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昌衡的后人 四川都督尹昌衡:划过历史星空的彗星
历史上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好些风头狠劲、豪气干云的人物,看似惊天动地,能把乾坤倒转,但却如彗星一闪,转瞬即逝,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辛亥革命中,风云际会,27岁登上四川都督大位、随即远征西康凯旋而归的尹昌衡,就是这样一颗曾经非常耀眼的彗星。
留学日本 出长军校
尹昌衡出身成都一个教书先生之家,家贫,但从小从父读书,慨然有大志。这样的家庭出身的人,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都得走科举之途,一步一个台阶地考上去。但是,晚清时局转换,传统的科举之路,已经看不到光亮了。于是,尹昌衡决意改道,1902年18岁投笔从戎,考入四川武备学堂。
在那个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文笔,即使在武备学堂,文笔好、读书多的人,也被人高看一眼。很快,尹昌衡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日本留学,成为四川省官费生的一员。军校生只能学军事,于是,尹昌衡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经受了作为士官预备生的考验,然后考入士官学校步兵科。1909年,尹昌衡作为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第六期毕业生毕业。回国参加留学生考试,得步兵科举人(当年阎锡山也是步兵科举人)。
当年,海归回国,如果是大学本科生,一般都会得进士,而士官学校被视为专科生,所以,只得了举人。考试过后,尹昌衡被发派至广西督练公所,从事新军编练工作。跟相当多的留日学生一样,尹昌衡也已经加入了同盟会。但是否真的要回国革命,可是说不定。
此番,见只给他一个科长和教官职务,很是不平。同为士官学校的毕业生,蔡锷已经是督练公所的负责人、陆军小学的监督。尹昌衡又好酒,酒喝多了,就放言无忌,什么都敢说。经常借酒醉鼓吹革命,甚至有巡抚在的时候,也出言无状,拔出手枪,说他就是要革命。周围的人说他醉了,他说没醉,就是要造反。结果,差点就被当时的广西巡抚张鸣岐给办了。
就这样,在广西立脚不住,回到四川,依旧在督练公所办新军,依旧是科长兼教官。那个时候,士官生是宝贝,哪儿都抢着要。加上但凡是个人物,哪个没有点关系呢?回川之后,尽管尹昌衡依旧仗酒使性,胆子大,敢说话,百无禁忌,但境遇居然慢慢好了起来。
一次,四川新军成镇,开庆祝会。四川总督赵尔巽讲话,说要为川人庆,为川人贺。然而,话音未落,尹昌衡出列,举起指挥刀,冲赵尔巽行了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适才大帅所言,昌衡以为大谬不然!我看应该为川人悲,为川人吊!因为川军的军械都是落后的,是日本人淘汰下来的,而且川军统兵的人,都不懂军事。(四川新军十七镇统制是朱庆澜,非军校毕业)
还别说,赵尔巽还真有雅量,这样的顶撞,居然得到了他的赏识。为此,还特意去了一趟尹昌衡的寓所,想跟他谈谈。适逢尹不在,赵尔巽见到了尹昌衡写的一副对子:“爱花爱酒爱苍生,名士皮毛,英雄肝胆;至大至刚至仁勇,圣贤学问,仙佛精神。”令赵尔巽十分感慨,觉得此人异日必定是个将才。
赵尔巽不久后离开,还特别嘱咐其弟赵尔丰留意这个人才。所以,赵尔丰任命尹昌衡做陆军小学的监督(校长)。当时陆军小学正在闹学潮,尹昌衡进去之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学潮平息了。经常使酒骂座的尹昌衡,陡然升为川中高级将领。别看是陆军小学,但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军队当军官,作为校长,等于是这些毕业生的老师。
而且,作为一校之长,校园就是他说了算,尹昌衡有了自己的基地,而且跟川中袍哥来往密切,手握军权,当然被黑道所看重。不久,尹昌衡就成为袍哥的龙头大爷,拉出一股号称“大汉公”的公口山头。隐隐然,成为四川黑白两道通吃的大人物。
杀赵尔丰 一统四川
辛亥年,由于朝廷恶劣的铁路收归国有政策,激起川中民变。原来护理船督的王人文主张柔和应对,引起蛮横的朝廷不满,非得强硬对付不可,派来川督赵尔丰,承担的就是镇压使命,然而,朝廷的强硬政策,不但没有摆平事端,反而使得保路运动变成了武装反抗,袍哥趁势而起,遍地烽火。
武昌起义之后,保路变成革命,连端方带来的增援部队都反了,四川眼看保不住了。还算识相的赵尔丰于是交出政权,由保路运动领袖、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宣布四川独立,成立军政府,蒲殿俊做都督,尹昌衡做了有实权的军政部长。
