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盛简历简介(附照片)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70.08――1973.04,江苏省如东县生产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1973.04――1974.06,江苏省如东县委工作队队员.靖海公社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70.08――1973.04,江苏省如东县生产队长、大队团支部书记;

1973.04――1974.06,江苏省如东县委工作队队员、靖海公社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74.06――1977.06,江苏省如东县靖海公社党委副书记;

1977.06――1979.08,江苏省如东县拼茶区委副书记;

1979.08――1981.12,江苏省如东县新林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81.12――1984.04,江苏省如东县委常委、县农委主任;

1984.04――1985.10,江苏省如东县委副书记(1983.10―1985.07在合肥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专业脱产学习);

1985.10――1990.02,江苏省如东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县长;

1990.02――1991.12,江苏省如东县委书记;

1991.12――1992.12,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

1992.12――1993.03,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1993.03――1996.07,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6.07――1996.09,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

1996.09――2000.12,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1998.09―2000.07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科技经济与决策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0.12――2001.08,江苏省委常委,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08――2001.09,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2001.09——2003.01,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9.05—2002.10在江苏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3.01——2003.04,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组织部部长;

2003.04——2006.10,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2006.10——2007.01,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2006.10.30决定)、省政府党组书记;

2007.01——2010.05,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2010.05——2010.06,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

2010.06——,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在2007年01月31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补选为甘肃省省长。

在2008年01月26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甘肃省省长。

在2010年06月05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六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湖南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在2010年7月29日甘肃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接受徐守盛辞去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甘肃省委委员。

2010年7月19日上午,湖南省代省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作。徐守盛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7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把安全生产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肃查处安全事故和事故责任人,绝不心慈手软,谁对老百姓不负责,我们就要对他“不负责”。

徐守盛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湖南安全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全省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徐守盛强调,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任何时候都麻痹不得、大意不得。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安全生产,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对安全生产保持高度警惕。

一要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等行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二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三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坚决落实国务院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行业安全许可;各级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业管理部门,要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形成长效机制,切断非法利益链条,破除各种“保护伞”;要敢抓敢管,对事故查处、事故责任人,绝不心慈手软,谁对老百姓不负责,我们就要对他“不负责”。

四要加强煤矿瓦斯和水患、非煤矿山尾矿库、矿山采空区以及重点矿区矿业秩序混乱等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全面落实治理责任和措施。

五要积极推进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淘汰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加快省、市、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六要加强安全监管部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敢抓敢管、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安全监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