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徐悲鸿的画作欣赏
徐悲鸿八骏图
徐悲鸿,我国近现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他的原名是徐寿康。徐悲鸿在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小农村,他后来留学法国,回国之后主要从事与绘画相关的教育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八骏图》、《九州无事乐耕耘》、《巴人汲水图》等等。
《八骏图》其一图片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久负盛名。《八骏图》在中国已经成了徐悲鸿的代表,他的马真真是独步天下。《八骏图》画的是八匹骏马,它们在自由奔跑,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像活的一样。虽然徐悲鸿画的《八骏马》全画用的是墨水,丝毫没有着色,但是他画笔下的马竟比那些作色的马更像真正的马。八匹骏马自由奔跑,其中两匹骏马在前,六匹骏马在后面,前面两匹骏马中一匹向前奔跑,一只微微偏着头,好像在看后面的奔跑的马匹。后面的六匹骏马中有两匹骏马左右对视,四匹骏马奋勇上前,自由的奔跑在天地间。徐悲鸿《八骏图》中的马匹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的、快乐的奔跑。画中,马匹向上扬起的鬃毛,炯炯有神的眼睛,前后踢踏的步子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这马似乎不在画中,而是奔跑在大众的心里似的,它们被赋予了生机,《八骏图》的画法中西结合,不仅有中方的古典,也有西方的韵味。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绝世之作,这画成就了他,中国人谈论马匹,没有不知道他的。徐悲鸿《八骏图》中西结合,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徐悲鸿愚公移山图
徐悲鸿作为一位时刻关心民族存亡的画家,在一九四零年,抗日战争刚刚全面爆发后的第三年,他挥笔创作了《愚公移山图》这部作品,一时间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徐悲鸿的这部《愚公移山图》,也是以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为题材背景,通过神话故事中的愚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移山,不管山有多么大,也不管周围人嘲笑他不自量力,愚公要移山的决心却从未变过,来鼓励参加抗日的人民群众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
徐悲鸿愚公移山图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主题,徐悲鸿愚公移山图才变得极具现实意义。当时徐悲鸿创作这幅作品的真实背景是在南京、武汉以及广州三个主要大城市的沦陷之后。这时候的抗日作战形式已经非常紧张了,然而当时中国的处境却几乎正处在弹尽粮绝的地步,不管是作战还是生活用品,物资都十分匮乏。为了鼓励大家的士气,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便诞生了。
徐悲鸿的这部《愚公移山图》所属的绘画类别是国画,其大小为1.43x4.24米。目前这部作品被保留在北京市的徐悲鸿纪念馆中。在这幅图中,有很多身材魁梧的男子在开山刨土,每个人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样,同时,徐悲鸿也第一次在绘画风格上采用了全裸体的创作形式,可以说,《愚公移山图》是徐悲鸿的第一部具有“中西结合”特色的作品。
琴课 徐悲鸿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汉族1895年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他是中国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他所做的画非常漂亮,享誉世界,所做的国画更是浑然天成,被称为是“金陵三杰”之一。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病逝世,享年56岁。
徐悲鸿的《琴课》
徐悲鸿有很多的作品都是描绘他的妻子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徐悲鸿的《琴课》了,琴课描绘的是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是他一生的最爱,他画过很多的关于她的画像,琴课上面所画的就是蒋碧微在拉琴时的画面。当初这幅画一经展出,就轰动了整个巴黎,徐悲鸿在去看蒋碧微的时候将钱还有这幅画送给了蒋碧微,因为他知道她非常喜欢这幅画。这幅画用了比较温和的色彩,在上面我们饿一看到一位少女,她安静而甜美,她将自己的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小提琴上面。这幅画让人看过之后感觉非常的温暖,这就是徐悲鸿的《琴课》。在这幅画里我们不难看出,徐悲鸿对这位少女的深深的爱恋和欣赏。在1924年的时候,国家遇到了灾难,人们生活困苦不堪,当时正值徐悲鸿生活拮据、难以维持的时候,于是就将画给卖掉了,当时他的妻子很是伤心,但是却无可奈何。
徐悲鸿的《琴课》是他所做不多的人物画像之一,但是从上面我们不难看出他作画技巧的高超和审美的与众不同,整体上让人非常温暖,更包含着作画者深深地爱恋之情,很是珍贵。
