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背后的故事—张明杰院士谈科研之美
遗传网络生物学所级重点实验室“发现背后的故事”系列论坛第二场报告于2013年11月8日成功举行,香港科技大学结构生物学家张明杰院士应邀担任本场报告主讲嘉宾。杨维才副所长,曹晓风研究员,王秀杰研究员,储成才研究员,钱文峰研究员,陈宇航研究员及所内外师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王秀杰研究员首先代表重点实验室对张明杰院士千里迢迢来所报告表示由衷的感谢,随后简要介绍了张院士的科研背景与研究成果。王老师指出,“发现背后的故事”系列论坛旨在从优秀科研成果获得的故事中汲取经验,使所内科研人员和学生对科研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认真聆听,踊跃提问,通过听众与报告人间的互动与交流更好地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而后,张明杰院士作了题为“Working with Young Minds,Choosing Favorite Projects,and Enjoying Beauty of Science”的专题报告。
张院士从学习的目的出发,启发台下师生思考从事科学研究的付出与收获,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科研经历,评述了科研之美。张院士告诉我们,科研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职业,却也是最需要责任感的职业。也许,每个人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同,但不论是为应试而学,为满足科研好奇而学,为追寻新的知识而学,为丰富人生而学,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学,只要你真的从科研中得到乐趣,真的拥有对科研问题的无限好奇,你都可以将所有的目的融为一体,找到一个平衡点。
因为兴趣与好奇心是科研前行的驱动力,它们直接决定了未来的你将如何做研究,选择研究方向,如何去面对科研过程中无形的压力,以及如何面对失败与成功,如何面对荣誉与奖励。有些人害怕失去,不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无法勇敢面对不适合科研的现实,这不仅仅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更是对自身和对科研本身的不负责任。
张院士结合自身针对脑发育和信号传导的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经历,为大家讲述了果蝇复眼视觉传递中捕捉具有强信号调节能力复杂化合物的科研故事。
结合这个研究过程曲折而又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故事,张明杰院士对于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大家在课题开展中要开放思维,勤于思考,不要受固有科研思路的禁锢,很多时候不符合常规知识的科学发现很可能是优秀科研成果的起点。
张院士的语言平实,报告中亲切和蔼的态度时刻体现着这位科研大家对青年学者的关爱。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场下师生聚精会神,最后的问答环节更为热烈,张院士就博士生与博士后培养方式的区别,导师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博士生的科研素质等问题逐一进行了回答。
张院士严肃而又认真地告诉大家科研没有捷径可言,作为结构生物学家,科研的起点和落脚点在于更好地回答生物学的问题,而从事科学研究更不能投机取巧,应该诚实守信,尊重事实,遵守科研道德。
当被问及工作中最为得意的部分时,张院士毫不犹豫的说“当我看到自己实验室里的年轻人成长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员,是我最为得意的时候,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进行科普等社会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告结束后,杨维才副所长代表论坛组委会为张明杰院士颁发了论坛主讲人纪念杯。随后,张明杰院士还与部分研究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