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时代艺术大师群像之贝聿铭和他的建筑
设计理念从没有沿袭一贯的风格,当设计师们也学会了因人而异,小小的改变影响了很多。从中国华人的贝聿铭看中国建筑,追溯到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世界建筑大师级别作品在哪里?
西班牙巴塞罗那年轻设计师安东尼奥·高迪,在他之前很多著名设计师,在他之后也会有。单看他的风格,按他自己的说法,从不虚拟不存在的东西,喜欢向大自然追索建筑玄奥。他的作品呈现现代主义风格,从奎尔花园到圣家族大教堂,他聊聊可见的巨作无一不是在巨资和耗费大量时间空间的背景下完成的。
最后完美收官,不在于建筑本身,而在于创造他们的人的创意,这是精神文明财富的体现。一直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形式到内在属性,最能代表一座城市的应该是文化,或者当地的文化,而不涉及政治.最细微到一座建筑.以人文理念出发的建设实践,才是合谐的宗旨。
贝聿铭最初设计苏州式传统建筑,作为当地出身的建筑师,他可以对集建国前尤其清建筑精华于一身的“苏式工艺”信手拈来,这恰恰让他在最精粹的中式建筑群中对非课堂上的经验得以消化、吸收,将中国传统建筑熟稔于心,而后,对西方建筑的进一步探索则能兼容并包。
在用建筑说话的时代,他无疑是具有权威的:不讲究形式,不沦于理论教条的束缚。世界文化的融合传播依靠宗教形式依托在建筑,多种宗教建筑格局融合多文化元素结合表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教义。
也许,成功不能代表什么,众多的傲人成就,哪怕有一个失败的案例,也将成为成功者难以忘却的教训。汉考克大厦设计漏洞虽然没有在其他建筑中再次出现,贝聿铭的香港中行大厦设计的成功完全盖过了这幢大楼的所带来的阴影。贝聿铭重新站在建筑领域巅峰。
他惯以谦和的态度总是受到同行们的回礼,为他在上流社会争取了不错的回头率,与同行的合作也为他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建筑替代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形式,一种物质和谐的声音,健康、明朗的态度、融通、优雅的姿态。建筑是美的表达,因此他彰显了一种文化诠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