[/!--empirenews.page--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汉族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市屺亭镇,原名徐寿康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他所做的国画浑然天成,花鸟画和山南水画也被人称颂,奔马图更是在国内享有盛誉。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1928年的时候,徐悲鸿开始创作《田横五百士》,1930年徐悲鸿田横五百士完成,整幅画讲述的是在刘邦登上帝位之后,起义的领袖田横去长安接受招安,整体画面比较悲壮。在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田横面色凝重的和百姓们挥手告别,他的脸上有着沉重、凄婉还有自信。田横害怕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作为臣子他不得不去,为了剩下的将士他不得不去,这一去能不能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壮士中很多人面色悲戚,有的人甚至伸出了双手挥动着似乎在告诉田横不要去,在最前面的一位受伤拄着拐杖的老人,脸上带着着急的表情整个人的身体都在向前倾斜着,仿佛是想再走近一点就一点点就可以抓住田横了,在画的上面我们还能看到一位老人和妇女带着一个孩子眼中含着悲伤望着田横。整幅画似乎都被悲伤的情绪给掩盖了,凄美而又温暖,他表现出了一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徐悲鸿在画《田横五百士》的时候正处于国家动乱的时候,人民生活痛苦,徐悲鸿的这幅画就是希望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正义,希望社会能够清明,由此可以看出徐悲鸿关心社会、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怀。
徐悲鸿风雨鸡鸣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画作,这幅画中是一只雄鸡站在山岩上扬首高唱,四周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快要到破晓时分。
徐悲鸿《风雨鸡鸣》图
画的左上角被徐悲鸿先生题字,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诗中的意思是说: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鸡叫声声盼着黎明的到来,我见到亲人了,怎能不叫我高兴呢?徐悲鸿画画时不论是画什么,都是有着寓意的。在这幅画作中徐悲鸿盼望着能与亲人的相聚。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他借画作来发泄心中的忧愤之情,徐悲鸿创作的雄鸡形态十分生动,灵气逼人,加上画作效果立体逼真,使人浮想无限。
徐悲鸿作画之时正是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时期,徐悲鸿想借用“风雨鸡鸣”这幅画中的含义,来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画中陡峭的山石旁边,是一丛墨竹,竹在中国是代表着不屈、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的。表达了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此画意境深远,点醒了一些当时正在沉睡着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爱国且肯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人,为民族解放奋勇抗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艺术家,对于此题材也是颇有好感。有不少画家开始模仿着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大多运用的主题内容与原作品基本是一致的,但处理手法有些改变,使画作有了其新意。
徐悲鸿纪念馆
一代画家徐悲鸿的纪念馆最早建立于一九五四年,其建造是在徐悲鸿故居的基础上改造的。当时的具体位置是位于北京市北京站的北侧东受禄街十六号。在一九六六年的时候,由于城市重新规划以及北京市发展的需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迁。后来,在一九八二年的时候,政府决定重新为徐悲鸿建造一个纪念馆,地址是北京市的新街口北大街五十三号。这一新的徐悲鸿纪念馆,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了。只不过限制了每天规定前来参观的游客。
徐悲鸿纪念馆
新的徐悲鸿纪念馆整体的占地面积为10885平方米,新馆的规模与老的徐悲鸿纪念馆相比,整体已经扩大了一倍。楼层一共有六层,分为地上和地下,其中地上有四层,地下有两层。新的徐悲鸿的纪念馆采用了青砖绿顶的这样一种建筑风格,与老馆相比,显得更清新淡雅,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肃穆。徐悲鸿纪念馆当前一共有七个陈列室。其中,徐悲鸿所创作的中国画代表作品主要陈列在一,二,七三个展览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愚公移山》、《牧童和牛》等等。
在徐悲鸿纪念馆的第三和第五个展览室,陈列的主要是徐悲鸿的油画代表作品。如《喜马拉雅山》等。在第四个展览馆,主要是对徐悲鸿这个人物生平经历的一些介绍,包括徐悲鸿的理想,家庭情况以及他和好朋友还有自己老师在一起的一些照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