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每天的生活费仅有5元
自从7月本报启动助学圆梦活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许多社会爱心和社会力量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手。恰逢8月28日即将迎来本报创刊七周年,由本报和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心家泊地产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北纬25度杯高尔夫球赛暨慈善助学晚会”将再次把活动推向高潮。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登7个优秀学子的故事,并在9月2日的慈善助学晚会上,把这7个学子请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他们坚强求学的心迹和实现梦想的喜悦。
同时也希望看到他们故事的读者,如果你希望为他们做些什么,请和我们联系:059187809110
8岁失去父亲,接着母亲改嫁,唯一的至亲奶奶去世,丧亲之痛屡次侵袭李璐。丧失亲人保护的她,生活的底子一次又一次被抽空,最终走到几乎无家可归的境地。
当记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200米泥泞山路来到半山腰的李璐“家”里时,一个女孩面带惆怅的笑脸出现在一座破旧的房子面前。这就是李璐的“家”,一个接二连三失去亲人的家,与其说这是家,不如说是李璐这个“寄居蟹”暂时寄居的贝壳。
8岁的小李璐还不谙世事,她甚至不理解姐姐为了丧父而号啕大哭,只是看着大哭的姐姐而陪她落泪。
初临破碎的家庭在跌跌撞撞中走了三年,深知没有人遮风挡雨的李璐妈妈被迫改嫁,那一年李璐11岁。然而,命运的捉弄仍然没有罢手,李璐初一时,疼爱她的奶奶开始卧病不起,她念初三时,奶奶也撒手人寰。至此,生活的寒冬开始逼近李璐。
“我现在将我所有的精神都寄托在我的日记本上,它是我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李璐这样告诉记者。这孩子从11岁失去妈妈之后就开始转而对自己述说,李璐的姐姐现在求学在外,家里没有电话,弟弟年纪还小,唯一可以交流的就是一本简单的日记本。
不但心灵上如此,生活上李璐也是东奔西跑。记者文中所用的家带着引号,因为那是现在李璐寄居的叔叔的家,在此之前她通常的住所是学校宿舍,几乎无家可归的她通常只有学校放大假时才苦思去哪里住宿。通常她会回叔叔家,而其他亲戚家也成了她偶尔的落脚处。
“姐姐过年时通常会回来小住几天,但是通常也就是两三天。”李璐淡淡地说。年纪略大的姐姐更懂得寄人篱下的生活滋味。每年过年,三个姐弟呆在一起就是他们的团聚,一间漏风的房间就是他们的家。
上初中时晚自习回家,200多米泥泞的道路只有李璐自己摸黑回家。
在尤溪一般的学生上高中的生活费是每月300元左右,而李璐每个月所有费用也才大约160元,这个是姐姐留下的“传统”。李璐尴尬地笑笑说:“每天算算花5块钱也有点不可思议,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但是一个月的确所有花费就160元左右。”
160元的费用意味着早餐1元,午餐晚餐各2元就是她的一天。正处于花季的她简直没有闲钱购买其他的必需物件。
李璐在此前的生活费用都是靠当地的地税局的一些补助,学费则是靠中学的减免政策,但是现在升上大学意味着失去这其中的一些补助。眼看9月1日就要报道了,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办法筹集到学费,举目无亲的她加上陈年旧债的累计,现在借钱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