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度的诗 中国所有文化的根基都在农村——访诗人周公度
记者:此次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话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您认为如此高度关注,这对于我国的文学或者诗歌而言会不会是一个兴盛的契机?
周公度:也不能说是一个兴盛的契机。莫言获奖,因为他本身就具有诗意,他的想象力也足够丰富。
如果把莫言获奖这件事放到另一个层面看,呈现出来的内容就会截然不同。例如把莫言这个人放到春秋时期的版图上,他所在的位置正好在齐国,这就可以从齐国文化这个层面分析莫言。莫言的作品无边无际,人文气质比较浓,这恰恰就是齐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文化就是这样,虽然经过了几千年,但它还是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我们陕西的文化,却又不同。就像兵马俑,看着其貌不扬,瘦瘦小小,但他浑身是精,这是种内敛的爆发,所以最后秦得天下。
记者:您曾经主编《诗选刊》多年,您认为陕西诗人与其他地区的诗人相比,在写作特点上有哪些优劣?
周公度:关于陕西诗人,我写过《由来已久的误会》,专门谈陕西诗歌的。拿《二十四论》的标准来说,陕西不存在诗人,只有小说。因为陕西的诗歌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句话会伤害很多人,这就是陕西当代诗人这30年来的现状。诗人最大价值就是得到尊重,可2005年以前陕西诗人在国内没有一个受到尊重的。
这是因为陕西诗歌、诗人对《诗经》的认识和继承根本不存在。恰恰相反的是甘肃诗人,他们对《诗经》的认识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好的,对于这点陕西诗人、作家从来没有反思过。
中国文化所有的荣耀都在陕西,因为《诗经》就在这,可是所有的作家没有人去继承这种文化。目前陕西文化最大的集成者就是陈忠实,只有他身上有陕西文化的这个冲劲。
记者:《陕西农村报》第八版(副刊)一直在刊登一些农村文学爱好者的作品,您能给我报副刊提一些建议么?
周公度:我和《陕西农村报》是非常有缘的。十五年前,我在《陕西农村报》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其实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报纸。
如果《陕西农村报》在副刊能刊登一些农民自己创作的民谣,就最好不过了。毕竟民谣是农村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只有咱陕西最权威的农村报纸《陕西农村报》有能力推广这个。
【人物名片】
周公度,1977年出生于山东省金乡,诗人、随笔作家。曾供职于《新编隋唐五代文》编委会。整理有洛阳卷、陕西卷、新疆卷等隋唐五代墓志铭文几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