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诈骗案侦破 警方温馨提醒注意手机短信安全

2018-06-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2年9月,一档全新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引爆了中国舞台.毋庸置疑,<中国好声音>是过去4年中最引人眼球的综艺之一.无论是从开创性的盲选到颠覆性的唱将PK,还是在乐坛举足轻重的王牌导师组合,都为<中国好声音>输出源源不断的火力.4月3日,17名冒充“中国好声音”工作人员,涉嫌诈骗犯罪的郑某某(男,海南人).冼某某(男,海南人)等17名嫌疑人被押解到广元,标志着“12.30”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成功破获.去年12月,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何某接到“中国好声音”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何在“中国好

2012年9月,一档全新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引爆了中国舞台。毋庸置疑,《中国好声音》是过去4年中最引人眼球的综艺之一。无论是从开创性的盲选到颠覆性的唱将PK,还是在乐坛举足轻重的王牌导师组合,都为《中国好声音》输出源源不断的火力。

4月3日,17名冒充“中国好声音”工作人员,涉嫌诈骗犯罪的郑某某(男,海南人)、冼某某(男,海南人)等17名嫌疑人被押解到广元,标志着“12.30”特大通讯网络诈骗案成功破获。

去年12月,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何某接到“中国好声音”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何在“中国好声音”活动中获奖,何某误以为真,先后被犯罪嫌疑人以订金、保证金、税金等名义骗走3.7万元。12月30日,何某某到广元市公安局昭化区公安分局报案。

接案后,广元市公安局成立了由昭化区分局主侦、市局相关部门参与的“12.30”专案组。专案组20余名干警历时60天,奔赴安徽、江苏、重庆、海南等省,查实了郑某某、冼某某为首的诈骗团伙的诈骗证据。

3月31日,专案组在海南省公安厅、儋州市公安局的协助下,在安徽、江苏、重庆、海南省海口、儋州、临高、定安等省市同时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打掉了实施通讯网络诈骗的“客服”、“POS转账”、“网银洗钱”、“网络链接”、“线路租赁”等5个网络作案一条龙窝点。

此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8人,缴获小口径步枪1支,子弹998发、汽车6辆及电脑、POS机、电话卡、银行卡和手机等大批作案工具,现场收缴赃款现金151万元,查封冻结涉案赃款200余万元。

经初审,2015年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郑某、冼某等纠集多名闲散人员租用网络线路、虚拟网络身份,以“中国好声音”中奖为诱饵,骗取受害人交纳订金、保证金、税金等,大肆实施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数百件,受害人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

被抓获的38名犯罪嫌疑人中,部分犯罪嫌疑人因怀孕、情节轻微等原因,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取保候审,17名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到广元市。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快捷的传播速度、低廉的投入成本、广阔的覆盖范围……如今,利用短信息实施诈骗活动,已经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电信诈骗的一种主要手段。3月31日,省公安厅盘点近期较为活跃的多种短信诈骗花样,总结了“十大最易上当短信”,警方也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提高警惕。

排名一:“现有数所高校的补录招生指标,欲购者从速。”

受骗对象:落榜考生及其家长

警方分析:此类短信在每年高校录取期间,就会大范围出现。其中,较常见的招生骗术内容主要为声称认识学校的人,可追加招生名额。若是在录取过程的时间段,骗子便称认识学校的人可点招。在新生报到时,短信诈骗的内容则多为有学生没来报到,可以补招、补录,顶替名额。在这类骗局中,骗子通常伪造高校的公函、印章、录取通知书等。

警方支招:考生和家长多了解当前的招生政策和基本知识,一些考生落榜后或成绩不理想,不要心存侥幸。

排名二:“我是某电信局(公安局、法院)的,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受骗对象:中老年人

警方分析:骗子往往演双簧,一人扮演电信部门人员,其他同伙则冒充警察,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按指示转账。这类受骗对象多为老年人,行骗过程中,骗子一般要求受害者不许挂电话,或是和家人联系。

警方支招:如果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主动到电信部门查询,骗子的诈骗行为就难以得逞。

排名三:“是×××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受骗对象:购车或购房一族

警方分析:骗子冒充税务局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家中通知你“购买的汽车、房屋可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一旦与所谓的“税务局”联系后,骗子立即让事主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退税转账操作,实则是将事主卡内资金转入自己的账户。这是近期比较高发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不少人为此吃亏。

警方支招:汽车退税都需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遇到此情况最好到税务、车管等部门核实。

排名四:“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至我同学的工商银行卡上,卡号为××××××。”

受骗对象:有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

警方分析: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家中的宝贝疙瘩。一听说孩子有事,当父母的很容易会乱了方寸。通常情况下,由于子女在外地读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警方支招:当父母的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做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计,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一时联系不上,还可与子女的同学、战友、同事、朋友、领导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排名五:“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

受骗对象:企业老板、经理

警方分析:一句“猜猜我是谁”,不知让多少受害者稀里糊涂被骗走了钱财。通常情况下,骗子会让受害人误将骗子当成老朋友或老同学。骗子会在适当时机向受害人提出借钱要求,受害人往往念旧情不忍拒绝。

警方支招:收到这类短信时,可联系其他同学核实此人身份,不要轻易汇出钱款。

排名六:“顾客您好!您已经在某超市 透 支 消 费 ×××× 元 ,垂 询电话×××××”

受骗对象:刷卡消费人群

警方分析:这类骗局让你打电话到预先设置好的号码,然后冒充银行人员行骗,告诉你需进行银行卡升级保护,然后借机将卡内资金转入其他账户。

警方支招:短信里留的电话,大家可通过114查实,不能轻易转账。

排名七:“我的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户就可以了,户名××××。”

受骗对象:外出旅游或欠他人钱者

警方分析:这种骗局中,骗子通常会使用一种可任意显示手机号码的手机黑客软件,获取受害人欠他人钱等相关资料,再诈骗钱财。

警方支招:与确需汇款的人联系,确认信息的真伪。切记,汇款前确认对方身份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