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代表作 患难见真情 友谊最珍贵——记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日子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载哈萨克斯坦著名音乐家巴赫特江•巴依哈达莫夫在阿拉木图市收留贫病交加的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和两人间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纪实片<冼星海>首映式日前在阿斯塔纳"独立宫

记载哈萨克斯坦著名音乐家巴赫特江•巴依哈达莫夫在阿拉木图市收留贫病交加的中国近代作曲家冼星海和两人间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纪实片《冼星海》首映式日前在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影片的拍摄工作得到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哈萨克斯坦知名独立制片人阿赛木哈孜•哈潘担任影片编剧与导演。 

冼星海是中国伟大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救国军歌》等大量抗日爱国歌曲的曲作者,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是怎么来到哈萨克斯坦的呢?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如何度过的?音乐家生平的这一段空白,在改革开放以前,连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也不知详情。纪实片《冼星海》讲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0年,冼星海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到莫斯科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和配乐。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侵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冼星海取道蒙古回国受阻,辗转流落到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府阿拉木图。

他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贫病交加。一次音乐会曲终人散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巴赫特江•巴依哈达莫夫见到怀抱小提琴的冼星海。 据影片介绍,巴依哈达莫夫接来冼星海的时候是1942年12月,是冼星海最艰难的时候,而当时的哈萨克斯坦也比较困难。

巴依哈达莫夫是在一家音乐厅遇到冼星海的,当时是寒冷的12月,冼星海连大衣都没有。巴依哈达莫夫看出冼星海状态极为不佳,就把他领回家里。拜卡达莫夫一家收留了冼星海。

当时巴依哈达莫夫家分到的面包非常少,但他们把冼星海当做家里一名成员,和他共同分享有限的食品。 后人无法想像巴依哈达莫夫偶遇冼星海那一刻的情景。冼星海不会说哈萨克语和俄语,只会说汉语和法语。巴依哈达莫夫在邂逅冼星海的第一面就决定收留对方,几乎没有考虑这个中国人在家里寄住多长时间。

巴依哈达莫夫是出于悲悯情怀和善良心地,抑或出于音乐家和音乐家之间惺惺相惜的传奇,总之,冼星海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冼星海在巴依哈达莫夫家寄住,尽管语言不通,冼星海还是经常给巴依哈达莫夫4岁的女儿巴德尔甘•巴依哈达莫娃吹口琴,拉小提琴。如果交流还不方便,冼星海就用纸笔写写画画。大家生活虽苦,但其乐融融。

一次房东家两个小孩都患上了麻疹,冼星海不忍连累拜卡达莫夫一家过着清苦的日子,上街去变卖自己的手表和薄风衣。结果被骗,钱物两空。 就这样度过了1943年。这段时间,冼星海继续奋发工作,创作了哈萨克题材的英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和22首哈萨克民歌。

巴依哈达莫夫看重冼星海的音乐天才,把他推荐到新成立的库斯塔奈音乐馆做音乐指导。1944年初,冼星海离开了巴依哈达莫夫一家,离开了阿拉木图,前往库斯塔奈。后来,冼星海在巡回演出时患肺炎,1945年10月31日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据影片介绍,巴依哈达莫夫初见冼星海时并不知道带到家里来的是谁。当时冼星海用的名字是黄训。冼星海逝世后,巴依哈达莫夫从莫斯科的报纸上看到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的消息,上面写着"冼星海又名黄训",才知道自己接到家里来的中国音乐家黄训,就是中国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冼星海离开巴依哈达莫夫家之前,意识到自己健康状况很差,预感来日无多,非常忧伤。

他请求巴依哈达莫夫家人将来一定要找到他3岁的女儿冼妮娜,向女儿讲述他最后的情况。 在冼星海逝世以后,巴依哈达莫夫一家通过各种途径和冼星海的家人联系。但苏中关系不正常的时期延续了几十年,巴依哈达莫夫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上世纪80年代才得到消息。中国得知了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的经历,了解到哈萨克斯坦人民曾以宽阔的胸怀接纳帮助过冼星海。 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图市长扎曼别克•努尔卡卡洛夫签署市长令,决定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

1999年11月16日,冼星海大街命名和冼星海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阿拉木图隆重举行。 1998年7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阿拉木图一起为冼星海故居纪念牌揭幕。

江泽民亲笔为冼星海故居题词:"忆星海,黄河涛声萦回于耳;访邻邦,友谊之花绚丽夺目"。 近年来,哈中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交流也日益密切,但电影交流仍是哈中文化交流的薄弱环节。

为了丰富这一领域的内容,近些年两国多次举办文化领域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我们坚信随着两国各领域合作的不断加深,电影交流也将有其灿烂的明天,并对增进哈中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据悉,影片还将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 (记者 巴合提朱力•卡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