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陈士橹 中国人均年阅读量仅1本书 中国教育报谈如何读书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以色列,人均年阅读量是57本书,中国人仅为1本多一点,甚至有人一年都读不上一本书.常在飞机上看到老外看书,而中国乘客往往在睡觉.看电视或电影.对学生而言,没有

在以色列,人均年阅读量是57本书,中国人仅为1本多一点,甚至有人一年都读不上一本书。常在飞机上看到老外看书,而中国乘客往往在睡觉、看电视或电影。

对学生而言,没有大阅读的积累,学习的基础就会荡然无存。对我们来说,不想走出国门时被天下人笑,那么就请坐下来读书,踏踏实实地读书。而培养阅读的爱好、兴趣和习惯,读够一定的量,读够一定的质,然后才是多多益善。如果读英文版的书,要尽量读原文,这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读不了原文,一定读最好的翻译版本。有时候,我发现英文书原文写得不错,但翻译出来的文字却令人蹙眉。

大阅读至关重要,那么应该读什么呢?我建议读经典,可以在网上搜索名校的推荐书目。不过,我反对读心灵鸡汤和励志书,因为哈佛女孩这样的故事是不可复制的。至于经典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找时间长的书。比如,半个世纪以前的人出版的书到今天还在出版,还有人买还有人看,说明质量没有问题,因为时间已经替我们把了第一道关。一般来讲,写出来的书绝大多数在历史中是默默无闻的,这样不一定不好,但是好书流传下来的概率无疑比较大。

二是找自己感兴趣的,要不然读不下去。我记得自己小时候读中国古典的图书没任何问题,着了迷似的往里读,西方小说我就读不进去,《悲惨世界》我看了4遍都没读过100页,后来我用别的方法去读,那就是看音乐剧、电影。其实,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有电影版、戏剧版,当你看书看不进去的时候,多多少少可以转个弯,看完其影视作品可能就想看这本书了。

三是找大家、名家的书读。真正大师级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位现在应该是110岁的大家,叫周有光。他写的《朝闻道集》是我手边的必备书,翻了不知多少遍。这些历经若干个时代的人,我们称之为“人瑞”,他们的书应该多读。

四是多读数学方面的书籍。我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讲话,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也经常关注学生的所有语言讲述、修辞,希望他们写出来的文字有受过教育的痕迹,而不能都是市井语、网络语,逻辑要清楚。我是教历史的,我原来一直是文科班的班主任。

对于文科班学生,我第一次接班的时候,经常开篇演讲《学文者说》,核心就是希望学生第一要学好数学,第二要学好历史。为什么我教历史却把数学放第一?因为数学可以使人逻辑严密,可以不说混帐话。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被一句话误导得太长久,这句话叫“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可你能拿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吗?哪一个马拉松冠军获得者是一直领跑的呢?而我们自己多读书,引导学生多读书,往往能帮助学生成为人生长跑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