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忠]开封市长周以忠的功与过

2017-06-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开封市长周以忠被双规"根本不算新闻,因为早在一个多月前,市长被中纪委带走的消息已传遍古城的大街小巷.连街边卖臭豆腐的都知道"市长出事了".今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开封市长周以忠被双规”根本不算新闻,因为早在一个多月前,市长被中纪委带走的消息已传遍古城的大街小巷。连街边卖臭豆腐的都知道“市长出事了”。今天各网站将这条消息列为“新闻”显然不实事求是,应该叫“旧闻”,或者“有**特色的新闻”。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周以忠栽在了反腐倡廉的枪口下,有些人唏嘘不已,青春妙龄,清华硕士,能力出众,前途远大,一夜之间,红颜成为枯骨,璞玉变成板儿砖。没办法,谁叫你伸手了呢,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作为周市长治下的草民,见证了几任市长的从政历程。周市长虽然倒了,我们也没必要落井下石,还是想说几句公道话,也算是为这位倒下的年轻市长送送行,一路走好!

说句公道话,周以忠主政的这几年,是开封市发展最快的几年。开封历史就不说了,从民国到上世纪80年代,开封一直是河南省的一座重镇,其中尽管经历了50年代初省会的大搬迁,开封的地位仍举足轻重,这从开封的车牌字母可知,省会郑州是豫A,开封是豫B,排名第二。

然而从80年代开始,经过历任开封市长的辛勤努力,开封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一片糟糕,哀鸿遍野,以至于当90年代全国普遍出现国企职工下岗潮时,开封居然毫无压力,因为,开封的国企已经提前十年下岗完毕了。

记得当时有一位姓W的市长,后来好像还做过书记,在城区改造时明确规定街道旁盖楼不能超过三层,最好都盖平房。开封当时民间流行顺口溜“W**(市长大名)王八蛋,誓把开封变成县。”他的目的还真就达到了。所有来过的外地人都有共同的印象——太像县城了!当时的河南日报还曾刊登过一篇几千字的大稿《开封何时开封?》,登了整整一版。

开封真正开封,虽不能从周以忠任市长算起,但周主政的几年却是开封市发展最快的几年。这里面有几个因素。首先是开封的大环境得以改善。河南省政府自2005年以后启动了中原城市群计划,将大量的资金砸向了郑州和开封之间的78公里联接地带,这已经不是“摊大饼”,而是“下跳棋”,周以忠的这届政府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光有天时也不行,这就要说到市长的水平,以前的历任市长,都要提一个响亮的口号“**强市”,结果没有一个叫得灵的。

到了周以忠这一届,才发现开封的真正优势,既不是工业,也不是自然环境,而是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古朴的城市面貌(不排除受到了平遥古城开发成功的影响)。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周以忠号对了开封的脉。开封因水而兴,号称中国北方的“水城”。

东京梦华录,水浒传,开封有个包青天,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开封最大的资源。于是,开封市提出了重建北宋文化的设想,修缮明清城墙,恢复环城水系,重建历史老街区,提出要把城墙以内的开封城建成一个文化主题公园的设想。直到今天,开封这座深陷困境中的城市才算看到了一丝曙光。开封终于开封了!这一功劳当然不能都算在周以忠一个人头上,但作为这座城市的父母官,他功不可没。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功是功过是过。我想说的是,周以忠犯下罪行,但并非一无是处,毛主席还主张三七开,不能因为周以忠成了阶下囚,就抹杀他过去的功劳。写到这里,颇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中国的官场往往有两种人,一种人很能干,有胆有识,但也容易出事,洛阳的孙善武、开封的周以忠都是如此。

孙善武以铁腕开发洛南新区,洛阳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周以忠也为开封的发展撕开了一道口子。但是,他们都倒了。另一种人,尸位素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也无过,日子倒颇能过得安稳。

孙善武主政的时候,洛阳人一片骂声,倒台以后,新书记上任,人们又怀念起老书记来了,饭桌上听来一则笑话,新书记上任后,洛阳人撺掇着捐款把老书记保出来,虽是笑话,却颇能反映一部分民心民意。

与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相比,人们更怀念那些有能力的贪官,虽然他贪,但毕竟有所作为,老百姓也可从中受益。而后一种人,于百姓无利益可言,这也算是转型时期人们迫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