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姜山 枣庄市城市管理局姜山先进事迹

2017-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大家好!我叫姜山,现任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兼任市对口支援小坝乡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在2008年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持北川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仅

大家好!我叫姜山,现任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兼任市对口支援小坝乡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在2008年抗震救灾和对口支持北川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仅做了一些援建人员应做的工作,市委、市政府给予莫大的荣誉,我倍感荣幸和鼓舞。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立足岗位,履行职能,为枣庄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大家知道,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后汶川的惨烈景象,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当时,看到坍塌的山体、倒塌的房屋、深埋的群众、救援的部队,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心情始终难以平静。捐款、捐物…,能做的都做了,还能为灾区和受灾群众干点什么呢?

5月19日晚上九点,市建委连夜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建设厅紧急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灾区对口援建工作。会上,我主动请缨,要求到灾区、到一线去,承担起活动板房的建设任务。市建委党委当即研究决定,由我任指挥长组建赴川援建突击队,并展开了紧张的实战演练,确保队伍能拉得出、过得硬。在决心书中,我这样写到:我志愿申请加入援川突击队,在祖国和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挺身而出,随时听候命令,奔赴灾区,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带着市委刘玉祥书记"务必完成任务,务必带好队伍,务必保障队员安全"的嘱托,带着全市人民对灾区群众的关切之情,我匆匆踏上了援建的征程。

5月29日,我先期到达绵阳。这座四川第二大城市,看不到昔日的繁华,空气中充满了惊慌和恐惧。到达绵阳后,我没有休整,立即与山东省援川前线指挥部取得了联系,代表市委、市政府主动要求,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我们来完成。从此小坝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镇,进入了枣庄人民的视野。

小坝乡位于四川盆地与藏东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之中,海拔在840—3033米,地形险峻,道路稀少。地震发生后,进入小坝乡的道路被淹没在堰塞湖之中,小坝乡等12个北川关内乡镇与外界断绝联系,成为"孤岛"。人员伤亡情况、需要救助情况、援建工程量、建材储备情况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得不到任何信息。"就是背着干粮徒步走,也得走进小坝乡,摸清底数,争取早一天完成任务",这成为我们全体突击队员的一致信念。看到其他省市援建工作有序展开,想到灾区群众期盼的目光,而我们却只能等待、等待…,我就坐卧不安。为保证援建工作按计划进行,我提出组建先遣队,尽快进入小坝乡,熟悉地形,了解情况,为打通援建通道,开展援建工作做充分准备。通过多方联系协调,我终于在6月9日,与另一位突击队员,搭乘援建直升机,首批飞抵小坝乡。

看到山清水秀的小坝乡因地震变成残垣断壁,看到受灾群众住在彩条布搭成的窝棚里,我的心里像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就迫不急待地开展工作,冒着余震、塌方的危险,深入每个村寨勘测、摸底,了解受灾情况和当地物资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枣庄市对口援建小坝乡过渡性板房工作方案》,合理确定了板房援建数量、地址,并及时与小坝乡党委成立了援建临时指挥部,组织当地150名群众,调集2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大型施工器械,落实沙、石、水泥等物料200多吨,与小坝乡人民一起,开始了重建家园的工作。由于切入点找得准,组织协调到位,物资准备充分,为我市援建工作开展赢得了时间,奠定了基础。我们的援建工作受到了小坝乡群众的欢迎和拥护,老百姓都称我为"姜大爷",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地百姓对德高望重人的尊称,每当听到这一声声亲切的称呼,我心里总有一股暖暖的亲情在涌动。

由于工作繁忙,与家人的联系也逐渐减少了,从刚开始一天报一个平安,变成两天一次,甚至很多天一次。有一次,突发6级以上余震,导致小坝乡手机基站损坏,一个多星期手机没有信号。当信号恢复后,信息提示音持续响起,几乎都是妻子急切的询问:"怎么了?"、"没事吧?"。当我抽出时间拨通家里的电话时,妻子早已泣不成声…

当我市大批援建队员,踏着塌落巨石覆盖的山路,顶着随时可能滚落的悬石,冒生命危险赶到小坝乡时,板房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了70%。援建工作全面展开后,物资运输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我多次勘探路线,决定在绵阳设立中转站,再协调组织当地车辆转运到小坝乡。

但是,出入小坝乡全是山路,而且基本损坏,仅有的道路大多也是木棒和树枝铺设而成,路边就是万丈悬崖,而且余震不断,塌方、滑坡、滚石、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时常发生,路上随处可见被滚石砸坏的汽车,稍有不慎或运气不佳,就可能车毁人亡。

在这样的路上,我们每周要走2至3个来回。有一次,我们进入小坝乡开展测量工作,由于路面结冰,车子在转弯时发生了侧滑,向路边悬崖滑去。霎时车内的空气凝结了,没有任何声音,眼看着车子滑向悬崖,我心想完了、完了…。

