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信造假 揭秘:《叶问3》疑票房造假 幕后推手何许人也

2017-1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4日上映的<叶问3>短短上映60小时票房就突破4亿,这一现象引发的不是业界对于功夫片的热议,而是一场关于电影票房造假及其背后资本运作的议

3月4日上映的《叶问3》短短上映60小时票房就突破4亿,这一现象引发的不是业界对于功夫片的热议,而是一场关于电影票房造假及其背后资本运作的议论,其票房造假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这部豆瓣给出了6.8分的功夫片,在其高涨的票房背后,有媒体和网友不断曝光其票房数字严重造假,有不少甚至是片方自己买下的。

就在《叶问3》热映的期间,3月6日下午,电影局专门召开会议,并就电影市场专项治理严正表明态度,责令相关制片方、发行方、票务方、院线及影院立即停止不正当营销行为,并将视其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背后的这个民营企业家

伴随着《叶问3》电影票房造假和“10亿票房保底”等新闻的发酵,一直躲藏在电影幕后的票房“推手”同时是这部电影的制作方之一的上海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鹿投资”)也逐渐浮出水面。

快鹿投资集团是一个民营企业,目前是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这是一家关系网络庞大复杂的民营公司,从实业到投资、从企业到政府、从电缆销售到电影及金融都有所涉及。

在这家公司背后的核心人物是其董事局主席施建祥。打开快鹿投资集团的网站,其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照片与言论占据了最上方、最显眼的位置,整个首页也几乎是施建祥的个人网站。在”聆听施语“一栏中记载着施建祥的如此言论:当中国电影票房10亿时,我在做我的生意;当中国票房100亿时,我开始关注这个产业;当中国票房200亿时,我飞赴好莱坞学习;当中国票房300亿时,我决定投资电影。

乘着政府文化体制大改革的东风,在中国电影春天到来之际,我要为中国电影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将用快鹿独创的’互联网 电影 金融’模式,让中国的好电影拥有好的票房。”

这位赚了钱后追赶影视文化热潮的民营老板,着实积极参与到许多电影项目中去。此前一些电影譬如你可能从来没听过的《枪过境》、《三千里》。而这两部电影还都是快鹿与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联合制作。

《叶问3》是这家公司制作的最有名的电影了,不过若不是票房造假的声音甚嚣尘上,恐怕也少有人会知道电影背后的这家公司。而在快鹿的宣传文稿中,施建祥也因为这部电影而成为“第一个面向全球发行影片的民营企业家出身的总制片人”。

而在快鹿旗下也有多家公司。根据上海和北京的工商企业查询信息显示,快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50亿的公司,其经营范围涉及投资、贸易、煤炭经营等。此外与电影相关、同时也是此次《叶问3》发行方的大银幕(北京)电影发行控股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去年5月才注册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1亿。

这家发行公司去年底在上海成立了分公司。成立仪式上还请到了诸多明星来站台,比如斯琴高娃、吕良伟、RAIN、赵雅芝、黄圣依、叶童、马苏、俞灏明、释小龙、郑恺、崔永元。在人民网的报道中,快鹿在今年还会有22部电影将要上映或正在拍摄,总投资高达60亿元。

包括从3月起上映的影片《叶问3》、《上海王》、《那些女人》、《奇葩朵朵》、《夏有乔木》、《日月人鱼》等片;即将开拍的有《大清相国》、《中南保镖》、《三千里》、《九层妖塔2》、《敢死队4》、《星际浩劫2》等片。

而一直获得快鹿和施建祥大力宣传的影片《大轰炸》,得到了“半个好莱坞”的力挺。或许你还没听过这部电影,但在快鹿的宣传中,“内外、两岸三地数百家媒体也动用整版、焦点、头条、要闻强势报道此事,不光以《大轰炸》跨出国门、全新塑造中国电影形象为荣,同时也自豪于《洛杉矶时报》对此次事件的极高重视度。”

《叶问3》背后复杂的资本游戏到底是个什么局?

根据公告显示,目前十方控股已经向《叶问3》的制作公司之一的上海合禾影视收购《叶问3》中国大陆票房净收入的55%,神开股份也紧跟其后发布公告成立《叶问3》电影票房收益权投资基金,并将通过该片未来票房收益分配获取投资利润。

“100亿元的电影投资中,将有70%投资中国电影,30%与好莱坞强强合作,以期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中国电影、走进中国电影、爱上中国电影。”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叶问3》已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配等8项提名。

早在2012年底,业内就传出叶伟信版《叶问》(电视剧版电影版)准备开拍第三部的消息,当时还传言该片将于2013年公映,但最后似乎“只打雷,却不见下雨”。而直到2014年3月底,才有《叶问3》将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开拍的消息传出,并且公布计划总投资额度3000万美金(约合2亿人民币)并将制作成3D版本。

按照现在市场上的投资回报率和分成比例来算的话,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票房至少要保证8亿元以上才能够保住“老本”。不过这次“聪明”的投资方想通过各种方法来收回资金,可惜他们这次明显聪明的有些过了头。

