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看中西女性的形象的异同

2017-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您推荐的文章标签:爱情,感情,生命,相思,朱丽叶(原作者:李莉)[摘 要]山伯坟墓开启,英台纵身跃入,双双化蝶而飞,一段千古绝恋,绕指几段柔肠.一瓶毒药,一把

为您推荐的文章标签:爱情,感情,生命,相思,朱丽叶(原作者:李莉)【摘 要】山伯坟墓开启,英台纵身跃入,双双化蝶而飞,一段千古绝恋,绕指几段柔肠。一瓶毒药,一把短剑,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归入尘泥,一段生死爱情,满腔全载凄惶。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今天被口口相传的爱情故事,镌刻人心,发人深省。祝英台与朱丽叶,东西方女性追求爱情的代表,抵抗世俗的先驱。莎士比亚在为后世谱写脍炙人口的故事的同时,朱丽叶的形象也烙印在了世人心中,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梁祝化蝶也成为了世人追逐爱情的典范。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法,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作品中女性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以探讨中西女性的形象的异同。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形象;异同
爱情,是永远令人向往的东西,无论平穷富贵,无论年方几何,每个人心中,对爱情或多或少有着一番憧憬。当我们承欢父母膝下,或是围坐炉边聆听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年轻时的故事时,总是免不了一番想象,甚至于和自己作出各种比较,长辈在述说往事时,往往也会流露出对当时情,当时景的无限怀念。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史诗般的爱情故事,镌刻在我们祖祖辈辈的灵魂深处,我们喜欢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之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又何尝不是西方上演的一出“新梁祝”。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似之处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识于一场宴会,却也因为一场误会而一同长眠于地下。

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于求学之路,最终因为相思离愁双双踏入坟墓。两场相隔千山万水的爱情都始于“一见钟情”,了结于千里孤坟。世人传颂这两段生死相依的爱情,可是对于这两对鸳鸯来说,其中的心酸离愁在当时那样的封建社会,世俗礼教,三纲五常,家族颜面重于一切的社会背景下中又能与谁人诉说。


二、《罗密欧与朱丽叶》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差异
相较于山伯与英台含蓄内敛的感情表达方式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谓是奔放不羁。罗和朱不顾家族反对,毅然决然的秘密结婚,一直在为自己的爱情幸福生活而不断争取,可是梁祝却一直谨守封建纲常礼仪,不曾越雷池半步,就连映泰的女儿身份也是在故事步入尾声才暴露。

罗与朱从一开始知道自己陷入爱情便开始奋不顾身,而梁祝的悲剧却是注定发生的一样。
我们设想一个情节:梁山伯没有因为相思过度而逝去年轻的生命,那么祝英台是不是就会依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终嫁给马文才,这段千古传说是不是就将不复存在。

而罗密欧若是及时得知朱丽叶是假死,那他们是不是就可以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三、朱丽叶与祝英台的差异
尽管这两部作品歌颂的是私人的生死绝恋爱情故事,可是,在其中,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还是两个女主角——朱丽叶与祝英台。而梁和罗在这场同封建礼教的抗争中,扮演的似乎只是一个配角。

朱丽叶与祝英台从一个层面上,反映出了中西女性在性格方面上的差异。
1.朱丽叶的思想奔放与祝英台的含蓄内敛。在这两段爱情中,朱丽叶的爱情至少曾经拥有过,而祝英台的爱情却一直是朦胧状态,只是心底有了胚芽,却在最终才有了破土而出的想法。


2.祝英台的三纲五常与朱丽叶的毫无顾忌。在祝英台得知自己爱上梁山伯之后,没有丝毫的表露出自己的爱慕之意,而朱丽叶一开始就很明确的表现出自己对罗密欧的爱意。这就是中西方女性的审美差异所致。

中国古代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是:知书达理,三从四德,而西方女性由于民风开放,再加上朱丽叶的历史背景被选定为文艺复兴时期,其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强烈观念便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朱丽叶的宁死不屈和祝英台的最终妥协。尽管最终两段爱情故事都是以四人生命终结而结束,可是在对作品分析后却可以知道,朱丽叶最终也没有屈服于父母的威慑之下,寻求各种方法捍卫自己的爱情。可是祝英台却还是选择了坐上花轿,在这段爱情中,如果梁山伯最终没有死去,也许英台也就真的成了马文才之妻了。


四、结束语
《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给在身处他们所在那段历史时期的人们对完美爱情,完美女性的一个诠释,体现出了民众内心心理的呼唤。

可是,在这样的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也注定了两端爱情的悲剧收尾。《梁山伯与祝英台》存在着多个版本鄞州版本、上虞版本、杭州版本、宜兴版本等,也被世人改编成电视、电影、黄梅戏、京剧的能够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有着话剧、童话、电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在今天,我们依然对于这两段感情唏嘘不已。

中西方女性性格的差异在今天从朱丽叶与祝英台的身影中依然清晰可见。尽管现在民风开放,可是,存在在中国五千年的女性思想依然影响着新时代女性的行人处事之风,而朱丽叶的女性形象在现在的西方社会也是随处可见。这两段爱情赞歌将会一直被传唱,在跨越千年之后,人们依然会为之倾倒。


【参考文献】
[1]朱徐瑞.论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3):29-30.


[2]林富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灵魂”——人文主义精神[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8):13-14.
[3]倪慧.中西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重读《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6):85-86.
[4]吴彩琴.中西方文化对比浅探——以《梁祝》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