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之乡的那些传奇们 每个人背后都是一段故事
本报《岛城民间体育奇人》栏目推出以来,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连日来他们纷纷通过书信或电话给本报提供线索。通过遴选这些信息,记者发现,青岛作为一座体育名城,与这些默默无闻的民间体育奇人所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在这个城市的历史长河里,还有诸多大腕的故事不为人所熟知。以田径为例,曾经为中国田径立下汗马功劳的阚福林、田兆钟、田麦久等就为青岛成长为田径之乡奠定了基础。
田兆钟 教出邹振先的三级跳“教父”
对于年轻一点的体育爱好者来说,或许田兆钟这个名字不如另外一个熟悉——邹振先。后者作为中国三级跳的传奇人物,曾经把17.34米的全国纪录保持了28年,直到2009年河北选手李延熙在十一运会上以17.59米打破沉寂。而田兆钟之所以在中国跳远历史上更有说服力,乃在于他不仅是邹振先的老师,同时还在十年之内雄霸中国三级跳远。
“那时候夺冠很正常,在那段时间我在比赛中就从来没有输过。”即便在田径场上叱咤风云的经历已经年代久远,但是田兆钟说起来当时的自己仍然掩饰不住那股自豪感。田兆钟是中国田径界的泰斗级人物,作为开国后第一批优秀运动员,他参加了在***前举办的一运会和二运会,并蝉联了男子三级跳的冠军,有着中国“三级跳教父”的美誉。
1949年建国前后,独领世界三级跳潮流的是日本人。日本人田岛知人以16米的成绩夺得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冠军,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跳过16米的人。成绩远远落在后面的中国,第一个跳过15米的就是当时只有20岁的田兆钟。
1955年,田兆钟还是青岛一中一名初三学生,当年他以13.80米夺得青岛市冠军后直接被选入国家队,并在1957年3月中蒙田径对抗赛上跳出了15.05米的成绩,成为了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田径健将。
1960年9月,田兆钟在全国田径运动会上跳出了16.35米,这顿时让他声名鹊起。这个成绩当面排名世界前十,而由波兰人施密特保持的世界纪录是16.70米。据了解,这一成绩甚至引起了世界田径界的注意,法国《队报》、日本《赤旗报》等都到中国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从1958年起,中国三级跳远在长达十年之内成了田兆钟一个人表演的舞台。1958年6月夏季全国田径运动会他跳出15.65米,9月中捷友谊赛15.78米,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15.82米,到1960年他就跳出了16.35米。
退休体育老师王袭明和吕正士说起田兆钟回岛城表演的盛况,至今记忆犹新。“那应该是1955年,当时田兆钟的成绩特别好,就被邀请来母校一中进行表演。”王袭明说,当时一中的场地却没有给健将的表演提供足够好的条件。
“那时候一中的三级跳场地,从踏板到沙坑之间的距离是8米,田兆钟上去一跳,两步就跳到了沙坑,第三步根本没法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踏板被临时往后调整了一大截,但是这同时也造成了助跑距离不足,速度上不去,因此这次意义深远的表演并没有等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成绩。
遗憾的是,23岁的田兆钟练得太狠了,就在他准备向世界最好成绩发起更猛烈的冲击时,1961年他跟腱受伤,直到1963年4月,久治难愈的跟腱顽伤让他一直无法恢复训练、比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个被伤情绊倒的优秀运动员后来培养出了更加出类拔萃的邹振先。
阚福林 铅球大力士曾培养出黄志红
现在,每当阚福林被人谈起时,其实说到的往往是有关别的运动员的事情,因为65岁的他长期以来一直担任着国家田径队的投掷项目教练,曾经培养出黄志红、隋新梅、张榴红等优秀运动员。不过,说起当年走上体育道路的往事,他依然能够如数家珍。22日晚接受电话采访时,被国家体育总局委以“带领队伍备战2016年奥运会”的他还在跟别人谈论教学事宜。
阚福林很愿意回忆在青岛的青少年时代。他说,练习铅球其实也是一次偶然,“当时我在青岛九中上学,班里有个姓赵的同学就练习投掷,有一次青岛市业余体校来我们这里招生,他就带着我一块去看。”没想到,这次观摩竟然决定了他的职业取向,“我们先是到了第一个桌,当时负责***的老师看我身高一米八多,就说‘摘了眼镜可以打篮球吧?’我说也可以,人家就说要我。
”阚福林说,如果不是第二张桌旁的老师横刀夺爱,恐怕他就是名篮球运动员了。“来到第二张桌,老师一看身高什么的都可以,就说‘练什么篮球,来练投掷吧!’”于是,阚福林成了业余体校的投掷运动员。
说起第一次投掷,阚福林有点哭笑不得。“我第一次投掷,1公斤的铁饼我投了8米,4公斤的铅球倒是投了9米,真是奇怪。”不过事实证明,他与铅球似乎更有缘分。“1964年,我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夺得了铅球第五名。
