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化学名人榜】中外著名化学家简介
【舍 勒】
卡尔·威廉·舍勒 1742 年 12 月 19 日出生于瑞典南部,是 18 世纪中期到 18 世纪后期一位相当出名的科学家.
舍勒很早就对化学发生了兴趣,对于当时一些有名的化学书里的实验,他都重复做过.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质. 1775 年 2 月 4 日,舍勒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舍勒早年曾在哥德堡、马尔默、乌普萨拉、斯德哥尔摩等地的药房短期工作过,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城镇彻平的药房工作,大量实验研究也是在彻平进行的.舍勒经常处于穷困之中,大量的实验工作是用简陋的仪器在寒冷的实验室中进行的.他还经常在夜里工作,这大大损害了他的健康,得了哮喘病,使他在 1786 年 5 月 21 日过早地病故了,终年仅 44 岁.
舍勒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所取得的成果却相当多,他一生发现的新物质有 30 多种,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舍勒一生的发现中,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发现氧气和氯气.
氧气的发现是在 1773 年,舍勒分别通过硝酸钾、硝酸镁、碳酸银、碳酸汞、氧化汞等盐的热分解,以及软锰矿与浓硫酸的共热制得了氧气,并对氧气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舍勒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汇集于《论空气和火的化学》一书中,但由于出版商的延误,此书 1777 年才出版.
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于 1774 年制得并研究了氧气后,很快就发表了论文.因此化学史上认为,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各自独立发现了氧气,他们都是氧气的发现者.
舍勒的很多实验研究成果,生前没有发表. 1892 年,纪念他诞生 150 周年之际,化学史学者详细整理了他生前的日记和书信,但并没有正式发表.直到 1942 年,纪念舍勒诞生 200 周年的时候,他的全部实验记录经重新整理之后,才正式发表,共有 8 卷之多.
【能斯特】
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特, 1864 年 6 月 25 日生于西普鲁士的布利森.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在奥斯特瓦尔德指导下学习和工作. 1887 年获博士学位. 1891 年任哥丁根大学物理化学教授. 1905 年任柏林大学教授.
1925 年起担任柏林大学原子物理研究院院长. 1932 年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由于纳粹政权的迫害, 1933 年退职,在农村度过了他的晚年. 1941 年 11 月 18 日在柏林逝世.
能斯特的研究主要在热力学方面. 1889 年,他提出溶解压假说,从热力学导出于电极势与溶液浓度的关院式,即电化学中著名的能斯特方程.同年,还引入溶度积这个重要概念,用来解释沉淀反应.他用量子理论的观点研究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提出光化学的“原子链式反应”理论.
1906 年,根据对低温现象的研究,得出了热力学第三定律,人们称之为“能斯特热定理”,这个定理有效地解决了计算平衡常数问题和许多工业生产难题.因此获得了 1920 年诺贝尔化学奖金.此外,还研制出含氧化锆及其它氧化物发光剂的白炽电灯;设计出用指示剂测定介电常数、离子水化度和酸碱度的方法;发展了分解和接触电势、钯电极性状和神经刺激理论.主要著作有:《新热定律的理论与实验基础》等.
【诺贝尔】
诺贝尔出生于瑞典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父亲不得不带领全家到国外去谋生,最后流落到美国.漂泊的生活,使诺贝尔没有机会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只在学校读过一年书,受过几年家庭教育.诺贝尔童年时,在父亲劳作的工厂里打杂,多少接触到一点化学知识.从 16 岁起,父亲送他到美国一家工厂当学徒,在那里他艰苦学习了五年.
诺贝尔目睹了劳工开山凿矿、修筑公路和铁路,都是用手工进行的,体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年轻的带贝尔想:要是有一种威力很大的东西,一下子能劈开山岭,减轻工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开始研究炸了.
