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撮合”了王小丫陈章良的“姻缘”
针对近日有关媒体报道央视主持人“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等假新闻,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钱学军在接受采访时予以痛斥,称“把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作为新闻报道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是对当事人名誉的侵害,也有违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日前刚刚发生媒体报道魏三因央视春晚一纸邀请书获提前释放的不实新闻,今天又把《苏州广播电视报》刊登该报记者凌云采写的“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报道澄清,笔者真为之高兴。可是高兴之余总有一点不是滋味,凭啥给王小丫编造这假新闻?且不说小丫知道后多么狎心落泪,这行为已经构成了侵害王小丫和陈章良双方的名誉权,真不明白用假新闻“撮合”了王小丫与陈章良的子虚乌有“姻缘”者,想要捞什么好处?
假新闻害死人!此前,人民网传媒频道、《新闻记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推出“2005年十大假新闻评选”活动。从数不胜数的假新闻中遴选出15篇“经典之作”,张榜网上,请广大网友投票评选出影响最为恶劣的10篇,以此为据推出“2005年十大假新闻”。
这种办法虽然并不能起到对假新闻斩草除根的作用,但也表明了新闻界对假新闻的痛恨已经达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在所列的假新闻中,有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布什要卖掉夏威夷、连战夫人潜心拟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让人不敢相信的消息。
假药假酒,可以直接毒死人。假新闻则是“笔杆子杀人不见血”。假新闻,有的是以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线索”为依据,进行主观臆断的推理,有的纯粹是闭门造车似的编造出来的子虚乌有的“事实”,并进行了大肆地渲染。然而越是这类假新闻,越受媒体的青睐,消息一发出,立即引来从多媒体转载,因而其对当事人的危害就越大。假新闻,最大的“毒性”是损害个人名誉,
那么,为什么凭着生活中发生的那么多的新闻事件不去关注采访,偏偏要制造新闻呢?说白了,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记者为了名利,心存侥幸,认为不可能全部败露,十条有九条成功就算赢,想以此引人注意,出人头地,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创造条件;二是某些新闻单位追求发行量和收视率,不惜代价抢焦点抓热点,好一点的有占新闻事实然后添枝加叶,恶劣一点的就像《苏州广播电视报》这样,纯粹制造事端,任可贪官司也敢捅娄子,上法庭也能出名;三是新闻审查不严格,完全相信了记者的职业道德,等等。
假新闻尤以娱乐类小报和以社会新闻为重点的晚报类为多,专门在明星、名家、“名嘴”上打主意,而且善于在婚姻爱情上做文章。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记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一个好的新闻记者应该沉下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采写出真实的、符合客观事实的新闻,再将其传播给大众,这是负责任的表现。
范长江、穆青等老一辈新闻记者,无一不是深入一线在群众中发现新闻线索,用新闻记者的视角来报道生活中鲜活的事迹,他们的名篇佳作所以至今仍然能被人记得住,并成为新闻系学生的范文,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真实。
编造假新闻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侵害,而且在客观上也触犯了法律,对当事人在名誉权等方面造成极在原伤害,由此造成的影响不是一天半天能够消除的。因而,对于编造假新闻的记者,不光是批评教育的问题,更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