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峰医生 沂南骨科医生潘峰勋:工作累成“独臂” 脊背冻出“冰疙瘩”
走近山东沂南攀峰骨科医院院长潘峰勋 一个其貌不扬的最美医生
2014-10-29 09:04:03 来源:临沂在线 作者:姜曼 字体:【 大 中 小 】 网友评论 0 条 -->
核心提示:沂南一家医院的院长潘峰勋,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受射线影响,手指及左手手臂已经严重癌变,目前已经截肢!经过他手治疗的患者不下十几万人,自己却因为长期救死扶伤,身体截肢!而手术后的第7天,他就去门诊看病!白天看病号,晚上打吊瓶,他说,我放心不下我的病人!
潘峰勋院长正在向病人家属了解病情。 虽然身为院长,而且刚做了截肢手术,但是潘院长依然每天依然坚守在工作一线。 病人脸上的微笑是对潘院长细心照料的最大回报。 因为长期受射线影响,潘峰勋的手指已经溃烂。
潘峰勋的左手手臂在今年5月份已经严重癌变被迫截肢,但是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不时接听咨询电话。 临沂在线讯(姜曼 摄影报道)山东沂南攀峰骨科医院,当地人没有谁不知道。
提起该院的院长潘峰勋,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一个不夸赞他医术高明。从医40多年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吃住在医院,坚守在沂南县骨科疾病防治的第一线,守护着全县近百万人的健康与快乐。
面对家境困难的患者,他免费治疗,随叫随到。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他第一时间组织医疗小分队,前往灾区,不顾高原反应开展救治。然而,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上,受射线影响,他的手指及胳膊严重癌变,左手臂从肩膀开始,全部切除!
右手手指也已经溃烂。而面对被病魔折磨的自己,他说,为了病人,我可以付出一切! 从医40年来,潘峰勋深得中医传统接骨疗法精髓,独立研创接骨妙药,救助了数十万名骨伤骨病患者,把患者的疼痛度降至最低。
他扶危救贫,热心灾区、教育、道路等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善良的心灵与朴实无华的行为,响彻在齐鲁大地。 初次相见:其貌不扬的"庄户院长" 10月28日上午,在沂南县攀峰骨科医院门诊处,接诊的场面用"壮观"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陈旧的办公桌被患者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办公桌前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清癨的长者正对着一张X光片不厌其烦地解说着。
我们很难相信这位其貌不扬的长者便是大名鼎鼎的骨科专家潘峰勋:一副庄户人长期暴晒下古铜泛黑的脸上,唯独看X光片的那双凹陷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
工作中的潘峰勋不慌不忙而又认真专注,有条不紊而又干脆利落,仍是一派中年人那种特有的稳健而干练。采访时,他说骨科病患者不同于其他普通患者,丝毫耽搁不得,有的是断了骨头痛得直叫唤。
直到过了中午,潘院长上午的诊疗工作才宣告结束。他客气地把我们让到二楼的院长办公室。整个办公室唯一"阔绰"的也许只有里间那个被各类医学书籍塞得满满当当的阔大书橱。他随意向记者道:"呵,平时我不是在下面门诊上,就是在手术室里,只有偶尔中午上来休息、晚上看看医学书时才用。
今天不知道你们来……"。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陋室里,潘峰勋攀登了一个又一个断骨接续的医学高峰,重建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家庭的康乐生活。
潘峰勋:中西结合攀登骨科医学高峰 潘峰勋是沂南县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受"文革"冲击,1972年医专毕业后回村务农三年。
提起当年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这位饱经沧桑的骨科专家竟然红了眼眶。他说,那时候的农民只要患上稍重一点的疾病,无异于等死。当时他不止一次亲眼目睹患病的农民因为无处看病、看不起病,而只能痛苦地挨着、熬着。
