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萝蕤子女 湖师院两赵纪念馆介绍二:赵萝蕤女士的丈夫陈梦家先生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梦家(1911~1966),1911年4月 16日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曾使用笔名陈慢哉, 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57年,在考古研究

陈梦家(1911~1966),1911年4月 16日出生于南京,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曾使用笔名陈慢哉, 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1957年,在考古研究所,陈梦家被划成"右派份子"。1966年9月3日陈梦家自缢而死,年仅五十五岁。

诗歌与诗歌格律化理论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年诗人的心。闻一多对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尤为器重,曾屡次对朋友称道,师生结下了终生之谊。1928年起,陈梦家在创作中"开始以格律束缚自己",这些诗"有个相似的外貌:它们都属于一个节奏,它们都切划得一般整齐。

"(《〈梦家存诗〉自序》) 1928年秋,闻一多离开中央大学。次年,徐志摩应中央大学校长张君谋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讲授欧美诗歌。陈梦家的才华得到徐志摩的赏识,诗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荐,以"陈漫哉"的笔名揭载于《新月》月刊2卷8号上,这是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

陈梦家当时的创作,受徐志摩那种用"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茅盾:《徐志摩论》)的诗风影响甚深,也有一些诗是模仿闻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许》)。

他的诗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

受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理论的影响,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 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于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

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后退了一步。

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

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

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新月诗选》。陈梦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选出前、后期新月诗派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这些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社会地位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诗人在艺术流派的体系上联系起来。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指出新诗十多年来的成绩犹如长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涧里悄悄走着生命无穷的路",而新月诗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涧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开辟新的路子。

"并表示"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他的这些理论主张未出徐志摩艺术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这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诗哲"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触山坠机身亡,导师的临终遗言与悲剧性的命运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动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批判了感伤主义的思想情绪:伤感在穷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坏的。

不久,陈梦家在其主编的《诗刊》第4期《叙语》中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些,预示了他创作思想转变的资讯。

赵萝蕤女士缔给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关内,整个华北处于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陈梦家应邀在北平青年会南厅发表题为《秋天谈诗》的讲演。在讲演时陈梦家大声呼吁:"让我们个人的感情渐渐溶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我们的声音化作这大群人哀泣的声音,不只是哀泣,还有那种在哀泣中一声复兴的愿望。"

1933年初,日寇的铁蹄终于践踏在热河的土地上,陈梦家义愤填膺,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为保卫祖国效力。1月13日,方纬德、瞿冰森等同学在北平东城灯市口燕京校友会召开欢送会。次日凌晨,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丽峻伟的塞北风光,爱国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据那时的观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诗风雄阔奔放,别是一番气象。

在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尽了他的力在创造新诗的风格,并介绍西洋的诗歌……不光是诗的形式,就在内容上他主张溶合一切,让诗代表时代或民族不可错误的声音,也成为一个人灵魂真实的歌唱。

(《(诗刊)叙语》) 陈梦家对新诗的贡献也是在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不少后期新月诗人如孙毓棠、俞大纲、孙洵侯都由诗人成为学者,走上同一条路,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或兴趣的转移,而是出自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当"杀蠢的芸香","因为经过十馀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

"(《给臧克家先生》)这也是陈梦家所孜孜以求的。 林彪、"四人帮"的政治迫害下含冤逝世,年仅五十五岁。

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举行了陈梦家先生追悼会,对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榨出自己的血甘心酿别人的酒"(《自己的歌》),陈梦家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人民将永远不会忘怀这位赤诚的诗人与学者。

在美国的三年中,除编写庞大的流美铜器图录外,他还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周代的伟大》等文章,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回到清华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祖国文物,并成立了"文物陈列室"。

1952年院系调整,他由清华转到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辞综述》的稿费在钱粮胡同买了一所房子。从此他一个人占有了一间很大的寝室兼书房,在里面摆下了两张画桌。

这一大一小两画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各种需要不时翻阅的图籍、稿本、文具和一盏台灯。梦家勤奋治学有着很好的物质条件。他身体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时到十二小时。他肩上曾长过一个脂肪瘤,有几个拔掉了龋齿留下的空隙没有填补上。

但是他终于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这两件事办完后,我笑对他说:"现在你是个完人了。" 梦家喜欢朋友,对朋友从不苛求。他爱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于思泊、商承祚诸先生;也亲近青年,对他们无所不谈。

他很喜欢去看望朋友,海阔天空地畅谈一切。他喜欢游山玩水,虽然这样的闲暇和机会不多。他在家里因忙于工作,没有什么体力劳动,但需要劳动的时候,他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兴高采烈。

他不大喜欢活动量较小的、单独的休息方法,不喜欢种花,不喜欢照相(他有一个可以拍摄文物和书籍的照相机),不喜欢听音乐。但是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如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的《论人情》等,据说这些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不过他新诗作得很少。他写过《甘地》一诗,写过几首咏景物的小诗,曾在《诗刊》上发表。他喜欢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曾于南京中央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法律、古文字学等。后留校任教,主讲古文字学、《尚书》通论等课程。194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47年在游历了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后,于同年秋季到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等。

划成"右派份子"后,对陈梦家的惩罚是"降级使用"。比起那些被送到"北大荒"的人们来说,他受到的处罚不算最重。他仍然在考古研究所,曾经一度"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作踩水车等等。在那期间,发生了数千万人被饿死的大饥饿。

文革开始,1966年8月,陈梦家在考古所被"批判""斗争"。他的家被抄。他们夫妇的住房被别人占用。

1966年8月24日傍晚,陈梦家在被"斗争"后,离开考古所,来到住在附近的一位朋友家中。他告诉朋友说:"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这时,考古所的一些人跟踪到来,在他的朋友家中,强按他跪在地上,大声叱骂他。然后,这些人把他从朋友家又押回考古研究所。当天晚上,不准陈梦家回家。

1966年8月24日,是北京红卫兵暴力行动进入了最严重的阶段的日子。红卫兵满城到处抄家打人烧毁文物没收财产。考古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心,离王府井大街很近,穿过马路就是中国美术馆。那一天,在考古研究所旁边的东厂胡同,至少有六个居民被红卫兵活活打死。

拷打从下午延续到深夜。除了用棍棒皮鞭打,还用沸水浇烫被绑在葡萄架子上挨打的两位老年妇女。"象杀猪一样。"邻居说。被折磨的人们的凄厉的惨叫在夜空中回旋。邻居们不忍聆听,只好用枕头捂上耳朵。天明时分,火葬场的大卡车开来,运走了尸体。

那天夜里,陈梦家被关在考古所里。他一定也听到了被打死的人死前的哀号。那时候,人被剥夺的已经远远不止是他所热爱的诗歌和学术,也远远不止是人的体面和尊严。那时的人被打被侮辱被剥夺生命,而且受到的对待其实比猪不如。

在乡下,猪养大了,请会杀猪的人来,通常一刀就杀死了,猪死以后,才用沸水浇烫以利除毛。但是在1966年红卫兵的八月杀戮中被害的人,不是被子弹或者大刀一下子杀死的,是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和棍棒以及各种折磨虐杀的,杀害的过程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