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通敌信建的背后分析(转载)
知道毛文龙是否通敌很重要,知道毛文龙为什么这么做更重要。 毛文龙通敌信,是历史糊涂帐,它的背后,山东抢劫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所谓“专家”总是对此妄下结论,先入为主。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有必要把问题摆在太阳底下晒一晒。 有些人认为,毛文龙通敌“确实有”,比如毛文龙想联合后金,袭击登莱“尔取山海关,我去山东”。 但我认为这很值得商榷,因为毛文龙写了一些信,但袁崇焕并不知道这些事;毛文龙面对袁崇焕,被杀时几乎毫无反抗;手下的人可谓是人多势众,却全部磕头告免;这通敌就很可笑,甚至拥兵自重都说不过去。
这些通敌信证据如果与毛文龙表现比起来,显得苍白力。 一、毛文龙开镇八年,后金多次诱降,都拒绝了。
被禁海断饷,也没投敌。来的使者,绑了送到京师。 二、毛文龙左都督,太子太保,正一品武将,有天启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位高权重,即便是个毫无气节的人,皇太极也出不了收买的价钱,更何况毛文龙傲气十足。
三、袁崇焕杀毛文龙是“矫诏”,袁崇焕理直气壮地到毛文龙的地盘拿十二大罪杀他,拿皇帝作挡箭 牌,扬言“皇上赐尚方剑,正为此也”“来官俱相对失色,叩首哀告”,毛文龙的部下磕头告免但 不敢表示异议。老大就要被杀了,手下不是动手,却是哀告,很明显不符合造反的动作。
当然,你硬要认定毛只是一个人内心想谋反,手下的亲信心腹一个都不知道,这我也没法解释。 可以看出,毛文龙的投敌实在不太像。 否定一件事情也不能肯定另一件事情,毛文龙并不无辜。
要想回答毛文龙的抢劫山东和写通敌信的问题,我们还得另找原因。 原因可以从两个方向探索通敌信和抢劫的真相:一个是与朝廷的党争,一个是与袁崇焕上台与一系列政策。 党争: 种种迹象表明,毛文龙虽然孤悬海外,但是无孔不入的党争并没有放过他。
毛文龙是王化贞提拔的人,王化贞后来广宁战败后被搞成“阉党”,毛文龙也受到牵连(另一个例子是满桂和王之臣)。尽管有孙承宗的支持,但毛文龙与东林党的关系并不和谐。
崇祯继位后,东林党人布列朝堂,对魏忠贤集团实行“斩尽杀绝,除恶务尽”的政策,毛文龙因远在天边,是漏网之鱼之一。 但是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近在眼前的朝臣不时在崇祯面前做他的文章。
虽然天启年间也被弹劾过,但无关痛痒。面对如此大密度,大规模的弹劾,可以想象,毛文龙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多次上疏自辩,抱怨: “为病变万难弥息,臣命万难保全等事疏:臣受数十疏捏谤以来,心如死灰!” 毛文龙深知,自己的环境并不好。
朝中有人,再大的不法没人说,朝中无人,就算守法也不能幸免。从种种现象看,朝中的大臣很希望他死在后金手里,或是打败仗后弹劾他。毛文龙认定,如果自己的军队被消灭,自己的脑袋搬家也是时间问题了 迫于形势,毛文龙必须保存自己的军队。
毛文龙开始为自己找路,他通过叛逃到皮岛的王子登搭线,同后金密谋和谈,以达到息兵自保的目的。这并不奇怪,在一个不景气的单位,如果这个单位发不了工资,又有人常打小报告,相信任何人都会有想法。
当然,对魏忠贤集团奉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崇祯皇帝对毛文龙却网开一面,继续奉行优容政策。他就群臣批评毛文龙虚冒军饷一事批示道:“辽东人民到海岛避难,拿起锄头就是民,穿上盗甲就是兵,与内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毛文龙只管好好干,干出成绩,谁还能拿冒饷说事!
” 毛文龙看到崇祯仍然支持他,索性毁约绑后金使者阔科上京。这个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表忠心:我一定忠于国家; 第二层是威胁:别把我逼急了跳槽!