当时教练说,我练习铅球才一年多的时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错。”从此,阚福林在中国田坛崭露头角。1964年10月,阚福林入选山东队,第二年便跨进国家队大门,当时他只有18岁。说起进国家队的经历,阚福林也想起了一个小插曲。
“那时候我在山东队各方面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有一点老师跟我说,校长让我去见他。我当时就有点蒙,‘难道自己犯什么错了?’”见到校长后,阚福林被神秘兮兮地告知:国家队要你,你收拾一下去开会吧。就这样,阚福林掀开了体育生涯最重要的一个篇章。
凭借出众的能力和勤奋的训练,阚福林很快便成为中国田径界的佼佼者。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连续四年斩获全国比赛铅球冠军,1974年还打破了全国男子铅球纪录。在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他以16.67米的成绩勇夺男子铅球冠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被誉为“铅球大力士”。
在国家队期间,阚福林兼任过国家女子铅球队教练,1975年底退役后被任命为国家男子铅球队教练、男女混合队教练,之后又被任命为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为中国田径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黄志红。黄志红是中国田径队在1992年奥运会夺金最大的希望。
当时,她的奋力一掷仅换来了20.47米的成绩,最终以0.6米的劣势获得亚军。在当时,黄志红也是中国田径历史上唯一在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上都获得奖牌的选手。
田麦久 病床上读出中国首个体育博士
与理论建树比较起来,田麦久在运动场上创造的成绩往往被忘记。作为我国第一个留洋的体育科学博士,田麦久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体育的发展。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获奖得主许海峰、国家跳水梦之队领队周继红、著名足球评论家张路、女子速滑世界冠军叶乔波……这些中国体育历史上的赫赫功臣,都是我国现代运动训练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田麦久教授数十载的“成果”。
田麦久的恩师牟秉丽目前已经90多岁,不过说起自己的这个得意弟子,牟老依然记得他的“勤奋、刻苦。”据牟老介绍,当时田麦久主要练习中长跑。“1956年在青岛举行了全国第一届少年运动会,当时青岛运动员为主的山东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个分数比第二、第三名北京和上海队的分数之和还要多。
田麦久在这届运动会上获得了男子800米冠军和400米亚军。”更加惊人的是,在他后来长达16年之内,保持了全国少年男子800米的纪录。
不过,田麦久注定要在体育理论上有更大的成就。196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1964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部,1978年,他获得了去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攻读体育科学博士学位的机会。而这个博士学位的取得可谓九死一生。
那一年他受命参加了出国留学人员***。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他刻苦攻读德语,最终顺利通过了出国留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已经向他招手。没想到,就在前往德国深造的路上,一场严重的车祸差点要了他的命。
1979年,38岁田麦久在去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上课的路上突遭车祸。曾经的运动健将车祸后昏迷了50个小时,身上6处重伤,左脚粉碎性骨折继发深度感染……前后经历了15次手术后,田麦久总算恢复过来。他后来经常拿这件事调侃自己,“我整个半个身体都快换成假的了。”
令人佩服的是,这件看似灭顶之灾的事故竟然成了他苦读的良机。田麦久凭借超人的意志,几乎是在医院里用一年的时间学完了博士课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体育博士,同时也是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授予的第一位亚洲博士。毕业前夕,他的一个日本同学敬佩地在他的手心上写了两个字:强心。
此后,田麦久开始了为中国体育孜孜贡献的数十年。20余年来,田麦久自著和主编专著共24部,发表论文论述180余篇。他的科研成果曾获全国首届《奋进文明进步图书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项,国家体委(体育总局)体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六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