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清的妹妹 彭真的夫人张洁清:在伟人身后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彭真,却只有很少的中国人知道他的夫人张洁清。
以她的资质、德行、智慧和美貌,张洁清原本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脱颖而出的。但她却一直默默地生活在彭真身后。作为一代伟人的妻子,她向无怨言。彭真都为她叹惋不止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逝世前,彭真曾对孩子说,你们的妈妈是个有能力的人,是我耽误了她。
9年前的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隆重召开。开幕式后10分钟,车流从人民大会堂鱼贯而入北京医院,中共高层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共和国开国元勋九十岁的彭真祝寿。那一年,医院报了四次病危,然而彭真都不仅奇迹般地活过来,而且后来还荡舟湖上,亲自为张洁清撑船划桨。
据说,在医院的日子里,躺在病榻上的彭真一直与守在床边的张洁清执手相对。现在,彭真逝世已经4年了,彭真的灵堂还在,他和张洁清合影的大大小小的照片摆满家里各处,床头的挂历就一直停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张洁清依旧活在丈夫的氛围里,89岁了,但脸上的善意和清秀还没有消褪。
“担架花轿”入洞房
也许,当初的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就是被这种善意和清秀吸引住了。而当时,刚刚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毕业的张洁清,只知道自己要送一份秘密文件给身为高层领导干部的“魏先生”,她甚至没敢说话,就匆匆离开了。
张洁清出生在河北霸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兄弟姐妹共有十个,张洁清排行第二。本来,这位祖上曾在中南海居住过的大家闺秀是与革命无缘的。但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张洁清家不仅出了极力反对新思想的二叔张璧,也出了中共早期党员、全身投入革命的姑姑张秀岩。
张洁清崇拜并追随张秀岩,在经历了追捕、入狱后,她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张洁清从北平出发寻找革命,却在通向革命的路上和爱情不期而遇。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晋察冀分局书记、北方局党校校长的彭真对她的爱情表达,令年轻的张洁清忐忑不安。
革命者的爱情自是不同寻常。那一年的冬季,天气寒冷,彭真对因虐疾发烧卧病不起的张洁清以最朴素的方式定下婚约:“搬来和我同住吧,这样,我好照顾你。”一句普普通通的话,打动了张洁清。贺老总说,说办就办,不要扭扭捏捏!
于是,贺龙、聂荣臻、关向应、吕正操、姚依林、刘仁等立即派人找来一副担架,把张洁清送到了彭真的住处。大家一起吃了顿饭,算是举行了婚礼。张洁清以“担架”当“花轿”的故事成为当时晋察冀根据地人们传颂的一段美谈。
革命爱情二合一
交付给这简单结合的是漫长的、跌宕的一生,而张洁清处理复杂生活的法则十分简单,就是把爱情和革命合二为一,把帮助、照顾彭真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对彭真的感情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和对革命的忠诚。这位在1936年就由中共元老姚依林介绍入党的资深党员就这样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支点。这支点使她坚强,也使她贤惠,使她变得无怨无悔。
据称,这位名门望族的大家小姐是在敌人炮火的追击之下,在一间露天的破教室里,匆匆生下第一个孩子的。孩子刚刚落地,就被大衣一裹,和躺在担架上的妈妈一起上路,逃离敌人的追击。当时,看着抬担架的老乡走路十分困难,为了减轻重量,张洁清把盖在身上的被子扔了下去。只剩一条薄薄的军毯。冰天雪地里,张洁清落下了永远无法扔掉的腰腿疼。
张洁清带着战争给她终生的疼痛跟随着彭真,从延安、张家口、东北、晋察冀到北京。到了北京,张洁清家就一直住在那所喧闹的市区中寂静的小院里。身为解放前的望族之后、解放后的领导夫人,张洁清虽有大家之风,却无豪门之色。
几乎是每个见过张洁清的人都会感受到她身上自然显现的律己、平和、善意和适度。按规定,组织上两次准备给张洁清增加工资,而她却两次写报告,说明自己在彭真身边工作,对党和人民的贡献有限,要求组织上不必给她提级。所以,她的工资和相同情况的人相比,低了三四级。
同是“公民一个,党员一名”
到了北京后,张洁清先后在北京市委负责机要工作,后来,她又成为了彭真的专职政治秘书,彭真办公室副主任,1964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但代表只当了一届,张洁清就更进一步退出中国公开的政治生活。
在这点上,他们夫妻心有默契。1988年,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为推进中国干部年轻化进程,坚决地辞去了一切职务。从第一届时就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真1988年后甚至不再是一名全国人大代表。
彭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自己是“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在更多的时间里,张洁清更是“公民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在丈夫工作顺利的时候,她屈居身后,在丈夫受到挫折的时候,她坚定地沉默。她跟着丈夫蹲监狱,又跟着丈夫一起发配陕西商洛。在那里,他们在门前的一小块空地上,种了西红柿和茄子。直到1978年,他们带着在商洛的旧家具和破面缸重新回到北京,回到他们绿色葱茏的小院,回到久违的桌前。
投桃报李恩爱一生
彭真的办公桌还是他走前的样子,他房间的桌子和书柜还是呆在原来的地方。在这张桌前,彭真创造了在3个月内制订7部国家大法的奇迹。据悉,“文革”之初,彭真第一批被打倒,“文革”后最后一批回到北京。据不完全统计,关于他的批斗会开了二百多场,居于百官之首。不能工作的限制强化着他工作的渴望,在他刚刚恢复工作的那3个月里,人民大会堂的灯光彻夜不眠。
现在说起这件事,张洁清仍掩饰不住心中的自豪。她抚摸着带着彭真体温的桌子告诉记者,这张桌子别人从来不动。张洁清教育子女,不看、不碰上面放的东西,不接桌上的电话。张洁清自己也是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他们也曾经生过气。1964年,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但在消息正式公布前,彭真竟一丝风声没露。真到消息公布了,彭真才拿着一张试验的照片给张洁清看,为此,张洁清把彭真好个埋怨。
但这只是特例,几十年的夫妻,他们几乎没有过争执和疏远,他们的孩子为此感到温暖和自信,父母的恩爱,成为他们热爱生活的动力。据说,并非只是张洁清对彭真的关照和帮助,为公务已经日理万机的彭真也时时牵挂着妻子,他们在逆境中相互砥励,在日常生活中彭真也流露出点点滴滴、深情厚意。他经常把自己认为好吃的东西留给张洁清。也许并不是张洁清特别爱吃的,但这点滴中的真情让张洁清满足并至今回味。
了解彭真和张洁清的人都知道一幅绝美的照片———绿树连天,绿草满地永远在彭真身后的张洁清坐在轮椅上,彭真站在后面,推椅缓行。他们脸上的表情祥和、温暖、默契,像夕阳将落下,又像月亮初起。
那是用一生的爱情才能酿造出的表情。(注:文中有关资料由中央党史研究室黄小同、袁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