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女儿:嫁给李宗仁无怨无悔?
13年前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的妙惠居士不是个普通居士,凡尘中的她是一代影后胡蝶的女儿,还是李宗仁先生的遗孀。法号是她在菩萨面前的名字,以便菩萨能分辨自己众多的弟子。30年来同事和朋友都习惯叫她王曦。她一辈子用过三个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往事。
童年往事与性格形成
小时候,大人们爱叫她“若梅”,这个名字是母亲胡蝶给她取的。
对于母亲的印象,她说总是片场的记忆,明星公司带着胡蝶穿梭在各地片场,从上海到天津,有时还会跑到东北。于是若梅被各位干妈轮番领走,看电影、看探戈……出入很多上海和南京的社交场所。她总觉得有一天自己会长大,也能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中去。母亲虽然不常见到,但是“她一回来,就喜欢把我抱在身上”,这一丝的母爱竟然能在60多年以后清晰记得。
若梅6岁被养母沈文芝带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胡蝶曾从香港回到北京,想把女儿领走,但是作为生活中唯一经济来源,养母无论如何不愿放她走。胡蝶也由于自己身份的缘故,只能悄悄地来匆匆地走,孩子带不走,就留下一箱首饰,嘱咐养母一定培养若梅上大学,叮咛女儿“长大当个好医生”。
说这番话的时候,胡友松(养母所起名字)站起身来,拿出一张光碟,“我们边看边说吧,这是胡蝶的封山之作,李翰祥专门为她打造的《后门》。”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获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那年52岁的胡蝶有点发福,看着碟片,胡友松用手遮住鼻子以下的部分,笑问记者自己和母亲像不像。
胡蝶出去拍片的时候,她不一定跟着哪位干妈到了南京或是上海,在交通还不太便利的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这样的折腾,在她感觉是一种快乐。那些天天搓搓麻将看看戏的太太们不知道,这种带着孩子玩、打发她们无聊时光的特定阶层和圈子里的生活,影响了小姑娘一生的性格。她把经历过的颠簸当作很正常的事情,并且随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一生背负两位亲人盛名
母亲胡蝶给了她生命,丈夫李宗仁给了她特殊的婚姻。一辈子活在两位名人的盛名下,胡友松体验到的是一种复杂味道,也正是这两位名人与自己的特殊渊源,才使她拥有了一个倔强而独立的性格,化成一种叫做“骄傲”的东西。
胡蝶没有给女儿留下父亲的姓名,但是留下了和自己很像的出众颜容,而胡友松的传奇色彩则更浓过作为一代影后的母亲。
她在27岁时,嫁与从美国归来的李宗仁将军,陪伴他走完最后的人生。这段经历曾经帮她摆脱了养母20多年的虐待、医院工作中无休止的夜班及周遭关于她出身的猜测和当年的政治压力。曾经所受的家庭虐待和长期夜班,曾使20多岁的她就依赖了安眠药。
嫁给李宗仁,胡友松获得了一种满足感,因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让她享受不已。但是李宗仁的盛名,带给她更多的是在他1969年辞逝后那个时代对她的滋扰。
那个时代对很多无辜中国人的生活都进行了“革命”和滋扰,因此像胡友松这样,有着母亲与先生两位跟历史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来说,就更加在所难免了。因此,她本人也认为那都是很正常的。同时她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结束在湖北下放干校的生活回到北京。作为自食其力者,胡友松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工作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