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丽陈静 乒球名宿揭秘奥运往事 何智丽自酿苦果纸条助陈静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3年前的国庆节当天,三面五星红旗历史上首次在奥运赛场同时升起,乒乓球女子单打创造了中国人的奇迹.但就在这个项目上,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前后,却同步发生

23年前的国庆节当天,三面五星红旗历史上首次在奥运赛场同时升起,乒乓球女子单打创造了中国人的奇迹。但就在这个项目上,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前后,却同步发生着一系列的“风波”。23年后,风平浪静之时,当年的中国女乒总教练、素有“乒坛魔术师”美誉的张燮林昨天应邀造访冰城,坐在昆仑俱乐部里解开了当年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小算盘”害了何智丽

张燮林不但自己当运动员时拿下了很多冠军,当教练后麾下的弟子“牛”人也很多,邓亚萍、焦志敏、曹燕华、葛新爱等都出自“魔术师”之手。但唯一让71岁的他至今仍颇为“纠结”的却是何智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当年排名世界第一的何智丽无缘参加汉城奥运会,随后负气离开国家队,再后来远嫁日本,改名小山智丽。很多人都知道,何智丽无缘汉城奥运会的原因是第39届世乒赛上的“让球”风波引发的。但张燮林始终认为,是何智丽心里的“小算盘”坑了她。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乒乓球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没有“前车之鉴”,中国乒乓球队只能研究“派谁最好”。三个名额中,焦志敏比较稳,而何智丽、李惠芬、陈静都有机会。但就在这个“最”字上面,何智丽落了下风。

张燮林回忆说,在备战奥运会时,教练组会在每天的训练对手安排上征求主力队员意见,当时与“左撇子”比赛一直比较困难的何智丽,却从不选择左手的对手进行训练。“我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她心里有‘小算盘’。她知道奥运会32名选手中没有一个左手,而队友就是她最具潜在的威胁。

”张燮林说,“何智丽当时尽管多次战胜那些欧洲的主要对手,但比赛经常打得异常揪心,一个球经常打上十来个回合。而且,几乎所有欧洲选手都与何智丽打法相近,在备战时都‘瞄’准何智丽来练。”

张燮林与何智丽同为上海老乡,何智丽又是张燮林在国家队里的主管队员,张燮林说,自己当时但凡有点私心的话,也不会“放弃”何智丽。而何智丽无缘汉城奥运会后扔下的那句,“张指导,你以后回上海要小心了”至今想起还让张燮林倍感痛心。当时,舆论的压力也很大,类似“张燮林以后回上海要戴安全帽”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纸条助陈静赢生机

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单冠军陈静,赛前最终得以入选奥运会,凭借的是一张颇为机密的纸条!在汉城奥运会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人选一直是张燮林比较头疼的问题。此时的陈静却令人眼前一亮,在连续两次访欧比赛中,陈静发挥得异常出色,成了“独孤求败”,而且很多时候打欧洲选手,“左撇子”陈静依靠反手生胶,经常三下五除二解决战斗。很明显,相比于何智丽,陈静对付欧洲主要对手的感觉更好一些。

让张燮林最终下决心选择陈静打奥运会是在一次民主评议会上。“我们当时考核几位主力谁打奥运会时,进行过一次民主评议,所有队员都参加。每个人都要填一份三人名单交上来。”张燮林说,在诸多名单中,他发现了一张纸条上写着“你敢不敢用新人?”后来经过调查,这个纸条来自陈静。当时,不到20岁的陈静如此的自信也让张燮林颇为佩服,张燮林此后又结合陈静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赛时的表现,最终拍板起用这位新人。

焦志敏让球哭成泪人

汉城奥运会女单半决赛,焦志敏对阵李惠芬,陈静对阵捷克和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命运的捉弄在于,焦志敏与李惠芬的比赛率先开战。

当时,女单冠军是中国代表团必须力保的一枚金牌。中国代表团从前一天晚上8点开会,一直开到次日凌晨2点,都是研究如何“保”下这枚金牌。张燮林介绍说,当时教练组认为焦志敏曾经在国际比赛中输给过赫拉霍娃,陈静打赫拉霍娃的结果还不知道怎样,而此前李惠芬曾经赢过赫拉霍娃,因此做出了让焦志敏让球的决定。

“我当时持反对意见,直到最后我也保留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我知道,以焦志敏当时的实力,几乎没有可能输给赫拉霍娃,而她赢李惠芬更是毫无悬念。”张燮林说。但是,代表团的决定必须遵守,张燮林只能做好焦志敏的安抚工作,焦志敏最终哭着接受了这一决定。

此后,陈静在半决赛里以3:0轻取赫拉霍娃,帮助中国队提前锁定女单金牌,而焦志敏此时却已无缘决赛。3、4名决赛上场前,焦志敏还眼圈通红,泪水时而会顺着眼角流下。那一天是1988年10月1日,张燮林在上场前这样对焦志敏说:“你以前输过赫拉霍娃,今天争口气,拿下她。

两面五星红旗已经在前面等你了,你现在赢下来,就是为国庆献礼……”最终,焦志敏擦干了泪水,实现了中国代表团三面五星红旗历史上首次在奥运赛场同时升起的愿望。

如今,退休在家的张燮林几乎每年都会接到焦志敏的电话,有时焦志敏去北京,师徒还会一起坐下来吃顿饭。曾经的泪水,曾经的纠结,已随时间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感恩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