《叶问3》上映4天,票房达5亿。一方面票房“蹭蹭”的涨,另一方面不少媒体和网友纷纷对这个增速不太正常的票房表示了质疑,有媒体曝光《叶问3》的票房数字严重造假,有很多是片方自己买下的。具体操作是片方自己花钱买座位,而且买的都是前后排较冷门并且不太适合3D影片观看的座位,再或者包场,包场的时间也是选在观众少的早晚场,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是否有观众看,票房都会计入售票系统。

据搜狐娱乐报道,参与这次造假行动的影院之多也实属罕见,粗略的统计了下:东莞恒大影城、成都太平洋影城(蜀西店)、浙江乐清柳市聚鑫国际影城、广州IDC星梦影城、荆州市新华天河国际影城、宜昌潇湘国际影城(桔城路店)、星美国际影城(枝江店)、中影国际影城(光谷天河店)、广州哈艺时尚影城(海珠赤岗店)、星星国际影城广西南宁店、华谊兄弟影城(光谷店)、CGV宴聚汇影城(武汉光谷店)、中影国际影城(光谷天河店)、重庆恒大影城、北京耀莱影城西红门店、美嘉欢乐影城三里屯店、UME影城北京双井店及华星店等等,都成了这次造假行动的“帮凶”。

有极端的例子显示,网友截图曝光的中影国际影城(光谷天河店),虽然电影票已经卖到203元一张但座无虚席,由此看来片方和影院联合伪造票房的意图显而易见。

一位知乎的匿名用户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上海SFC上影(上海影城店)共2100个座位,这部总时长110分钟的电影,算上入场和清场平均耗时2个小时,影院一般从上午10点营业到晚上12点,因此一个厅最多可以放映7轮电影。

这样算来,上海影城一天最多可以接纳2100x7约等于15000人。而《叶问3》占据2%的排片,假设当天该片上座率100%,也就可以坐15000×2%=300人,但却产出了9.6万票房。由此可以算得当天叶问3的平均票价为96000/300=320RMB!这仅仅是一部3D功夫片,为何比当年的阿凡达还要贵呢?种种迹象的矛头都纷纷指向《叶问3》票房造假一说。

众筹,筹到的是谁的钱?目的是圈钱?

“自产自销,自娱自乐”的方式,在华语电影里,《叶问3》并不是第一位,去年暑期档的《捉妖记》虽然拿下24亿的总票房,但事后有不少信息指明其票房作假,“幽灵场”一词也由《捉妖记》的票房作假事件延伸而来。不过与《捉妖记》不同的是,《叶问3》的作假痕迹太过明显,也因此难免让人心生疑问如此造假为哪般?很多业内人士给出的判论是:这其实一场资本家们玩的资本游戏。

事情还要倒回到2015年11月8日,苏宁金融平台上的理财项目筹资结束,其目标金额为500万人民币,最后实际筹集资金4050万人民币,项目名称为“《叶问3》影视众筹,一起玩转电影圈”,依据票房不同,最终收益逐步递增。

根据好奇心日报报道称,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这次众筹实际上是一次“伪众筹”,也就是一个变相的 P2P产品。因为众筹风险较大,成功的可能性不能保证,而这一项目则给出了保底收益,这样做其实并不符合行业的惯例,以电影票房作为利益回报的标准,风险不小,毕竟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捉摸不定的观众口碑都可能决定票房的高低落差,但这次通过所谓的“众筹”方式,采用固定收益,从而减小了投资者的风险,甚至可能“假借众筹的名义为其他项目筹资,这是直接违法的行为”。

其实,早在2014年3月中旬,与《叶问3》项目有关的基金已经开始发售了。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其后陆陆续续又发行了多支类似基金,而融资人、担保机构、融资平台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人有些“眼花缭乱”。据好奇心日报报道,快鹿投资旗下的合禾影视参与了《叶问3》的出品,“甚至可能是《叶问3》最大的出资方。”

据了解,作为《叶问3》身后最大的投资方快鹿集团,其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和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在《叶问3》上映前先后以保底发行的名义对外公告投入了总计1.6亿的资金,保底目标则设定为10亿。这就等于,无论《叶问3》这部电影最终票房表现怎样,大boss们都通过资本转手一圈又回到自己腰包的过渡方式净赚1.6亿。

就在《叶问3》这部电影票房造假新闻不断发酵的同时,有账号“污林盟主”等在论坛发布名为《网曝金鹿财行、当天财富、东虹桥小贷可能是上海开埠以来最大的庞氏骗局了》的帖子。快鹿集团的态度是,“这些虚假报道在网上被肆意转载后,对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的个人名誉造成了无端的伤害,引发投资者恐慌,同时也对快鹿投资集团及其相关公司的品牌形象、商业信誉和正常生产构成了严重的损伤,相关业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快鹿集团也表示,已收集相关网页截图并以此为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拟向事件责任人索赔人民币1000万元。

关于买票房,《叶问3》的发行方及宣传方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的回复都是暂告不知情,事情还在调查中。在搜狐娱乐的报道中,参与造假的影院如中影天河店经理表示,《叶问3》午夜场电影票价虚高,是“为争取到第三方补贴”而进行的“个人”行为。并表示该影城“未与《叶问3》片方签订任何直接购买影票协议”。

目前看来,各方对于《叶问3》票房造假一事各执一词,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如果谎言来证明谎言,得到的只可能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