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简历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翁文灏
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永年,号君达,1889年7月26日出生于浙江鄞县石塘镇一个亦农亦商的士绅家族。6岁开始入塾就读。1902年,年仅13岁的翁文灏初次应试,即中秀才。
1906年,翁文灏考入成立不久的新式学堂-上海震旦学院。因成绩突出,他与同窗胡文耀、孙文耀被人称为“震旦三文”。1909年,翁文灏考入比利时的鲁汶大学学习地质学。经过大量实地调查和研究,他于1913年完成博士论文《勒辛地区的含石英玢岩研究》,这是中国人撰写的第一篇地质学博士论文,翁文灏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地质学博士。
1913年,翁文灏回国,到章鸿钊创办的地质研究所任专任教师,次年改任专任教授。1916年地质研究所结束,翁文灏到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工作,任矿产股股长。为了迅速推广地质调查和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翁文灏与丁文江、章鸿钊共同商定“期以相循共进者”五点:(一)地质调查所的工作以实地调查为宗,室内研究为附。
(二)学校教课与调查任务性质固相辅而行,工作则不易同时兼任,故调查所人员以不兼校课为宜。
(三)念国势之艰危,人才之消乏,任事诸人务必坚贞自守,力求上进,期为前途之先驱。(四)报告出版应特为慎重,不可率而操觚,期符科学之标准,而免为空疏之浮文。(五)报告宜照性质,兼重西文。
1921年,丁文江辞去地质调查所所长一职,翁文灏代理所长,1926年6月正式接任。地质调查所每年都派出专人外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并出版了《地质专报》、《地质汇报》和《古生物志》,设立了地质矿产陈列馆和图书馆。
1928年,翁文灏用开滦、北票的捐助,添建了办公室及古生物研究室,在美国洛克菲勒基金的资助下,添设新生代研究室,研究脊椎动物化石,1930年又设立了地震研究室。
在翁文灏的主持下,地质调查所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22年1月27日,由丁文江主持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翁文灏任副会长。此后,他先后四次被选举为会长。从1922年起,该会出版一份英文季刊《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36年以后,另外出版中文的《地质评论》用于国内交流。从学会成立到1949年以前,翁文灏一直担任会志编辑。
20年代是翁文灏地质研究的黄金时代。地质调查所年轻的科学家们在他的领导下,跋涉奔走于祖国东西南北、高山大川之间,调查勘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加上地质调查所良好的图书馆和实验设备,都为他们进行综合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必要条件。
在这一时期,翁文灏发表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报告、室内研究成果、综合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论文以及重要的学术演讲,确立了他在中国地质学界的地位。
民国以前,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矿产资源的了解,大都是通过外国人公布的调查结论而得知的。地质调查所成立以后,丁文江、翁文灏一直将矿产资源调查视为地质调查所主要职责之一,要求地质调查所人员每外出调查,所到之处,必调查该地矿产,其报告中必有矿产信息。
翁文灏依据自己对矿床学的研究和实地调查资料,并汇集中外专家、机构所发表的中国矿产调查报告,编撰了《中国矿产志略》一书,于1919年10月以《地质专报》乙种第一号印行。此后又发表《中国矿产区域论》、《中国矿床生成之时代》等论文多篇,阐述了他的矿床学理论及其对中国矿产特别是金属矿产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的认识。
翁文灏的矿产区域学说,根据法国人德洛内的成矿理论,以当时所能掌握的地质和矿产资料,对中国矿产尤其是南方金属矿产的成矿原因、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推进了中国矿床学的发展,很长一段时间无出其右者;其华南内生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说,大体上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提出的岩浆成矿专属性的论点,和长江下游循江断裂控制花岗闪绿岩侵入和分布的解释,受到了后人的重视。
1920年12月16日,陇东地区发生85级大地震,损失惨重。北洋政府派出了由农商、内政、交通、教育四部人员组成的考察团,赴灾区考察。
翁文灏率王烈、谢家荣等,作为考察团成员亲赴甘肃震区,进行实地科学考察。灾区的惨相深深震撼了翁文灏,回北京后,他以很大精力投入到地震研究中。
翁文灏将地震史的研究和地质构造研究相结合,进一步研究考察后,第一次绘出了中国地震分布图。翁文灏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地震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仪器观察、监视、研究地震,在翁文灏的主持下,经过数年筹备,1930年,在北平建立了“实业部地质调查所鹫峰地震研究室”,这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现代地震台。
1926年10月,翁文灏应邀出席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三次太平洋科学大会,他向大会提交的论文题目是《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地质学家们将地槽区发生的、比较短促的时间内引起地形剧烈变动的地质现象称为造山运动。
以往欧洲的地质学家们认为造山运动有四个时期,即休伦时期、加里东时期、海西时期及阿尔卑斯时期,后者也称喜马拉雅时期。对于这些,翁文灏早在留学时期即熟稔于胸,在欧洲那些典型的中生代与古生代地质不整合现象,在中国东部却极难得见。
