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画家 清代书画家石涛简介(有作品)
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小乘客、清湘遗人、瞎尊者、零丁白叟、苦瓜和尚等。
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颖,笔墨雄健纵姿,淋漓畅快,于气魄豪放中寓静穆之气,面目独具。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国内图画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石涛是个和尚画家,自称苦瓜和尚,他生于1630年,卒于1742年。
他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元济,原济,又名超济,小字阿长,号大涤子,又号清湘白叟(清湘陈人),晚号瞎尊者,别名还有良多。 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他因逃避兵祸,四处飘流,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饱览"五老"、"三叠"之胜。从事作画写生,领悟到大天然一切生动之态。至康熙朝,画名已传扬四海。但他又不甘寂寞,从阔别尘器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南京,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比较紧密亲密。
石涛晚年,以卖画为生,并自还俗后,又有家口之累,故其晚年作品相称丰硕。《苦瓜和尚画语录》,则是其一生实践与求索的理论结晶。1707年7月,石涛画了《设色山水册》(字画十二帧),自此之后石涛画迹不再泛起。这一年秋冬之际,石涛走完了他的一生。
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因为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景象形象和深挚之态。
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画,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畅快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颖。
不管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仍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颖,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魄。他笔情恣肆,淋漓潇洒,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魄,以奔放之势见胜。
石涛传世作品甚多,民间有石涛作品者不少,但大多不是精品。精品主要藏于故宫博物圆和上海博物馆。
故宫所藏山水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苍浑奇右,骇人心目;《清湘字画稿卷》,集诗、字画于一纸,山水、花卉、人物俱备,笔墨苍劲奇逸,挥洒自如,为石涛50余岁的精品;《采石图》,绘南京采石矶风景,构图新颖,笔墨洗练;《横塘曳履图轴》,用笔放逸,墨色润泽滋润;《云山图轴》,以截取法取景,云山奇石,水墨淋漓。
兰竹、花卉方面的代表有《梅竹图卷》、《蕉菊图轴》、《墨荷图轴》等。 上海博物馆所藏精品有:《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梅竹兰图》册等。
石涛对后代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膺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差劲,属"皮匠刀"的笔法,很轻易辨真伪。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张大千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在现今艺术市场中已不可能泛起石涛精品,不是一般之作就是临品,但价格也不算低。1990年11月佳士得曾在纽约拍卖过两幅石涛作品,一为六开《字画册》,卖到5万美元,另一幅是《临流独啸》轴,卖到26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