生过明白了!别身边放着个深爱的另一半还从为知,别有着自己喜欢的事业而轻易放弃!还有就是该出手就出手,小郑与他的女朋友那可是不可小觑的标本!别本末倒置分不清人生中孰轻孰重!我们得感恩戴德,思想清澈,简简单单的.但也不是无知,不知保护自己,两者没有矛盾,就是得从中找到磨合点!
哈.晚安!————
看完《舌尖》,又发现了《心术》。
最早知道《心术》是在网上,说是写"医闹"的。看到前不久全国几起"杀医"事件,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水果刀"捅杀4名医务人员、湖北荆州的手术室病人打人等,除了叹息这个社会的不和谐,还想着《心术》也许不过是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而选择的"教育片"。
不过看了两集就感觉是被宣传误导了。还没有看完就想写点体会了。
《心术》并非只是写医护行业的职业道德,以及当今社会日臻尖锐的医患关系,也许作者是想用这个做"噱头",好让把持宣传大权的爷们以为是"主旋律",好过关吧!
《心术》不简单,单就全剧处处时时所散发出的新时代的时尚与生活气息而言,就足以看得出编导的功力。《心术》中角色的刻画,台词的打磨,以及对于医疗内幕以及医患间情感甚至人性的激烈碰撞等的铺垫和展现,表现了当下现实生活中医护职业的真实一面,甚至尴尬的社会地位。
全剧虽没有着大力正面讲述医疗界本该"仁心仁术"的救死扶伤的精神,却通过一班或严谨、或幽默、或不羁,甚至有些调皮的医护人员们再正常、大众不过的生活,展现出了《心术》"不正"的目的——医生护士也都是普通人:男医生也会泡妞,女护士中也有剩女。
而萦绕在剧中,常常爆发出的医护间的"贫嘴"短语对白,更拉近了与大众的距离。
老人的健康问题,大龄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社会上的造假问题,影视娱乐圈的明星问题,……平日里,白衣裹身、口罩遮面,神秘感和疏离感十足的医生护士们,除了工作中同样的刻苦与忍耐,也少不了对世俗的抱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这一部本就"心术不正"的医护剧,更加充满了生活气息。
作者并不是止于此,而是进一步说开去、说深去。
医患之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现在的社会环境,让人对医生的服务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我付钱了就要得到等值的商品。《心术》故事展示的是,医者仅有仁心仁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神手,要有能力挡住死神,任何的意外都不能发生,否则你的服务就不能得到认可,甚至会惹来一身的麻烦。
社会只会同情所谓的弱者——病人。你若是费尽心力为病人解除了病痛,将病人从死神的怀里拉了回来,那是应该的,因为医生就是救死扶伤的,是白衣天使。
但你若有些许失误,社会不原谅你,家属不原谅你,你自己也不原谅你。因为你拯救的是生命,不是商品,商品可以互换,而生命只有一次,不能交换。《心术》也许想告诉我们,这种将医者的服务看成商品买卖,是医者和患者共同的悲哀,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共同悲哀。
"钢丁哥"想说仁心仁术在社会背景下的无能为力,医闹男及"医闹公司"也许想说的是社会道德环境,而路边"捡"回来的患者赖月金最后不治,讲的就是在生命面前,仁心仁术也是有限的,有时也是无力回"天"。仁心仁术也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心术》还揭示了医生这个行业的特殊环境和价值取向,告诉人们或者干脆说告诉管理部门,不能用一般的劳动关系和分配制度来衡量和评价他们。全社会的"官本位"评价体系与仁心仁术矛盾重重,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与仁术的长期积累特征矛盾重重,我们的社会管理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一把尺子打天下的时代。医者如此,医院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何尝不是被如此蹂躏着呢!
《心术》拍得很有诚意,它以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为切入点,在没有回避部分医生"一切向钱看"价值观的背景下,也没有把重建良好医患关系的责任推给社会,而是通过二师弟吴秀波和大师兄张嘉译的一段对话,道出了医生的责任:"师兄,我想你一定记得教授的话: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我相信,大部分医生都达到了第一重境界。能够达到第二和第三重境界的,则是具备了仁心仁术的高人。大师兄和二师兄都是这种高人。
面对生命攸关,医生的精神压力大过任何一个行业和岗位。如果医生缺乏患者基本的信任,让医护总是处于撇清责任,远离纠纷思维定势中,加上卑微不济的薪水、随叫随到的工作、大打出手的医闹,一定会为医疗事业贡献一生的理想打上重重的问号,不少人就会象谷医生那样另择他业,"第一重境界"的医生我们都将会失去。这才是真正的全社会的悲哀。
《心术》只是单方面的提出了医生的责任,找回互信,消除"信任危机",社会的责任还是要靠社会! 《心术》比《生死依托》精致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