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红图片 王永庆最叛逆的女儿王雪红:突围英特尔霸权(图)
一提起“王永庆最叛逆的女儿”王雪红和她的威盛电子,人们总会想起中关村街头随处可见的“中国芯”的广告。但是,作为英特尔、AMD之外的另一大CPU巨头,威盛电子近年来的动作似乎有些沉寂。
尤其在最近一段时期,关于CPU的话题更是沸沸扬扬,成为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英特尔由于涉嫌“CPU造假”而遭遇重重危机,另一方面,AMD在北京召开全球董事会,并宣布将向中国转让X86技术,加强了与英特尔对抗的公关战。在这些背景下,威盛电子的姿态和动作也显得分外引人注目。
11月16日上午,一向低调的王雪红现身北京,并就CPU竞争以及产业布局等话题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
与英特尔:从斗争到竞合
一周前,王雪红继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05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之后,又入选美国《商业周刊》评出的本年度25位“亚洲之星”,并成为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亚洲女性。
在与英特尔多年的竞争中,一度被逼至绝境的威盛电子也迎来了它的“花样年华”。
不久前,威盛电子终于如愿推出了新一代低功耗处理器VIA C7,并在低功耗笔记本、瘦身机、机器人领域,以及家庭媒体中心等细分市场表现突出,而在芯片组领域,威盛电子10月出货量已经达到450万片,其市占率也由20%飚升至45%,一跃成为第二大芯片组巨头。
“虽然在今天,威盛依然受到当年英特尔打压的影响。但现在的威盛早已焕然一新了,我们内部得到了最艰苦的锻炼。”王雪红对《财经时报》说。
回顾数年前,当英特尔宣布与威盛达成和解,并签署了CPU相互授权协议时,很多人都为威盛的前景感到悲观。因为在与英特尔长达4年之久的诉讼之争中,威盛已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CPU的占有率曾跌至2%,而其芯片组的全球市占率也一度由最高时的70%下跌至20%左右。
在结束了与英特尔的世纪诉讼之争后,威盛几乎一穷二白,又一次站回到最初的起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但王雪红对此并不抱怨。从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旗下的Cyrix微处理器事业部开始,王雪红就坚持让威盛电子走一条完全自主的CPU发展之路。而来自英特尔的残忍打压,更加证实了她当初的判断。
如今,威盛在CPU设计方面的实力已有质的飞跃。据王雪红透露,威盛6月份量产的VIA C7不仅功耗仅为每小时5-10瓦,不到同类产品的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完全采用了自主的Bus架构,这在威盛历史上还是首次。
《财经时报》18日还获悉,英特尔和威盛的CPU相互授权协议将于2006年3月31日到期。英特尔已表示将不再向威盛提供授权,但威盛对此显然已有准备。早在2005年4月1日,威盛就全部销售自行研发的全新架构产品。
“我们根本不怕英特尔。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就看准了方向,我们没有被打败。”王雪红倔强地认为,只要威盛保持现在的步伐长期经营下去,未来鹿死谁手还不可预料。
智能手机突围
如果把CPU看成王雪红事业的全部,那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料到,王雪红在对抗英特尔的同时,还将威盛集团悄然打造成为一个囊括数十家企业、几乎覆盖整个产业链、年营收超过650亿台币的庞然大物——从IC设计(威盛、威腾、威瀚)、半导体封装测试(立卫、威宇),到硬体制造(宏达、国威),一直到渠道(建达、全达、旭耀电通)。现在的威盛,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
尤其是王雪红一手创办的宏达国际集团,早已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其独立品牌多普达更是在国产手机哀声遍野的背景下,创造了逆市飘红的大好业绩,被视为国产手机的代表。
宏达国际始创于1997年。王雪红从一开始便将宏达定位于高端的智能手机以及PDA等新兴产业,尽管一度亏损高达10亿元台币,但王雪红依然坚持投入巨资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并终于得到了巨大的回报。2004年,宏达国际的销售额达到16亿美元,增长率达到67%,利润剧增108%,达到1.23亿美元。2005年第一季度,宏达国际股价更是如日中天,被一度誉为“股王”。
而独立品牌多普达在中国大陆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威盛集团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强势地位。仅2005年上半年,多普达盈利已经达到了3000万元。
王雪红向《财经时报》坦言,无论是CPU还是智能手机,威盛都喜欢做“最难的事情”,而不像其他台湾企业那样囿于OEM的老路。为此,王雪红还拒绝了不少价值不菲的OEM订单。“因为OEM虽然会带来短利,但会影响公司资源的长久分配,影响员工的士气。”王雪红这样对内部员工解释说。
面向新一轮的IT业竞争,完全产业布局的王雪红正踌躇满志。“我的理想是,让全世界的公司跟随威盛的脚步。”王雪红这样告诫自己说。她知道,未来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还很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