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豆腐漫画讽刺 禾刀:告别丁聪留下讽刺漫画
5月26日,那个笔名“小丁”的人悄悄地走了。此前,丁聪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说过这么句话:“来世上走了一趟,很高兴做了一件事,这就是画了一辈子漫画。”
从16岁到93岁,丁聪做这件“事”的时间跨度长达77年。其父丁悚亦即“老丁”,也是我国漫画界的先驱。丁悚起先是反对丁聪画漫画的,理由是养不活人。而等丁聪真正靠漫画立足社会时,他却采取了父亲当年同样的态度,而且延及他的孙子。
促使丁聪违拗父亲期望、执意拿起画笔的原因,既有其童真的一面,也有深受家庭环境熏陶的因素,其实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即以讽刺为生存根基的漫画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题材本就丰厚。
也正因为他所画的漫画深深刺痛当时的时弊,很快便上了当局的黑名单,在新中国成立前两年即1947年,他不得不移师香港。也就在这年,丁聪画出了针砭时局的《现实图》。这幅漫画画出了反动统治下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实,在社会上影响深远,更成为时局的眼中钉,肉中刺。
多年后,在《我的漫画生活》一书新闻发布会上,丁聪选择《现实图》作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漫画最早是以插图形象示人的,这也是丁聪的强项之一。
回溯漫画在我国的流传乃至兴旺历程,至少离不开这么两大类:一为讽刺,一为幽默。幽默型的漫画在商业上行得更远,比如发展为今天的动漫作品,成为一些地方的新经济增长点。根本原因就在于,动漫能够凭借幽默制造出来的超强娱乐性,极易博得观众的掌声。
而漫画的讽刺功能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尽管许多人口口声声要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但真正当这种讽刺的矛头指向自己的时候,轻者往往脸上挂不住,重者阳奉阴违,当然更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支持的内在动力了。
与幽默漫画如日中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么些年来,漫画的讽刺功能很难走出夹缝生存的尴尬处境。丁聪并不反对漫画的幽默特色,但他个人极力推崇的却是讽刺,认为只有保持讽刺的凌利锋芒,才能刺痛那些麻木的神经,警醒当事者。
丁聪的漫画个性独特、清晰、细腻,有深度。尤其是,他的许多漫画不用看标题,大意便可了然于胸,叫人忍俊不禁。时下虽然也有不少媒体的许多版面配有漫画,但漫画的讽刺特质明显缺乏足够的锐度、深度和强度。
记得一位画漫画的朋友曾经慨叹,现在的漫画称看图释意更为准确。不能画得太抽象,只能直白,有时还得配上大量文字。究其原因,一则媒体觉得这样的快餐化漫画不费劲,而且往往是新闻的漫画版,不容易让人对号入座。说穿了,这是媒体规避风险的一种“理性”选择。
丁聪走了,他的那些漫画还在,在他执着的讽刺型漫画道路上,还有多少顽强的后继耕耘者?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