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之金雅琴 金雅琴之女出新书《人艺往事》 讲述人艺的故事
北京人艺从来没缺过明星,从曹禺、老舍、焦菊隐到舒绣文、于是之、英若诚,再到今天的宋丹丹、濮存昕、杨立新、徐帆、梁冠华,在这个单位随便挑一个人出来,放在中国文艺圈都是响当当的角色。比如金雅琴81岁偶尔客串一次电影,就连摘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金鸡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
但对北京人艺的名人来说,其所在的史家胡同56号则更有亲切感,明星们在这个大院之中生活,这里他们不仅仅属于舞台,而是有着真实的生活。比如苏民、英若诚、方琯德、夏淳等老一辈艺术家之后,是濮存昕、英达、方子哥、夏刚等如今星光熠熠的"星二代",史家胡同56号留下了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
作为在这个大院成长的一员,牛星丽、金雅琴之女牛响玲即将在本周推出新书《人艺往事》,记录这个中国明星最多的大院里发生的故事,展现出一段又一段艺术大院中的小生活。
金雅琴曾经以为
张艺谋是修电灯的
金雅琴和牛响玲母女前几天参加郭德纲的节目,郭德纲请嘉宾讲笑话,而85岁的金雅琴问他:"讲荤的,还是讲素的?"把郭德纲吓了一跳,连忙说:"素的!素的!您得保证我们节目能播!"全场大笑。在《人艺往事》中,牛响玲给父母的着墨也最多,金雅琴凭借电影《我们俩》连得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金鸡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此前大众对她并不了解,就连张艺谋在颁奖仪式上也记错了金雅琴的年龄,还感叹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演员居然一下子获了两个大奖,而在北京人艺,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只能说明孤陋寡闻,金雅琴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红了。
"当时还在世的欧阳山尊还严肃地说:"金雅琴,你还年轻,应该再多拍几部好作品。"
牛响玲笑着说:"张艺谋确实跟我妈不熟悉,但他跟我爸爸牛星丽熟悉。在1986年吴天明导演的《老井》里面,张艺谋是摄影,又是第一次演男主角,我爸爸在戏里演他爷爷。那时他经常穿件军大衣上我们家来找我爸,可能就是这件军大衣的影响,我妈老把他当成是修电灯的。
张艺谋一来,我妈就问我爸:‘咱家灯泡又坏了?’我爸也每次都得跟我妈解释一回:‘没坏。人家是搞摄影的。’"
作为北京人艺的演员,也并非只是在人艺排练话剧,主演影视剧是常有的事情,牛响玲的父亲牛星丽在电视剧《末代皇帝》里饰演老太监张谦和,虽然不是主角,但北京人艺从来都是"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牛星丽跑了很多次图书馆,查阅资料琢磨这个角色的特点。
电视剧中有牛星丽跪在地上挨陈道明的耳光的戏份,这本是一场戏,不过当电视剧播出来,大家看着心里都挺别扭,牛响玲的女儿看爷爷被打,更是"哇"地一下就哭了,不依不饶地要去打那个演皇上的陈道明,后来陈道明听到这个故事,对牛星丽说:"以后我一定到您家,让您那小孙女打我一顿。"
濮存昕人红没架子
因为娶了个好太太
濮存昕毫无疑问是如今北京人艺大院里的"星二代"中名气最大的一位,而且红了这么些年也没有闹出什么绯闻来,不仅获得外界赞赏,人艺大院的老一辈也直呼难得。牛响玲的妈妈金雅琴说,这是因为小濮像他爸爸苏民。苏民原名濮思询,金雅琴说:"解放前,旧社会那种糜烂气氛里,男演员有几个不花哨的?可是人家苏民长得一表人才,平时却一本正经。
演戏以外,常看他抢着扫地干活,半点架子都没有。后来我才知道,敢情人家是地下党。"牛响玲也常对跟她打听小濮的人说:"小濮不疯不闹的,因为他的家教好,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家教是一个原因,不过另一个原因是濮存昕娶了个好太太,牛响玲在书中披露说:"想当年小濮出道的时候是先在空政话剧团,他24岁考进去就当个大头兵。他太太宛萍可是13岁就考进空政歌团,从跳舞、领舞到独舞,是歌舞团的业务尖子,虽然说两人岁数相差不大,但宛萍当年已经是个营级干部了。