这次绑架事件使得交通中断,事情似乎完结了。 袁崇焕 袁崇焕在上任以后就开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除掉毛文龙。离京出关之前,内阁辅臣钱龙锡亲自到其住所,咨询袁崇焕“五年复辽”的方略。
袁崇焕说:“首先从东江做起。”钱龙锡诧异地问道:“为什么不从陆地进攻,而从海道呢,而且毛文龙用起来也未必很得力。”袁崇焕解释说:“毛文龙可用就用,不可用就杀了他。”可以说他早己下定决心杀毛文龙。
他还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可见他不仅考虑了杀不杀的问题,还考虑了如何杀的问题。后来他杀毛文龙正是采取了“入军斩帅”的方式。 他首先从经济上卡毛文龙的脖子。 一、实行海禁,不许登州、莱州通往东江的私船出海。
二、控制毛文化的粮饷、军械。凡是朝廷运往东江的物质,都必须受蓟辽督师衙门的节制、转发与核查,运送路线不再由登州、莱州直接运往东江,改为由山海关起运至宁远近海的觉华岛,经督师衙门挂号,再转运至东江。
这样一来,袁崇焕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 可以判断,袁崇焕去辽东前曾和有东林色彩的大臣商量过毛文龙的问题,并己经定下了“入其军,斩其帅”的即定目标。
袁崇焕上台后对毛文龙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就是这个目的。 毛文龙再次面临尴尬。 此时的毛文龙显然预感到了处境的危险,怒斥道:“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
可见毛文龙与袁崇焕以及支持袁崇焕的朝臣的矛盾己经十分尖锐。 毛文龙岂是善辈,面对袁崇焕咄咄逼人,也做出了激烈的反应,他向皇帝上疏说:这是“拦喉切我一刀”。 但他还作出另外的事: 八月份毛文龙离开汛地,率兵出现在莱登。
“文龙拥舟师掩至莱登,旌旗蔽海上,舳舮相望,放兵四掠,啸聚芒砀,驰骤淄墨,精甲耀日,登人以为建州兵至,大惊。 ” 对于这次事件,有人认为是攻打山东的征兆。但我认为,这种推测很没道理。
一、毛文龙的军队,秘密渗透和偷袭突击都很拿手,即使面对八旗军,也有多次渗透到后金腹地搞破坏的成功例子,如果真的精心策划攻打山东,山东驻军恐怕预警都来不及。 二、毛文龙的军队,虽然打不过八旗军和关宁军中的精锐部队,但收拾山东驻军还是很容易的(孔有德登州造反时曾言:“收拾山东军如砍瓜切菜,唯虑关外兵”那时他只有三千人) 三、从这次后果来看,引起的非议很多,但破坏相对很小。
如果真是造反,如孔有德,那可是“残破三百里,杀人数十万!
” 四、事后对于此事件,袁崇焕给毛文龙定的罪“侵盗海边军粮”并没有任何造反字样(袁崇焕连不礼貌罪都给毛文龙算上了)。 事实上,毛文龙就一个目的:要挟闹事,迫使袁解除海禁。
他以岛兵哗变相威胁索饷,并谋划派兵到登莱“旅游”,追究起来就说是督师大人搞海禁封锁友军所致。 他固然希望解除海禁,但他更希望袁崇焕滚蛋 袁崇焕前次与后金接触的最大受害者是毛文龙。前一次接触,造成了后金全力出兵攻打朝鲜和毛文龙。
袁崇焕为了修几个城堡,把毛文龙当作可以牺牲的棋子,毛文龙损失极大,袁崇焕下台也与此有关。可以想象,毛文龙内心里非常讨厌这个人。 崇祯元年九月到崇祯二年四月,毛文龙加强了与后金的交往,先后通书五封,我们总是注意“我去山东”但实际上,真正该注意的,毛文龙的目的是“尔取山海关” 宁锦之战,袁崇焕在野战能力欠缺,不救锦州。
满桂奉王之臣命令,从山海关出来,在宁远郊外野战(袁崇焕未出城门)后来毛文龙袭击永平,解围。
虽然开始时很不积极,挨了天启皇帝的训斥,但袁崇焕终于下台了。 这次,毛文龙还是打算如此,他的想法是:皇太极掠夺山海关外的堡垒,袁崇焕龟缩,先看着袁崇焕好戏,自己在特殊时期出兵,当救世主。
把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打破,等着袁崇焕革职。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袁崇焕竟然敢矫诏,声称皇帝要杀他,结果稀里糊涂信了,掉了脑袋。毕竟叛国的事,毛文龙还是不想做的,也不敢做。 当然,袁崇焕也没笑道最后,崇祯对他的信任本来就是建立在“五年平辽”的神话上的,神话破灭,信任也就消失。
当后金军兵临京城,等待袁崇焕的是冰冷的监狱;当袁崇焕和钱龙锡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曝光,崇祯,这个给与袁崇焕最大信任的少年,以最残酷的方法结束袁崇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