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光林出身 薛光林解码光汇石油全产业链:未来重点是上游 择机出海再收购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薛光林解码光汇石油全产业链:未来重点是上游 择机出海再收购全部投产后,光汇每天权益产量可达2.5万桶油当量,年权益产量可达900万桶油当量以上,被业界认为初步完

薛光林解码光汇石油全产业链:未来重点是上游 择机出海再收购

全部投产后,光汇每天权益产量可达2.5万桶油当量,年权益产量可达900万桶油当量以上,被业界认为初步完成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项超10亿美元的收购,让略显神秘的民营能源企业光汇石油(控股)有限公司(00933.HK,下称“光汇”)“一举成名”。

光汇以10.46亿美元代价收购美国Anadarko Petroleum(阿纳达科)公司与中海油合作的渤海湾曹妃甸油田项目(下称“曹妃甸”)部分权益。8月8日,双方完成权益交割。而加上2008年和2009年分别收购的新疆吐孜和迪那1气田项目。

公司拥有权益的净2P储量预计可达到约8600万桶油当量。全部投产后,光汇每天权益产量可达2.5万桶油当量,年权益产量可达900万桶油当量以上,被业界认为初步完成能源全产业链布局。

事实上,经过22年发展,在石油仓储、海上供油领域,光汇已经是排名前几位的中国民营能源公司。

近日,光汇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薛光林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将会选择合适时机在东南亚等地再收购上游项目,未来公司60%~70%精力用于发展上游业务。

薛光林

一度想临阵脱逃

第一财经日报:听说您在大学的专业是哲学,后来怎么会从事石油行业呢?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光汇是怎么在一个垄断性行业做到目前的规模?是不是遇到了特殊的机会?

薛光林:做石油,这可能是命运的安排。而且当时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石油没什么关系。刚开始是做贸易,后来偶然机会接触到石油,当时原油才十几块一桶,就开始做一些成品油的买卖,那是1992年。后来就专业做了,一做就是22年。

没有任何特殊机会,从零开始。机遇是基于国家在发展中逐步放开能源这个大前提,当时石油是一个很封闭的领域,垄断性很强,现在50%~60%已经开放。

从1993年开始真正做油品贸易,当时一起做的很多人后来都知难而退放弃了。包括我在内,1994年、1995年的时候我也想放弃,没有指标、批文没法进油,太难了,所以也想临阵脱逃。

最终在坚持中不断发现新的机遇。从油品贸易,后来到油品仓储,再到油品运输,然后是海上供油,再到大型油轮,后来再到上游,慢慢深入认识了解这个行业。只要用心、用时间、用所有的智慧,即使是垄断性行业,也会找到突破口。

日报:很多人认为曹妃甸项目让光汇一举成名。您认为光汇,目前在同行业中处于什么阶段?

薛光林:到今天为止,光汇不能说是成功,真正成功的能源公司都是几千亿、上万亿资产。但在现有的平台里,可以做一些事,我们花了22年时间给光汇搭建了可以进行下一步发展的能源基础平台。我也从一个门外汉,到对这个行业有一个基本认识和了解。现在遇到一个项目,我看一下,很快就基本上能决定是不是可以做。

平台和经验是最大的收获,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下一步发展,接下来的机遇会很大。

在国内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延长这五家比较大的石油公司,现在可以再加上光汇,当然还有其他做得比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在默默无闻地发展。

日报:2008年在香港上市,对光汇来说有什么意义?

薛光林:根据计划,公司到(成立)15年时一定要靠资本市场,否则很难做大,特别是上游领域,仅靠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是不现实的,一定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因为这个行业资金和专业门槛很高。所以2007年就想IPO,没有成功,因为当时商务部有个十号文,垄断行业有一个牌照问题。2008年就借壳上市了。香港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国际化和法制化程度很高,比较规范,保障公司健康发展。

上游为主

日报:通过曹妃甸项目的收购,业界普遍认为光汇完成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光汇也公开表态未来公司业务重点将会在上游领域,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和判断?

薛光林: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费大国,未来甚至可以超过美国,天然气、LNG、石油进口都会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国际化能源公司,必须60%~70%的精力做上游。下游做了20多年已经非常熟悉,但能源公司真正的价值在于储量和产量,储量才是公司的含金量,有储量和产量公司才有未来的潜力。

日报: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到上游领域?目前上游的布局怎样?