但欧洲来华的地质学家,均将中国山脉形成强纳之于海西或者喜马拉雅诸期之中。随着调查研究的广泛深入,翁文灏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的地壳运动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运动与海西造山期相比则年代太轻,与喜马拉雅造山期相比则又过于古老。翁文灏以它首次在北京西山被发现,因而给它定名为“燕山运动”。
尽管由于时代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翁文灏提出的一些具体结论并不完全正确,但燕山运动的提出,堪称20世纪中国和环太平洋地质科学的重大成果,它使“环太平洋构造”这个概念,获得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
1928年,翁文灏与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步达生达成协议,在地质研究所成立“新生代研究室”,重点负责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新生代研究室的工作卓有成效,1929年12月,在裴文中主持下,挖掘出一完整的猿人头骨,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北京人”。
“北京人”头骨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学术界,被认为是达尔文发表人类进化论以后第一次得到的最完整可靠的支持和证据。此后,在贾兰坡的主持下,1936年又发现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1931年7月,南京政府教育部任命翁文灏为清华大学代理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众多的爱国学者开始关心政治。丁文江、胡适、傅斯年、蒋廷黻、任鸿隽、陈衡哲、吴景超、翁文灏等于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杂志。《独立评论》最受注目的文章是关于要民主还是要独裁、统一是否必须诉诸武力、对日本是要坚决抵抗还是妥协等等这类文章。
翁文灏在1933年发表《我的意见不过如此》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他“只相信无论什么主义,或采取什么制度,都要用好好的人好好的做。政者正也。无论什么制度,其最重要的目的只在有法子使好的、有能力的人能够上去当政,不行的或不相宜的能够和平的下来”;认为“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比什么独裁双裁、民主宪政等等名词争辩更为重要”。
他认为与其打破旧,找来一个并不一定比旧更好的新,不如在旧之内认真地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他主张“科学家与政府在中国面临挑战时携起手来,为政府能履行其职责提供帮助。”他的这种政治态度是其后来从政的思想基础。
1932年夏天,翁文灏应邀到庐山为蒋介石讲学。他向蒋介石介绍了中国地质和矿产分布情况,并向蒋介石提出国家必须建设、建设须有目标,受到蒋介石赞赏。1932年11月11日,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内成立了一个秘密机构-国防设计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委员长由蒋本人亲自担任,而秘书长是翁文灏。国防设计委员会的目的是:“按现代的国防需要及本国之物资与形势,以制成整个的国防计划。”为此目的,翁文灏为设计委员会提出了四大工作目标:外交及国际调查;国防科学的研究;拟订国防经济建设计划;策划临时应变措施。
1931年,蒋介石任命翁文灏为整理专员到中福公司整理矿务。翁文灏以孙越崎为总工程师,经过数年努力,扭转了公司局面。1935年11月,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后,翁文灏被任命为行政院秘书长。1937年3月,蒋介石公布了中国庆祝英王加冕典礼使团名单,以孔祥熙为特使兼团长,翁文灏为使团秘书长,负有试探欧洲对中国抗日战争态度的秘密任务。
1937年9月5日翁文灏回到南京,担任了军委会第三部部长并复任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兼任资委会工矿调整委员会主任委员。他面临的第一个棘手的工作就是沿海工矿企业的内迁。
内迁工作最初目的地是武汉,后因日寇倾全力进犯武汉,内迁目的地改为西南大后方。内迁工作进行了一年时间才基本完成。据统计,抗战时期由官方协助内迁的民营厂矿共448家,机器材料70900吨,技工12080人。国营的资委会各厂、兵工署所属兵工厂等也同时全部内迁到西南,且规模较民营企业更为庞大。作为工业内迁的主要负责人,翁文灏功不可没。
整个抗战期间,翁文灏的主要工作放在如何使工矿尽快恢复生产,建设大后方,维持抗战中军需民用的问题上。这其中他重点抓了电力工业、制造业和特种矿产采掘业。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支持孙越崎开发玉门油矿。
在翁文灏主持下,玉门油矿从1938年开始开发,到1945年,计生产原油7866多万加仑,炼汽油1303万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并造就了中国自己的石油工业队伍,为以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翁文灏辞去多项行政职务,于1946年出任国营的中国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力于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1948年5月,“行宪国大”期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他被选为行政院长。
翁文灏内阁的主要任务,是挽救南京政府的财政危机,为此他主持了币制改革,但遭到失败,不得不于11月辞职。但他仍在孙科内阁中挂名政务委员。不久,接受李宗仁邀请,他又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一职,积极主张和平谈判。
1949年11月,翁文灏辞职离开香港赴法国。1951年3月,他在人民政府感召下回到祖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欢迎。翁文灏回到北京后,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1月27日,翁文灏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