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钰哲简介 关于张钰哲的故事

2018-04-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钰哲简介下面是一段张钰哲简介: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张钰哲是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他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十七岁考进了清华学堂.二十一岁考入

张钰哲简介

下面是一段张钰哲简介:中国现代天文学家张钰哲是中华小行星的发现者。他出生在福建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十七岁考进了清华学堂。二十一岁考入康奈尔大学后又转入芝加哥大学。毕业后的张钰哲到叶凯士天文台工作。他一生观测过日全食五次,其中三次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九二八年,他用叶凯士天文台的六十厘米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小行星,他把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小行星。

张钰哲照片

两年中,他一直不断的探索天际,想要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一颗人类还未探索到的行星。当这颗星一闪而过时,他激动万分,他确信在眼前一闪而过的星星是一颗从未被发现的行星。为了这颗行星,他在两年内废寝忘食,没有睡过好觉也没有吃过一顿安心的饭食,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那台通向天际的望远镜。多少个昼夜过去了,坚持不懈的张钰哲熬红了双眼,面色苍白的他依旧不停的在天空中探索。终于这颗星不负有心人,它再一次映入了张钰哲的眼帘,他快速按下相机快门,将这颗他苦苦等候的行星留在了照片底片上。

很快,张钰哲的发现得到了国际的认可,发现者有权为这颗行星命名。张钰哲虽然身在他国却心系祖国。近代以来就再没有一个中国人发现天上的行星了,这也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一个地方。现在不一样了,张钰哲将这颗行星命名为中华,这个名字深深的表达了张钰哲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张钰哲的故事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的故事很多,他为中国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并且没有把小行星命名为自己的名字,而是激动万分的将这颗小行星取名为“中华”。他要告诉全世界,这是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

张钰哲图片

张钰哲在小的时候就躲在妈妈的怀抱中,好奇地仰望天空中的繁星。长大后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了美国叶凯夫天文台工作。其实刚开始的张钰哲并没有想过要从事天文学方面的工作,他想当工程师,渴望在中国在繁荣的时候能够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自小喜欢画画的张钰哲想到学习工程学有可能会埋没自己的艺术天分,继而转为学建筑。虽然张钰哲的画画功底不错,但是他的建筑设计图,老师却不是很满意。而这个时候,他在同学那里读到了一本科普读物,书中呈现了关于日月星辰的种种描述。他不经意间被这样神奇的宇宙吸引住了。最终张钰哲将自己最后的治学方向定为天文学,他成功转进了芝加哥大学的天文系,随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

当他去叶凯夫天文台报到的时候,台长罗斯特带着他四处参观。令他惊讶的是台长双目失明但是对天文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张钰哲一边对台长表示钦佩一边一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持之以恒。显然,后来的张钰哲的确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全世界他做到了。张钰哲的故事非常励志,他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品质都值得我们尊敬。

张钰哲故居

张钰哲故居在福建福州市的法海路,这所故居建于清道光年间,房屋是木质结构,四面都是围墙,里面有四房一厅。张钰哲在这所故居中生活了十七年,故居现在的主人是张钰哲的侄孙女金秀芳三姊妹。

张钰哲故居

五十年代时,张钰哲的故居被国家征用,只有五间是自己用,而其他的都成为公有。后来张钰哲的故居又有一半被征用了,张钰哲亲手摘种的树木都被砍掉了,那是他生前最为喜欢的树木--黄皮树和龙眼树。每次有亲朋好友来福州看他,他都要请他们去看看他亲手种的树木。

现在,张钰哲的故居已经成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这几天,张钰哲的故居也进入了修缮阶段。张钰哲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一生都怀着爱国之情在天文事业中坚持不懈的探索着。中国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是他拍摄的,也是他发现了中华小行星,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他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将这颗小行星取名为中华。研究哈雷彗星的回归也是张钰哲提出。

张钰哲作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台长,一直到一九八六年逝世。张钰哲的成就与精神都将被后人记住。一九七八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宣布将一九七六年发现的小新星命名为“张星”,是为了表达对张钰哲的崇敬之情。张钰哲为中国的天文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天文史上一个巨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