从那时起,服务农村、钻研医学的念头便在潘峰勋的心里萌了芽,生了根。用潘峰勋的原话说就是:"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让农村的老百姓都能看上病。" 1975年,在乡亲们的举荐下,他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班,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原有的医学功底加上一年多的系统学习,学成回乡后的"小潘医生"已经能够帮助乡亲们治疗大部分病症。为了能够帮助更多患者,潘峰勋拜师于闻名当地的老中医刘成美门下,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1979年之后,潘峰勋不仅成功创办了改革开放之后当地较早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而且他的中医正骨技术已经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甚至有很多外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找他医治。
但他一直坚持为老百姓、为农民治病的信念,始终奔走在这片沂蒙乡村的田间地头。 "活到老,学到老,不光是为了求知,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患者病情变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一名合格医生应有的工作态度。
" 80年代的他已经能够独立应对绝大多数骨伤病手术,但传统整骨手术过程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依然难以免除。"每次看到他们(骨伤患者)在手术进行中疼得死去活来,我的心就像被千刀万剐。
"潘峰勋说,"作为医生,我的职责不仅是治好病人,让他们恢复健康,而且还要减轻治疗过程给他们身体带来的伤痛。"本着这样的慈悲情怀和理想,潘峰勋又背起行囊,踏上了完善接骨技术的求学之路。
从1983年到2009年,潘峰勋利用业余时间完善和修炼医术,16年间,他走遍了全中国的知名骨科医院,访遍了各大医院的知名骨科专家,足迹从齐鲁大地的省中医到驰名全国的北京鼓楼医院,甚至探研、交流到了台湾、德国。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琢磨,他掌握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病的系统方法,他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人工关节置换等领域的名气已经非常响亮。 1987年,沂南县为支持潘峰勋的骨科事业特向政府批了5亩土地,潘峰勋倾其多年来节衣缩食省下的资金创办了沂南县中医骨科医院——攀峰骨科医院,攀登上了骨科诊疗医术的高峰,同时也迎来了他行医治病与慈善事业的新峰。
漫漫行医路,风雪无阻施救人 潘峰勋的行医生涯便开始于那个中国农村医疗环境最荒芜的年月。
和其他数百万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一样,潘峰勋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实践着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为几十万沂南农民提供着最基础的医疗服务。 1983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凛冽的山风嗖嗖的刮着,为百姓看了一天病的潘峰勋正想喝一碗妻子做的热粥,这时就有村民推门而入。
"得了,今晚的热粥是喝不上了"。果然不出他所料,三名急性骨折病人托人捎信来请他去救治。
潘峰勋二话没说,就习惯的背起药箱,准备出门。门才被拉开一条小缝,纷纷扬扬的雪花便伴着呼啸的寒风急急地直往屋子里窜。见他连打了几个寒噤,妻子心疼的责怪道:"这么大的雪怎么去,又没了路,你是要玩命吗?"潘峰勋眉头一锁,瞪了妻子一眼:"没有路摸索着也得去!
我不去,难道让那三条命等着见阎王不成?"说完已经一个箭步冲进了雪中。 当时下了一天的大雪已经没过他的膝盖,把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封锁得更加难走。
才走了一小段路,潘峰勋的脊背上就覆盖了厚厚的雪层,雪层渐渐结成了冰疙瘩,猛地一提脚时,便从脊背上传来冰雪咔嚓咔嚓的碎裂声。 艰难地跋涉了个把钟头,潘峰勋才抵达县劳动局附近,骨伤病人声声痛苦的嚎叫隐隐约约传入他耳中。
猜想此地离第一个患者住处已经不远,他开始用力揉搓被冻僵的双手,以尽快恢复双手的灵敏,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大约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便就成功为患者接上被摔断的骨头。
背起药箱,当他从第一个患者家中出门的时候天已经是全部黑了,而另外两个患者家都位于城西20里外的村庄。
此时被漫天大雪覆盖的大地,已经完全分不清哪是道路,哪是沟渠。虽然一路上走得小心,他却还是几次跌落五六米深的雪坑。他挣扎着从坑中爬出来,被碎石和枯树枝划出的道道血口子,鲜血还没有完全涌出便结了凌子,冻僵的身体竟然没有觉得丝毫疼痛,只是几次跌进深坑,他的腿脚开始麻木,开始不停使唤。
