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治疗经验 g丁甘仁治疗外感病经验

2017-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摘 要: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郑州450052;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摘 要:丁泽周(1865-1926),名甘仁,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今常州)人,清末民初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家。

丁氏虚心好学,认真阅读5内经6和5伤寒论6等经典著作,汲取各家之长,医术精湛,学验俱丰,自成一家;精于临床各科,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有所发挥,重视临床实践,深入探讨外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其治疗外感伤寒采用六经辨证,治疗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为主;临证强调详审病因病机,四诊合参,尤重视舌苔、脉象,善用经方加减,或自拟新方;主张寒温并用,灵活取舍。丁氏著作主要有5丁甘仁医案6、5丁甘仁医案续编6等。本文选取5丁甘仁医案6中治疗外感病的医案,总结其临证思路及用药特色,以期对临床外感疑难证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关键词:丁甘仁;医案;外感病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0)03-0011-02 丁氏临证经验丰富,于内、外、妇、幼、喉科及疑难杂症无一不精,而在医治外感热病方面更有成效。5丁甘仁医案6404个医案中外感医案68案,涉及伤寒16案,风温19案,暑温8案,湿温25案,痉症5案。

这些医案,体现了丁氏寒温融合的思想,是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及其主治方药的综合运用。丁氏打破成规,独出心裁,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疗效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找出了治疗外感热病的新方法。

丁氏受叶天士、陆九芝等人寒温融合学说的的影响,临证提倡寒温融合思想。他指出,熟读5素问#热论6之后,必须深入领会5伤寒论6,熟悉历来的温病学说。他熟悉和掌握5伤寒论6与温病学说的辨证方法,认为在实际应用时,必须互相联系,而不能对立起来;在治疗外感热病的过程中,必须把两种学说融会贯通,因人制宜,随宜应用。

在寒温融合思想的指导下,丁氏对外感热病的研究,宗5伤寒论6而不拘泥于伤寒方,宗温病学说而不拘于四时温病。尝谓/读古人书,自己要有见识,从前人的批判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加以辨别。并须通过临床实习,接触实际病例,方能心领

神会,达到运用自如。0在治疗外感病方面,他不以经方和时方划分界限,辨证论治中采取伤寒辨六经与

温病辨卫气营血及其主治方药的综合运用。受业师汪莲石影响,丁氏临证重视5伤寒论6,以5伤寒论6之六经病和5金匮要略6之杂病为辨证施治的主要依

收稿日期:2009-12-20 修回日期:2010-01-20

作者简介:冯堃,教授,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

作,擅长外感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据,临证处方以六经辨证为纲。凡遇杂证,辄先规定六

经,然后施治。他认为把握六经分治准则是分析病情、辨证用药的关键。

丁氏治疗外感病分伤寒和温病两类,其中伤寒案以六经辨证为主,温病案则以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例如三阳证方面应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法,表寒里热的用桂枝白虎汤、大青龙汤;高热肢冷、汗出神衰的危急病变,用参附龙牡汤救急,以及生津清热、急下存阴、承气等法;若妇人经水适来,邪热陷入血室,瘀热交结,用小柴胡汤加清热通瘀之法。

三阴证方面若寒已化热,热又伤阴心烦少寐,渴喜冷饮,用生津清热之法(包括黄芩、黄连、生地黄、竹叶之类);又有邪陷太阳再传少阴的呕呃便溏,四肢逆冷,用四逆汤加丁香、柿蒂、厚朴、橘皮、半夏等法治疗。

表里两感方面,若太阳少阴同病,发热微寒,遍体酸楚,腰痛如折,脉浮而数,偏重于表寒的,用阳旦汤加细辛、葱头之法;若见寒多热少,身疼腰痛,脉沉细而迟,偏重于里寒,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延胡索、五灵脂、生姜之法;发热壮盛而神昏者,用紫雪丹。

丁氏受叶桂影响,认为风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变化急剧。他主张:/本病利在速战,加风以阳,温化热,两阳相劫,病变最速;尤其是伏湿化火伤阴,来势更急,这是与湿温根本不同之点。0常用如风温证高热,重用白虎汤、麻杏石甘汤、银翘散、桑菊饮;暑温证高热神烦者,重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香薷饮、牛黄清心丸;湿温证发热不解,重用葛根芩连汤、柴葛解肌汤、黄连解毒饮、苍术白虎汤、调胃承气汤、甘露消毒丹、四逆散等;病变危重者,治热以犀角羚羊汤,治寒以附子理中汤等。

风温侵袭肺胃,熏灼气分的病例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