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东省委书记谢非 广东:三任省委书记接力浇灌 首创智力扶贫硕果累累
麦本秀是广东第一批壮族智力扶贫生。她在清远技工学校毕业后进入南海绣花厂装机,月收入达3000多元。工作3年间,家里盖起了3层半新楼房,并购买了冰箱、空调等。尝到甜头后,她又自费送弟弟入读了技工学校。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几个本打算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孩子也被家里送到技工学校,带动了整个村的脱贫致富。
麦本秀的故事仅是广东智力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前不久,她的同学唐小兰联系了她和200多名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智力扶贫生,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党和政府让他们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事实上,广东的智力扶贫是在3任省委书记的关心下开展起来的,属全国首创,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广东的智力扶贫工作缘起于清远市技工学校。1994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到清远考察灾情,确定了扶贫工作首先在清远市技工学校开始。
1998年4月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到清远考察,对清远市委、市政府实施智力扶贫的思路和学校帮扶的做法表示赞赏,并指示清远市技工学校探索总结出一个在全省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山区智力扶贫模式。此后,与清远市对口扶贫的佛山市先后捐赠了320多万元,在清远市技工学校办起了扶贫班。
2002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清远市技工学校视察并且指出:“上技工学校可能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改变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办好技工教育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都有极大的好处。”
在省委书记的关心下,1998年、2000年及2002年,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利用佛山市政府的对口扶贫资金,创造性地开设了基地式智力扶贫班,招收了清新县、阳山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4个贫困县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子女451名,采取减免和减半收取学费、补助生活费的方式进行集中教育培训。
2000年,省扶贫办决定在清远技工学校举办首届少数民族扶贫班,招收了50名来自连南、连山、乳源3个民族自治县和连州三水瑶族乡等7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贫家子弟。他们毕业后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绝大部分具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在清远模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智力扶贫成果,200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从2002年至2007年,省财政共安排2.1亿元,用于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2至3年的技校教育”,智力扶贫工程正式实施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2003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将技工学校智力扶贫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十项民心工程”。
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智力扶贫规模扩大到1万名。后来又增加了2000个指标,专门招收韶关、梅州、河源和潮州等重灾区严重受灾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并优先安排其就读技术含量高、就业质量好的热门专业。各有关技工学校还采取“减、免、助、补、奖”等多种形式的扶持照顾,帮助其解决部分生活费用。
2007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资助名额扩大到1.2万名。至此,省财政资助的智力扶贫生达4.4万名。
智力扶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后,现在已进入第6个年头。前3批毕业生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100%就业。他们中有70%左右被推荐到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广州本田、TCL电器、美的等企业,大多数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党心连民心的血脉工程 智力扶贫,解决了贫家子女“读书难”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党心连民心的血脉工程。 在省智力扶贫工程的带动下,部分地方政府和技工学校也不同程度地资助了3万多名当地贫困生。
广州、深圳、云浮、潮州、惠州、韶关、从化等地市及民办省华立技工学校等每年分别资助50到200名贫困家庭子女入读技工学校。 智力扶贫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过去,山区孩子由于缺少职业技能,即使转移出来也难以适应企业工作,往往又“回流”到农村。
智力扶贫让他们真正掌握技能,稳定就业,从而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也促进了城镇化发展。 如今,国务院扶贫办将清远市高级技工学校选定为广东唯一“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以示对智力扶贫模式的充分肯定。
江西、山东等省到广东学习考察智力扶贫工程,并迅速引进广东模式,在当地大力开展技工学校免费招收贫困生的培养任务。智力扶贫工程由广东走向全国。(记者/刘茜见习记者/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