"哪怕就在这里睡上一晚也好,真的是不想动弹了!"潘峰勋喃喃自语了会。信中说一户人家的妇人腰部断裂连翻身都很困难,而另一个患者脖子扭伤后已经无法活动头部。
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多一分钟的等待,就多一层撕心裂肺的疼痛。想到这些,潘峰勋再也顾不得全身的疲惫和脚下的路滑,手脚并用、连走带爬又往前赶路了…… 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老潘依然赶到了患者家中,熟练地接骨、包扎、开药方。
当所有的手术治疗全部结束的时候,老潘长长舒了口气:"终于可以回家睡个舒服觉了"。
而此时天已经大亮,新的一天,新的工作又在召唤着他…… 心声:"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是我工作的尽头" 对于任何职业的人群,双手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当我们第一次看清并握住潘峰勋的手时,那种感觉简直难以言表——红肿、皴裂、溃烂、变形,不知道这样一双手如何灵活地操纵手术工具,如何给病人手术。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长期接触X光,皮肤容易溃烂甚至癌变。为了保证骨伤骨病患者达到最佳整骨位置,潘峰勋坚持不用防护手套,徒手在X光下为患者整骨。
从25年前第一次接触X光机器,多年来无数台手术,他的双手和牙齿已经被X光严重损伤。他的手指已经被灼伤至溃烂,变得疮疤累累,左手的几个手指伤口虽然经过多次手术植皮,但由于长期化脓,已经无法愈合,一口整齐的牙齿也在X光线的长期照射下脱落了将近一半。
然而就是这双被X光严重灼伤的手,却书写出了一个又一个行医传奇。 "看看您的手,再这么干下去就真的要废掉了,交给别的医生去干吧,从你的年龄和你的身体来看,您该退休了。
"看着潘峰勋那双多次被X光灼伤,扭曲变形的手,同伴忍不住劝道。 "不行啊,病人需要我。
"潘峰勋一本正经说。 "自己的手伤得这么严重,难道你就感觉不到疼吗?" "疼?可病人在那儿等着呢,我不能把病人放在那不管。再说真正手术的时候就顾不上疼了。
" "那你打算干到什么时候呢?"记者追问了一句。 他微微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我不知道我的手还能坚持几年,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但只要手还管用,我就得做手术,就得给病人看病……干到动弹不了的时候就是我工作的尽头。
" 干到动弹不了的时候才是他工作的尽头。
其实,诊疗、手术与患者已经架构起潘峰勋整个生命,早已经彻彻底底融进了他的血液。在来之前我们就曾听说,为了给患者治病,潘峰勋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而今年5月份,由于长期工作在手术台,受射线影响,潘峰勋的手指及左手手臂已经严重癌变,被迫截肢!
而手术后的第7天,他就去门诊看病!白天看病号,晚上打吊瓶,他说,我放心不下我的病人! 生命价值:"我的存在是病人的需要" 刚到医院,面对堪称壮观的人潮,我们曾随意地问过几个前来看病的患者。
他们说来到这家医院,不光是因为潘峰勋的医术在百里八乡有口皆碑,更主要的是这家医院的诊疗费用比别的医院都便宜。
听这里的医护人员说,来找潘峰勋看病的很多都是贫困潦倒、手头拮据的农民,即使这里的医药费用已经将至仅够维持医院运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支付不起。
"他的眼中只有病人,没有身份差别,只要病人到了这里,他就会拼尽全力给他们治好,不管他们有没有钱支付治疗费用。"一位医护人员告诉我们,"这家医院基本上每年都是在赔钱的,因为减免医药费的情况太经常了。
" 而当我们疑惑地向潘峰勋询问原因时,他竟然惬意地答道:"没有什么原因,医院的存在,我的存在都是病人的需要。
能够让更多老百姓看上病,看好病,所有的一切就都值了。" "因为了解,所以更需要坚持。"潘峰勋说,"目前中国还有大半的人口在农村,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农村医疗的未解难题。现在的中国不仅需要很多有献身精神的医生坚守在为普通百姓、贫苦农民看病治疗的第一线,而且更需要各界有爱心有财力的人士对这些看不起病的人解囊相助。
"对于医院的未来,潘峰勋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改善医院的医疗环境,能够容纳更多的病患,让更多的农民骨伤病人得到及时妥善的救治。
默默慈善行:"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全自己" "他不光是一名称职的医生,他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慈善家。
我们村里的公路是他资助修建的;二中的学生每年都会收到他的捐款;经常有看不起病的患者来到他的医院,他不光把病给人看好了,而且分文不收!他,绝对的,一个好人!