他领导的袍哥团体大汉公,公开出来活动,军中好些官兵都是他的门徒,作为总舵把子,威风无限。蒲殿俊在保路运动中,靠了袍哥的支持,所以,对袍哥活动完全放任。这样一来,尹昌衡的势力就更大了,成都遍地的袍哥,头扎英雄结,挎刀带枪,奉的都是尹总舵把子的将令。
乱世是武人的天下,蒲殿俊这样一介书生,遍地是挟枪带棒之人,怎么可能镇得住?革命之初,原本就是让他撑门面的,不久,连门面都不要他撑了。没几天,成都发生兵变,乱兵大肆抢掠(有人说就是尹昌衡策动的)。混乱之中,都督一溜烟走了,出来维持秩序的尹昌衡,自然成了都督。在名义上,尹昌衡是革命党,所以,当年的四川也算是革命党的地盘。
但是,当年的四川,跟其他革命党打下来的地盘一样,政权不统一。成都有一个大汉川军政府,重庆也有一个蜀军政府,比较起来,重庆的革命党更加正宗些。而重庆的革命党人,对于镇压保路运动的赵尔丰恨之入骨。当时赵尔丰虽然交出了政权,但依旧待在成都,手边还有三千巡防营。
赵尔丰想走,无奈四川地面过于混乱,他凭着这点武力,走不出四川。况且,论起来,赵尔丰提拔过尹昌衡,于尹有恩。尹昌衡做了都督,赵尔丰心里还踏实一点。但是,赵尔丰没有想到,此时的尹昌衡,最想干掉的人就是他。革命党人不在乎恩义,更不在乎他们跟清朝大员之间的恩义。干掉了赵尔丰,就可以借他的人头立威,重庆的革命党人就没有话好讲,从而可以一统全川。
当然,动手开打,尹昌衡并没有十足把握。他的袍哥弟兄虽多,但真的打仗,未必顶用。成都是诸葛亮混过的地方,动智不动力,是国人最喜欢的境界。于是,凭着他们的交情,尹昌衡居然去面见赵尔丰,好听的话,说得入情入理,一大盆“米汤”,硬把赵尔丰这个老江湖、老宦场给哄住了。
当时清廷还没有退位,两人之间的话是这么说的,尹昌衡说,如果革命成功,他来保赵,如果革命失败,则由赵来保他。这样一说,不由得赵尔丰不信。于是,痛快地交出了这三千巡防营的指挥权,由尹昌衡保证他的安全。据说,怕赵尔丰不相信,俩人还对天盟誓。结果,尹昌衡收买了巡防营的头目,然后突袭赵尔丰的住所,把赵尔丰拿下,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处决了。还把赵尔丰的头,示众三天。直到今天,赵家人对川人深恨不已。
亲征藏军 大权旁落
杀了赵尔丰,尹昌衡声名大振。由此,重庆和成都两个政府得以统一。年方27岁的尹昌衡,做了全川的都督,登上了他个人事业的顶峰。这个时候,由于云南和贵州的起义政府,对四川遍地袍哥的乱局大有非议,而且,尹昌衡自己也感觉到,袍哥们没法控制,于是下令取消各地公口,导致袍哥从大得意变成大失意,愤愤不平。
恰好这个时候,西藏的喇嘛不满辛亥鼎革,派兵入侵川边里塘。川军从来不怕藏军,作为一个年轻军人,哪有不渴望建功立业的,尹昌衡毅然决定亲征,把都督交给他昔日的老师,也是士官学校先后的同学胡景伊代理。在他心里,一直觉得胡景伊是个老实人,而且做到副都督的位置,是由于他的提拔,不会对他不利的。到底年轻,心机不深,自己出征,连个后手都没留,军政大权就这样交出去了。
就这样,尹昌衡带了一个混成旅三千人马,外加一个戏班子(他是个川戏迷),而且还特聘清季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做顾问,进军川边。在进军途中,一边与一帮文人学士诗酒唱和,一边听戏,一高兴,还自己登台唱一嗓子,居然就把藏军给赶跑了。有人说,藏人其实已经被赵尔丰打怕了,而尹昌衡杀赵之后,把砍赵尔丰头的照片传遍全川,康边也看见过了。连赵尔丰都被尹昌衡杀了,藏军不由得不害怕,于是望风而逃。
直到民国后期,大渡河泸定桥边,还留着他当年远征的石碑。可是,等他回军之时,临时大总统已经成了袁世凯。袁世凯发布的命令是,任命胡景伊做四川都督,而尹昌衡却成了莫名其妙的川边经略使。自觉功高盖世的他,去找胡景伊评理,人家不见。手里头没多少兵,就是有气也无可奈何,只好无聊地待在成都,做他的经略使。
不久,尹昌衡奉调进京,原以为至少可以做一个将军府的将军,没想到到了北京却进了监狱。原来,袁世凯借口赵尔丰家人告状,要治他的罪。他哪里知道,袁世凯与赵家关系甚深,赵家人一定要出这口恶气,袁世凯只能办了尹昌衡。还好,据说因为段祺瑞说情,尹昌衡没有像赵尔丰一样,掉了脑袋。也因为司法独立,即使是袁世凯,也不便直接干预司法。
就这样,尹昌衡一直被关到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死掉,然后被人从监狱保出,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了。此后,中国政坛上,再也没有了尹昌衡的消息。其实,这个时候,尹昌衡才30岁出头,一个年少得志、豪气干云的人,年纪轻轻,就这样销声匿迹,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让人好生奇怪。
即使在四川,尹昌衡也是一颗政治彗星,出现时很是耀眼,但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