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理论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这个经济理论的简述: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率先提出的,是区域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之一。“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并存着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体系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
二、详解这个经济理论的内涵: 1、三个假设: 刘易斯的封闭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分析有三个基本假设:1.劳动无限供给,即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数量如此之多,使得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者是负数。
甚至在工资降低到仅够维护生存水平的时候,劳动的供给仍然超过需求。2.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同时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工业部门,一个是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农业部门;3.
工资水平不变,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取决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 2、资本积累的意义: 刘易斯强调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资本积累。产出剩余越多,资本形成越大,农业过剩劳动力转移就越快,经济发展进程也就越迅速。
因而它认为:经济发展的理论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和5%的社会变成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12%-15%以上的经济过程。
3、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 经济发展会经历两个不同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由于工业资本较小,无力吸收全部剩余劳动,因此无论需求怎样扩大,总能在不变工资的水平上得到源源不断的劳动供给。
这时会出现一个利润急剧增加、资本加速积累、剩余劳动力迅速被吸收的时期。当资本增长赶上劳动供给的时候,经济发展就进入了第二阶段。那时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很低,工业也不再固定不变,技术进步的利益也不全部归于利润,两个部门的收入将随劳动边际生产率的提高而上升,二元经济也逐步变为一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