" 这是沂南县一位当地百姓发自内心的话。 在沂南县,自从攀峰骨科医院创建以来,每天医院的骨伤病患者都人满为患。而来到医院的,很多是无钱看病的外地患者。
在这里,他们和其他患者一样得到了潘峰勋的同等治疗和关切,他们不用担心会因支付不起医药费用被扫地出门。听医院的护士说,经济条件可以的患者,医院按照当地最低诊疗标准收取费用,而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潘峰勋减少甚至免费给他们治疗的例子也司空见惯。
"用最少的费用给病人治好病,才是一家医院和一个医生的真本事。"这是潘峰勋常挂在嘴边的话。潘峰勋经常说,他是乡村医生出身,他非常清楚那些农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困窘,但不管是一个普通农民还是一位政府高官,谁得了疾病都该得到同等治疗。
慈善与奉献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同每一次为患者看病一样稀松平常。
但他最怕的就是面对媒体的镜头和应景空洞的宣传报道。用他最常说的话来说那就是:"帮助别人,也是在成全自己。这是责任,不需要宣扬"。他自己却不知道,他的故事、他的善行已经在沂蒙大地口耳相传,人人口中感激赞扬的"庄户院长"、"菩萨心肠"正是他。
潘峰勋的爱心和始终不忘奉献的精神,不止念念不忘回报家乡,他更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他不仅为2008年汶川地震组织医院积极捐款捐物,还在玉树地震时亲赴灾区开展救援行动。
2010年4月14日,当地处沂蒙山区的潘峰勋看到电视上播出的青海玉树震后灾区的悲惨画面时,他再也坐不住了,经过两天的准备,组织了一个包括自己和自己的女儿在内的5人组成的医疗救援小分队,运载价值3万余元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驱车3000多公里直奔青海玉树灾区。
一路上,他们饿了就啃几口咸菜煎饼,渴了就喝一口自带的矿泉水,累了就蜷缩在救护车狭窄的空间里休息一下,救援队"歇人不歇车",马不停蹄地赶路,一切只为能够尽早赶到灾区,让医求极治更多的伤者,将药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4月17日晚,救护车驶入800公里的高原区时,潘峰勋和救援队的队员们开始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头晕目眩、头疼恶心、走路都几乎摔倒。
这时,救援队中有人开始动了返回的念头。但潘峰勋想到灾区人民正在痛苦地等待时,他告诉队员们:"死也要死在玉树,必须要坚持下去!
"鼓励大伙儿为了受灾的藏族同胞们再加把劲,于是他们咬着牙将救护车于开到了玉树县城外围。就在他们等待进城的时候,一名武警战士突然跑过来敲救护车的车窗,原来四川预备役工兵团的一名战士在参与救援时出现了严重缺氧,已经处于昏迷状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了解到这种情况,在潘峰勋院长的指挥下救援队队员潘兰岭毫不犹豫地将仅有的氧气瓶交到武警战士的手中。半个小时后,潘峰勋实在放心不下这位战士,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一路打听着走到将近2公里外的地方寻找看望缺氧的战士,在检查了小战士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后,他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医疗救援小分队赶到玉树县城后,赶紧拿出随车携带的药品分发给急需的灾民。
随后,救援小分队将药品和器械通过民政部门转交到了玉树县人民医院。在将药品成功送达后,19日上午他们又来到玉树县的一所学校,给孩子们发放了外伤消炎止痛药品和预防感冒的药品。
"虽然我们是一家民营医院,但我们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的所作所为很平凡,只是希望我们的药品能减轻灾区人民的痛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潘峰勋动情地对记者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年来,潘峰勋一直减收或免收贫困农民医疗费用,多次为农村修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捐款,并连续多年资助品学兼优的农村娃继续学业……潘峰勋说,他做慈善既不图名,也不图利,更不图回报。
有人问他这些年一共为病患减免了多少钱,又为社会公益事业捐助了多少钱,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创办沂南县整骨医院至今,潘峰勋捐赠的钱物超过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