起先,一切研究较顺利,他和父亲、弟弟一起发明了“诺贝尔爆发油”.带着这种样品,打算到欧洲继续研究.可人们都认为“危险”,没有人愿意出资合作.后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出钱办了一个实验所,他们父子才得到新的实验机会.不料在一次实验中,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实验室和工厂全部被炸毁,还炸死了五个人,诺贝尔的弟弟当场被炸死,父亲炸成重伤,从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伴诺贝尔参加实验.
在沉重的打击下,他并未灰心丧气,决心制服“爆发油”的易爆性,造福人类.为了避免伤害实验周围的人,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朋友的资助下,租了一只大船在梅拉伦湖上,经过四年几百次的艰苦而危险的实验 , 就在硅藻甘炸药试爆的最后一次,他亲自点燃导火剂,仔细观察各种变化,当炸药爆炸声巨响之后,人们惊吼:诺贝尔完了!
……可他顽强地从弥漫的烟雾中爬起来,满身鲜血淋淋,他忘掉了疼痛,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 终于在 1876 年的秋天,成功地研制了硅藻甘油炸药.之后.诺贝尔又经过 13 年的研究,终于在 1880 年又发明了无烟炸药-三硝基甲苯(又名 TNT )!对工业、交通运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他终身末娶,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不仅在化学方面研究发明了硝化甘油引爆剂、雷管、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水炸药而被世人誉为“炸药大王”,而且他对光学、电学、枪炮学、机械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方面也都很有研究.
他一生共获得 200 多项技术发明专利.他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明专利.他在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五大洲的 20 多个国家建立了 100 多个公司和工厂,积累了 3500 万瑞典克郎的资金,是个赫赫有名的大工业家. 诺贝尔研制炸药的本来目的是为和平建设服务,为民造福.
可是,反动统治者把它用作屠杀人民的武器,加重了战争的灾难.因此,诺贝尔感到很痛心,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即 1895 年 11 月 27 日,他本着科学造福人类的思想立下遗嘱,将他的所有财产存人银行,把每年得来的利息平均分成五份,奖励世界上在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与和平事业“给人类造福最大的个人和机构”,不管这些人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他还注明,物理和化学由瑞典皇家学院颁发;
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生理或医学奖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院颁发 ; 和平奖委托挪威议会选出五人委员会负责颁发. 诺贝尔的基金和评选全部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基金会负责管理,下设五个诺贝尔委员会,负责五个诺贝尔奖的具体事宜.
每年九、十月间, 各个诺贝尔委员会开始为遴选下一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准备工作.此时,他们向世界各地有名望的学者、教授及前进贝尔奖获得者,发出几千封信函,请他们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推荐信不得迟于来年 1 月 31 日.如迟于这个日子收到,只能把被推荐者列人再下一年的候选人名单.
接着对候选人进行筛选.获奖者往往连续多年同时受到很多专家的提名,最后被列人候选人名单的已经过好几年了.这是因为需要时间来调查和检验候选人的成就.经诺贝尔委员会筛选出的候选人名单再递交给诺贝永奖评议委员会审定,最后的决定一般在十月份作出,诺贝尔奖从提名、筛选到最后评议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任何人不得擅自公布和私下向候选人透露消息,
获奖者一经决定,就立即即宣布,并在当年的诺贝尔逝世的日子( 12 月 10 日 ) 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可以说,在科学领域内,没有一种奖能像诺贝尔奖这佯得到世界上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的声誉. 1968 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诺贝尔这位科学界的一代骄子,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从 1969 年开始颁发.现在,诺贝尔奖已有六个奖项.