薛光林:上游也在逐步放开,所以一些有资质的民营企业有机会进入。

几年前,中石油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孜和迪那的两个区块放开,当时招标时,很多大公司连看都看不上这种小项目。但十多年前我就认为天然气价格一定会上涨,所以一旦遇到机会一定要抓住。

从那以后我们也在不断寻找合适的进入机会。包括这次曹妃甸项目,因为我们国家从政治到经济方方面面都是安全的,在任何国家投资企业第一步要考虑政治的安全性,所以收购这个项目是不惜一切代价。如果这个项目在非洲,我们就不一定会考虑,光汇抗风险能力还没这么强。

通过曹妃甸项目,把之前的吐孜和迪那项目连接起来,把这三块的人才优化,整合上游的产量,为下一步在上游的发展打了一个基础。

日报:接下来的业务布局会是什么样?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薛光林:下一步将以上游为主、下游为辅。上游做好,抗风险能力更强,行业话语权更大。

未来主要精力发展上游业务,但不会放弃贸易、海上供油和仓储,因为中国进口量越来越大,我们有大型的仓储、港口资源、大型油轮,加上海上供油全部在港口,这是公司的基础,也是上下游一体化的资源和业务。如果舟山和大连项目建成后,再加上深圳,有1000多万立方米储罐,在国际上排个前几名没问题。其实这个库存容量已经超过中国的实际需求,同时是给国际准备的,海上供油、原油贸易需要,还给我们做上游准备。

接下来,我们就会放开一些,比如到东南亚一些安全的国家,收购一些安全的区块,但要取决于项目的价值。希望跨出国门再投资一些上游项目。

日报:从公司2014财年上半年收入来看,主要还是下游的油品贸易和海上供油。今后会不会随着业务布局的变化,收入和盈利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薛光林:下游利润确实很薄,比如200亿美元的贸易,才赚2%、3%左右,还有其他费用、成本。而上游做好了,有20%~30%的利润。有些风险勘探项目做好的话,利润可以达到200%。

未来主要的收入和利润都会来自于上游。明年吐孜和迪那项目全部投产,再加上曹妃甸项目,公司会有60%~70%的收入来自上游。上游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行业。

日报:怎么控制上游的风险?

薛光林:现在这几个项目都是开发的项目,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项目。开发项目收益有15%~20%,甚至是25%。吐孜、迪那气田项目,可以达到40%~50%的回报率,曹妃甸项目目前是15%的回报率。要是风险勘探项目,利润百分之几百都有。但目前我们还没有实力做风险勘探,需要时间慢慢成长。

光汇目标

日报:可否介绍一下海外的业务情况?

薛光林:光汇基本都是国际客户,尤其是油品贸易、海上供油方面。20年下来,打下很好的基础,双方信誉度很高,接下来在上游领域合作就很容易。

除了中石油、中海油,接下来还要和中石化以及国外大公司合作。所谓的国际化能源大公司,就是一个项目有几个大股东在里面,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共同对项目把控。

日报:这是不是意味着光汇的目标是国际能源巨头?

薛光林:这个还不敢说,但小能源公司要向大公司学习。像壳牌、道达尔、BP这些能源巨头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光汇进入资本市场也才几年。但三到五年公司会有质的飞跃。资源型公司,一旦起来很难打倒。

日报:目前公司的管理层构成是什么样的?会是家族化经营吗?

薛光林:公司有很多元老,有一部分担任要职,也有干到退休的。但管理层没有一个亲戚或亲人,完全是市场化、职业化团队,国际化运营思路。比如新加坡公司,大部分是外国人,9条大船的船员全部来自北欧。不分中国人和外国人,关键看岗位需要。

日报:怎么评价自己的性格?会和从事的这个行业有共同特质吗?

薛光林:我觉得油这个行业很适合我,有挑战、国际化程度高。比如原油从十几块钱到147美元/桶,再掉到35美元/桶,再涨到120美元/桶,跌宕起伏,世界政治、经济变化都在其中。一天之中原油价格变化5美元,那就意味着有很大事情发生,喜欢这种放眼全球的感觉。

这不是一个浪漫的行业,和我的性格比较像。所以我平时70%~80%的时间是工作,留1~2个小时给自己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