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改四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华龙网11月29日12时50分讯(首席记者 白润嘉)重庆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4年,在体制机制及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了哪些突破今天上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

华龙网11月29日12时50分讯(首席记者 白润嘉)重庆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4年,在体制机制及实际效果上都取得了哪些突破今天上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称,我市围绕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5项重点内容稳步推进,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7-10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对改革取得成效,调研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称“我市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比如,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方面,我市打破城乡居民户籍界限,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保制度;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统一“参保政策、待遇标准、信息系统”;建立药品交易所,所有产品挂牌价与全国各省市药品中标均价相比整体下降9.

22%,有效降低了药品采购成本。

而在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我市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延伸到村,并较早在全国实现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我市还出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办法,从明确机构公益性质、核定人员编制、财政投入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实施规范管理。

经过4年改革,我市医改与全国医改一样已进入改革深水区,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市卫生局局长、市医改办主任屈谦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相关报告时表示,我市医改存在总体推进不平衡,群众医药负担重还未彻底缓解,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尚存差距,基本药物制度还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也在调研报告中指出,基本药物种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且基药使用政策尚不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现行512种基药目录存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用药种类不全的问题,基药目录中部分低价、利薄、有效的药品,药企不愿或不再生产,出现‘死药’现象。”报告称,据统计,2009版国家基药及2010版我市增补目录中有39个品种、2012版国家基药目录中有25个品种,无药厂参与招标,客观上成为“死药”。

对下阶段的改革,屈谦表示,工作重点将放在完善基层综合改革,引导群众基层就医;实施医药费用综合控制,降低群众就医负祷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

具体来看,将着力提升基础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合理调整各级医疗机构医保报销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报销比例,降低大型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基层就近就医。

而在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方面,将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医保基金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结合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明年起全面实施50种单病种付费。同时,将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严格控制医疗机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价格。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测结果互认、处方点评和一日清单制,加大对重复检测、开大处方、滥用药品等行为的监管力度。

此外,下一步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也将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医疗行为,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简化挂号、就诊、检查、收费、取药等流程,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就医,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加强顶层设计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通过认真分析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市人大调研组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研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实行“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改革机制,巩固和提高改革成效;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针对我市医改面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基本药物制度、医保支付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调研组也给出了具体建议,比如,建议鼓励社会办医。支持社会资金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的医疗卫生领域,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建议加快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

实行总额控制与分项控制的复合结算制度,既管住总费用,又管住“过度医疗”和“大处方”;建议调整地方基药目录。增补有利于基层医院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康复、肿瘤后期治疗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