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别墅:风格混合、意味独特的古堡[组图]
【编者按】东方网连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与邬达克同时代—上海百年租界建筑解读》。
这是上海作家王唯铭的又一部有关上海历史与上海建筑文化的专著。
全书采取双线结构,于1918年流亡来到上海的拉斯洛·邬达克,在将近百年前的上海天空下,与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师们并行不悖地前行,他们有各自轨道,也有各自命运,而在他们设计的种种建筑的宏伟体量、壮丽风格背后,不仅有着上海租界的一路演进过程,还能够找到上海之所以是上海的那个城市密码。
在这个意义上,邬达克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中西方建筑设计师们,超前地回答了美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后来的一个提问:为什么上海是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19.孙科别墅:风格混合、意味独特的古堡
进入20世纪30年代,邬达克正同时精心地设计并建造着两个不同的建筑,对他来说,一个是用来安放他及家人肉身的自家别墅;另一个则是用来安放普天之下一切不安心灵的慕尔堂。
从正面看这栋别墅风格多样,融合了众多的建筑元素二楼的尖券门洞和科林斯小柱将时光拉回到了伟大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肉身重要,但不是绝对重要,心灵呢?心灵却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根本。笃信宗教的。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邬达克遭遇了资金方面的危机,尽管缺乏更多资料来详尽解说这次危机的严重性,但我们知道,倘若邬达克放任危机持续下去,那么,他便无法将自己最心爱的建筑形式之一的慕尔堂圆满完成。
在这生死攸关之际,邬达克的一个中国朋友向他伸出了援手,中国朋友便是其时中国政界的一个著名人物,他叫孙科,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长子。
历史同样没有详尽地记录这次援手的种种细节,但历史确切地记载了这样一个事实:为了感谢这次援手,邬达克先生将原本用来准备自己居住的那幢别墅,以几乎是馈送的价格转让给了孙科先生。
于是,诞生于1930年的这个古堡般建筑在城市地图上便不再标名为邬达克住宅,而是孙科别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