===========
瑞典化学家,他在炸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外还在应用化学上有很多发明,共得到三百五十五项专利权。诺贝尔终生独身,他临终前在遗嘱里决定把价值三千三百多万克朗(瑞币)的财产,少部分留给亲友,大部分留作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授给在科学上、文学上和在和平事业上有成就的人。诺贝尔奖金成了国际上著名的荣誉之一,给予全世界科学文化事业以深刻的影响。
1901年在瑞典成立了诺贝尔奖基金会,从物理、化学、生理及医学、和平等几方面进行评选(1968年后增加了经济学奖金)。其奖金金额达数万美元(以后达十几万美元)。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评选物理奖、化学奖、经济奖;瑞典文学院负责评定文学奖;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负责评生理学及医学奖;挪威议会负责评定和平奖。
诺贝尔科学奖金由诺贝尔生前规定只授予物理学、化学、生理及医学三方面在“前一年中做出的有重要贡献的发现、发明或改进”的科学家。诺贝尔科学奖金规定每项不能分为三份以上,这也许是为了保持该奖金所希望那种荣誉和资金价值的水平。诺贝尔科学奖金也不准发给已故的科学家。
诺贝尔奖金在评选过程中不考虑国籍问题。提名由两方面人士推荐:拥有永久提名权的人,他们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卡罗琳研究所教授、八个斯堪地那维亚大学的有关科学教授,以及过去诺贝尔奖金的获奖者。被邀请的提名人,现在每项奖金都邀请一千多名科学家提名。
在评选过程中,章程规定建立三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五位科学家组成,委员任期3-5年,由瑞典科学院选出物理、化学方面的委员;卡罗琳研究所选出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委员。他们负责征求提名、调查候选人情况和选出获奖人。遴选出的名单要在指定日期内交给瑞典科学院和卡罗琳研究所的教授会,经过无记名投票及正式批准后方成为该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在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大厅里举行隆重的仪式,由瑞典国王把精美豪华的奖状和奖章授给本年度各方面的获奖人。然后获奖者用本国语言发表演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金授奖式。
居里夫人(1867-1934)
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姓斯科罗多夫斯卡(Sklodowska),她是华沙大学斯科罗多夫斯基博士的女儿。生于1867年11月7日。她早年即在其父实验室中受科学的熏陶。她爱国热情很高,曾在波兰加入爱国的秘密组织,创办夜校等。
后来到巴黎留学,住在一间简陋的六层楼小屋里。她和彼埃尔·居里在1895年结婚,并共同对贝克勒尔发现的放射现象进行研究,决心探索奥秘。经反复试验,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钋。1902年又从数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微量的氯化镭,并测出了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
由于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金。1906年彼埃尔不幸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并取得巨大成就,建立了放射化学。她不要发现镭的专利权,而把镭的知识乘车用X光给士兵医疗。
其女伊兰居里和其婿约里,奥居里也都是著名的核物理和放射学家。居里夫人主要著作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她于1911年再次获诺贝尔奖金。她也是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
门捷列夫(1834-1907)
门捷列夫1834年生于俄国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父亲是高级中学校长,祖父是西伯利亚第一家报纸的出版者。门捷列夫小时曾受一位政治流放者的影响,热爱自然科学。中学毕业时是全班第一名。1847年他父亲去世,母亲为了他的学习,带他到莫斯科和彼得堡,1850年进入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
在1856年6月他委托其好友门舒特金在俄罗斯化学会上宣读:《元素属性和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论点。这是门捷列夫对人类的最重要的贡献,至今我们还在应用元素周期律。当时他还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1869-1871年为学生写成《化学原理》一书。于1887提出溶液水化理论。并研究气体和液体的体积与温变和压力的关系。
1888年他首先提出煤地下气化的主张。
1890年因同情学生运动而辞职,为此没能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
1892年被任命为度量衡局局长。他反对降神术和唯能论。他是俄国天才的科学家,进步的社会活动家。
1.戴安邦 (Anbang Dai; A.B.Dai 1901-1999)无机化学家。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委员,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国家科委化学组组员,《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无机化学学报》主编。
他长期从事无机化学和配位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硅、铬、钨、钼、铀、钍、铝、铁等元素的多核配合物化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硅酸聚合作用理论”的研究,澄清了百年来多种片面和自相矛盾的有关报导,是该领域第一个定量理论,论证了合成氨催化剂活化氮的活性中心是铁原子簇,提出了七铁原子簇活性中心结构模型。
他发表论文240多篇,获1978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0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