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把小美人鱼介绍到中国的老人(图)

2017-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平):2010年4月26日,当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开馆.从哥本哈根远道而来的小美人鱼铜像揭幕时,在北京有一位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格外激动.她和小美人鱼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讲这位情系小美人鱼老人苑茵的故事.苑茵说:"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勋给他,我陪他去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平):2010年4月26日,当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开馆、从哥本哈根远道而来的小美人鱼铜像揭幕时,在北京有一位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格外激动。她和小美人鱼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为您讲讲这位情系小美人鱼老人苑茵的故事。

苑茵说:“1988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授勋给他,我陪他去的(丹麦),(所)授勋(章)是跟(授予)安徒生的勋章一样的。”

说话的女士叫苑茵,今年91岁。她口中的“他”是她的丈夫叶君健,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和翻译家,也是第一位将《安徒生童话》系统全面无一遗漏地从丹麦文翻译成中文,并将安徒生本人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正因为这样,1988年,她们夫妇受邀访问了丹麦并接受了丹麦女王所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

苑茵说:“(听电视上)讲上海这个事,我就回忆起来。有时候睡不着觉啊,好像做梦一样。”

22年过去了,叶君健也过世了多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和丹麦小美人鱼铜像的到来,2个月来,苑茵的心情难以平复,思绪时不时地就会回到过去,回到那些初识小美人鱼的日子。

苑茵说:“小(美)人鱼是这样,她有高尚的理想,不自私,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苑茵第一次看到小美人鱼的故事是在丈夫翻译的书稿里。那是1949年,离家6年的丈夫回来了。除了几件旧衣服,带回来的就是大两箱子的书稿。6年的时间有5年叶君健都在英国剑桥攻读欧洲文学,书稿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其中就有《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里,叶君健则出生在中国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安徒生作过学徒工,当过配角演员,生活困苦。但是从小就酷爱文学,他一生未婚,一直在为孩子写东西。叶君健来自农民的家庭,小时侯一边帮家里喂猪割草,一边学习。

他精通英语、日语、丹麦语、挪威语、世界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酷爱文学。因为相似的出身和共同的爱好,叶君健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安徒生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越是了解,叶君健就越发急切地想把这部作品介绍到中国。

他曾告诉苑茵说:“中国也有很多民间的传说,(都是小时候)爸爸妈妈介绍的民间的东西,(当时)没有人写(成书)。(另外,当时在中国)欧洲的传说还没有,安徒生的童话主要写北欧(的故事),他觉得中国的孩子应该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可看)。所以他就开始翻译《安徒生童话》。第一是促进中国产生自己的儿童文学,第二,介绍给中国的孩子看一看北欧的生活。”

在剑桥留学的5年里,每个寒暑假叶君健都会来到丹麦,走访安徒生的故居,拜访丹麦当地人,潜心研究翻译丹麦文的《安徒生童话》。而这五年正是中国内战爆发的五年。由于战争,叶君健和苑茵失去了联系。战乱中,苑茵独自一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年迈的母亲和没有工作的姐姐,过的很辛苦。不过,丈夫翻译的《安徒生童话》让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