要知道,在部队上,这个级别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当能书善画的小濮获得了宛萍的芳心以后,可真是把大家都雷到了。"当时有人对宛萍说:"你挑来挑去怎么挑了个这样的,他一个月才六块钱津贴啊。
"而宛萍的回答是:"我又不是图他的钱,要图钱我早就嫁人了。"后来濮存昕红了,喜欢他的粉丝也多了起来,宛萍却并不在意:"你本来就是个演员,你尽的是你做演员的本分,有什么可骄傲的?"牛响玲说:"这句话我想小濮一直记到今天呢,这也是他和其他的会摆谱的明星不一样的地方。"
大院里的孩子
见面聊天口无遮拦
作为生活在一个大院的孩子,大院的生活永远值得回忆,中央电视台有一次做《英达小时候的朋友们》,英达建议他们一定要找到牛响玲,让导演很是不解。其实姜文也有过不解的时候,有一次,英达指着牛响玲向姜文介绍:"这是我老师,牛星丽的女儿。
快叫牛老师!"姜文看了看,对英达用不信任的语气嘲讽说:"什么老师呀?启蒙老师吧?"英达急了,冲着姜文说:"别逗!真是老师,而且还是小学的美术老师!"姜文上下打量了牛响玲一番说:"那也不对呀,你怎么显得比老师大呀?"英达不耐烦地说:"那有什么新鲜的呀!就是这么多年以来,我老长,她不长!"说完还用眼睛白了姜文一眼。
这的确是真事,上世纪70年代,学校很缺音乐、美术老师,有文艺特长的牛响玲被直接送到师范学校去了,她还只有17岁的时候,就已经当老师了。刚开始上课当然很紧张,而且英达的调皮是大院闻名的,上课时居然发问,"哎!牛老师你们家的那把转椅还在吗?"
大院里的孩子长大之后,各有成就,比如《茶馆》里扮演庞太监的童超,他的儿子朱近是一家影视公司总监制,日本的动画片《阿童木》就是他引进中国的;人艺老艺术家方琯德的子女方子哥、方子春现在也是演艺圈的名人。
牛响玲回忆说,小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玩耍,不会根据谁的爸爸是院长,谁的爸爸是导演来分级别,"孩子们在一起玩时从没这种界限。直到现在,不管大家在什么岗位上,见面聊天仍是口无遮拦。一次濮存昕对夏钢说:‘这人艺让我当副院长,你说我能干吗?’夏钢毫不客气地说:‘你上学时连个小队长都没当过,当什么院长啊!
你还是好好演你的戏吧。’这就是发小,一般朋友绝不会这么说。"
书中摘录小故事
自杀
有一次田冲好好地骑着自行车出去,可回来时却是浑身湿淋淋的,进门后他还非常不满地说:"谁想自杀呀,我心里从来不会有这种念头。"原来,这一天田冲接了新戏,一个人去什刹海岸边创作人物,他久久地站在岸边沉思。就当他想得出神入化的时候,头脑出现一片蔚蓝,天空辽阔,水面微漾,太舒服了。他展开双臂,纵身跃入水中。就在他享受着大自然带给他的愉悦的时候,背上被四只有力的大手抓住,而且还紧紧不放,一直把他拖上岸来。
田冲用手把脸上的水抹掉,用惊奇的眼睛看着眼前的两位大汉。他很困惑,这时一位大汉气哼哼地说:"盯你半天了,就知道你要自杀!"真没想到会产生这样的误会,田冲别提多郁闷了,可是还得感谢人家。他不满地想:"简直不给别人一点创作的空间。"
传达室
我小的时候住的院门口有一个传达室,外人是不可以随便出入的。那时候看传达室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张大爷。张大爷身材高大、魁梧,面部表情基本上是严肃的。张大妈配合着张大爷,也不给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们一点好脸儿。当时院子里像我们这样十岁左右的孩子有二三十个,男孩子个个闹得出圈儿,女孩儿们撒娇拔尖儿,多难管呀!可就是这么一大群孩子,不管在院子里有多疯,只要张大爷一声怒吼,立刻鸦雀无声。
后来传达室换新人啦,这回被派来的是老左大大。他的真名叫左开泰,据说因为他崇拜焦菊隐,所以自己改名为"左菊痕",好像是希望自己身上能有一些焦菊隐的痕迹。我们这些孩子认为有趣,所以不太尊重他。记得有一次,左大大向孩子们的家长诉苦说:"这些孩子太可恨了!
我刚来的时候,他们管我叫左大大,过了一阵儿,也不知怎么就变成‘左大哥’了,现在可倒好,连左大哥也不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