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简介 【景点介绍】中国广东梅州梅江区黄遵宪故居景点介绍

2018-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嘉应州(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中国近代外交家.启蒙

           黄遵宪,字公度,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1848年生于嘉应州(今梅城东区下市角),卒于1905年。

中国近代外交家、启蒙思想家、爱国诗人。举人出身。先后出任清朝驻日本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参赞、新加坡总领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史。光绪二十四年为出使日本钦差大臣,晚年辞官回乡,居人境庐,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主要著述有《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人境庐诗草》等。

       黄遵宪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清末光绪年间。虽然只是一位举人,但他博学多才,又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光绪三年(1877年)被朝廷破格晋升为驻日使馆参赞,成为驻日参使何如璋的最得力助手与参谋。

在驻日友赞四年内,着重研究日本历史,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后写成一部50多万字的<<日本国志>>。这部书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日本历史的专著,同时也成为日本的第一部“国史”,它为当时中国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日本回国后,黄遵宪又先后任驻美参赞、驻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领事。他在担任十多年外交官期间,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建议政府实行护照办法与保护华侨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华侨和中外人士的敬仰。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黄遵宪被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并积极投身于救国图存的维新运动,提倡科学救国,兴办实业,加强国防和改革维新,推行新政,主强对外开放,先后参与强学会和创办<<时务报>>,得到光绪皇帝赏识,下旨召见,当面咨询。 在署理湖南按察使期间,大力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卓有成效。

        戊戌政变失败后,黄遵宪因涉嫌被清政府解职放归故里后,邀集地方人士创设嘉应教育学会,大力倡办新学,为推动梅州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在倡办教育的同时,在人境庐内潜心著述,先后著有<<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他的诗歌反映了近代史上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史诗”之称。

他的诗论主张“我手写我口”,提倡反映现实,被称为“诗界革命的巨子。因此,他被列为“中国十大爱国诗人”之一。可以说,黄遵宪是在一百多年前,提倡科学救国,主张改革开放的先驱,也是诗坛革命的榜样。

        黄遵宪故居(人境庐)  位于梅州市东山区小溪唇。建于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北朝西南,由黄遵宪亲自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占地面积500平方米,这座故居占地面积不大,但建筑精巧,布局合理,里面有会客厅、书房、卧室、藏书室、无壁楼、五步楼、十步阁、息亭、花坛、假山等,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

将客家民居建筑与中国传统庭院相结合,吸收了部分东洋建筑的形式,三者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庐名取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意,并以此自撰门联曰:“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

门匾“人境庐”为黄遵宪友人、日本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书体苍劲有力,颇含碑意。庐内主要有客家民居式的厅堂、天井及黄遵宪命名的“五步楼”、“七字廊”、“十步阁”、“卧虹榭”、“无壁楼”、“息亭”等建筑,缀以假山、鱼池和花圃,布局得宜,错落有致。

建筑以三合土夯墙,杉木椽架,灰瓦块屋面为主,显得质朴无华而又富于园林景致。庐内各处建筑悬挂黄遵宪自撰的竹简楹联,抒发了主人的政治襟怀、高雅情操。

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进入人境庐,你就会感到这是别开生面的文化景观。 此外,庐内有黄遵宪生前收藏各类书籍8000多册。1982年修复竣工。1985年安置黄遵宪汉白玉雕像。

     人境庐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3月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

自驾车:上广州--梅州高速,在梅州出口下,直接前往 坐车:在广州省汽车总站、天河客运站坐梅州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