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琴追悼会 万事利举办创始人沈爱琴女士追思会 缅怀巾帼英雄一生
沈爱琴女儿屠红燕(中)缅怀母亲一生。大公报记者俞昼摄
大公网8月15日讯(记者俞昼)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全国理事会、《浙商》杂志近日在万事利大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座谈会,追思万事利集团创始人沈爱琴女士。追思会上,社会各界代表缅怀这位传奇浙商,更追思她给这个时代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家认为,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当代浙商的精神,其“为人、处事、创业、责任、传承”均为后人留下了丰碑,值得社会各界尤其企业家们学习传承。
如果说万事利是中国丝绸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那么,沈爱琴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丝绸的追梦者,在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她为全国3000万丝绸行业从业人员呐喊疾呼,最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特别加入“丝绸”二字,促进了丝绸产业的发展。
1946年12月,沈爱琴出生在杭州市笕桥镇农村的蚕桑世家,沈爱琴的童年可以说就是和桑蚕事联系在一起的。但她出生时正逢战后,原本的大家族经济衰退,所以她根本没机会过上大小姐的生活,而是早早肩起了生活的负担,从小跟着家人养蚕。
1974年,笕桥公社决定筹建笕桥绸厂,沈爱琴能干,人又正派,就被推举成绸厂厂长。当时,她带了22位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在只有几间破旧的平房、17张国营大厂淘汰的原始铁木织机,和外加一堆债务的情况下,创办了万事利集团的前身——杭州笕桥绸厂。
社会各界怀念沈爱琴。大公报记者俞昼摄
用纺车将国营绸厂的下脚料整理成纺织原料;三顾茅庐从多地请来国营大厂退休老师傅,拜师学艺;亲自带领全体职工,每天清早骑自行车,挑着丝绸被面到周围集镇赶集;挤绿皮火车把丝绸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把产品摆进了北京的王府井。创业初期,沈爱琴同志硬是用执着与信念,编织着草根企业的丝绸之梦。
1993年3月,沈爱琴以杭州笕桥绸厂为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联合了33家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组建“浙江万事利轻纺工贸集团公司”。2001年6月,正式更名为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沈爱琴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做大做强丝绸服装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物科技、文化产业、医疗产业、物流商城等产业,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在中国丝绸行业受到冲击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万事利集团却未受影响,并成功实现从单一纺织企业到大型企业集团的大跨越,“天地人和万事利”的企业文化正式确立。
王永昌呼吁传承沈爱琴精神
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在追思会上坦言,沈爱琴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是中国丝绸行业的领军人物,也是浙商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传承她不忘初心,顽强拼搏创业的精神,学习传承她立足行业振兴中华的情怀,学习传承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胆识,学习传承她爱党爱国,奉献社会的境界;学习传承她“六个不忘”,追求高尚人生的品格。
王永昌还说,沈爱琴的一生是非常圆满的一生,非常精彩的一生,要看到她身上所流传的能够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怀念她,追思她,主要是学习她的一种精神。我们要学习和传承她的精神,浙商要坚定信心,坚定信念,继续奋斗,不断创新创业。我们学习和传承她的精神,社会各界都要尊重企业家,关爱企业家,理解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办企业真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