好在车子滑到悬崖边时慢慢停住,我们才侥幸得以生还。像这样的经历有四、五次,同志们每次出入小坝乡,都有种死而复生的感觉,每次进出都要聚在一起吃顿饭,互祝平安。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输的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

2008年7月4日夜里十点,大雨瓢泼,余震造成禹里大桥再次封堵,运输钢梁的车队必须连夜返回绵阳,紧急卸车。协助我们援建的云南14军118团步兵2连的官兵,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入伍新兵,经过一天的超强度劳动,再也没有一点力气。此时,我和队员们刚刚结束繁重的施工,十分劳累,但情况紧急,不能有半点迟疑。我二话没说,跳到车上,打开车门,开始卸车。在我的感召下,60多名队员不顾疲劳,冲进雨中将重达30吨的钢梁全部抢卸下来。汗水和雨水湿透了全身,饥饿和疲劳忘在了脑后,一直忙到夜里十一点多。第二天早上四点,我们又照常出现在工地上。就是这样,600余吨钢材和大量援建物资,源源不断地绕行700多公里山路,经过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一车一车运到小坝乡,而且做到了零损毁,为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小坝乡是高海拔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达38度,紫外线灼得皮肤红肿起泡,晚上却只有十几度,而且湿度大,被子总是湿漉漉的,让人无法入睡。当地有种草蚊子,被它叮过的部位就会起个小脓包,奇痒无比,时间长了用手一挠就破,脓水流到之处皮肤就会感染发炎。

白天工作时流出的汗,晚上结成碱,加上蚊虫叮咬,每一名同志都是伤痕累累。同时,小坝乡余震频繁发生,有时一天能发生8次以上余震,最大可达6级,经常断水、断电、山体滑坡,生命时刻受到威胁。

恶劣的生存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远离家乡亲人产生的难以排解的心理孤独,使有的援建队员产生了思想波动。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加强与同志们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既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又关心他们的安全健康;既共同回忆在家时的幸福生活,又展望援建成功时的喜悦自豪,使大家保持了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良好精神状态。

说实话,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在那种情况下,我也感到痛苦、孤独和无助,身心疲惫,甚至走到崩溃的边缘,常常整夜整夜蜷在帐篷里睡不着觉。

但我是一队之长,我要是退缩了,这些人怎么办?援建任务怎么办?怎么向期盼我们凯旋归来的领导和全市人民交代?怎么向把自己引以为骄傲的妻儿和亲人交代?每到此时,我就找个没有人地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决心书里的誓言,把泪水默默咽下,重新找回自己心中不变的信念和责任。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精神,我挺住了,我们挺住了,圆满完成了援建任务,没有辜负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

2009年2月20日,我市实施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项目——小坝乡道路工程开工建设,这也是我们推进最困难的一个项目。小坝乡是北川县关内地区最大的乡镇,也是对外出入的必经之路。来往车辆多、人员多,道路交通压力大。

为保证道路建设质量,我们实施了封闭式施工,车辆定期放行。这样一来,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缓解压力、保证施工,我们一边组织人员加快进度,一边维护交通秩序。每天夜里轮流值班,防止过大车碾坏路基路面,并随时化解矛盾纠纷。

二月的高寒地区,夜里异常寒冷,在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情况下,我们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工程竣工。在实施灾后重建期间,我组织编制完成了小坝乡历史上第一部总体规划,按时完成了小坝乡农村住房维修加固任务和重建工作,制定了《小坝乡应对冰雪灾害应急预案》。

我们对口支援小坝乡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道路工程、给水工程、小坝乡中学、卫生院、文化站、垃圾站等7个援建项目全面完成,投资总额估算5695万元;创造了三天搭建43套成品板房,人均日完成19.

4平方米的建设记录;艰苦奋战57天,全面完成我市援建板房任务,并且一次性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小坝乡中学、小坝乡卫生院分别荣获绵阳市最高工程质量奖——"绵州杯"。

省援川办公室主任李关滨同志视察我市援建项目后给予高度评价,称枣庄援建工程非常有特色,代表了山东的水平。市建委抗震救灾指挥部因成绩突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抗震救灾英模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9月2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小坝乡灾后重建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市对口支援小坝乡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也标志着北川新县城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小坝乡百姓自发打出了"小坝人民铭记枣庄人民恩德"的标语,还给我们挂羌红、喝咂酒,孩子们唱起《感恩的心》这首歌,把羌族的最高礼节献给了我和我的援建队员。至今那宛转的歌声,幸福的笑容,连同小坝乡秀美的山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湿润着我的双眼,成为我今后更加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源泉。

灾难是瞬间的,而在灾难中形成的抗震救灾精神却是永恒的。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震,那里的人民正在承受着地震带来的痛苦,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果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唤,我仍将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成绩代表过去,荣誉激发干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枣庄,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