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无锡豪宅 身家186亿 施正荣成新首富
北京时间1月13日5点左右,中国新的首富诞生。纽约交易所当日收盘时,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untech,代码“STP”)的每股达到34.02美元。其董事长兼CEO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也就是说,其最新身价达到了23.
1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6亿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合计130余亿人民币)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 其个人财富远超身家130余亿的荣智健
神话半个月赚了40多亿
无锡尚德目前总股本1.45亿股,按1月13日股价计算,市值49.22亿美元,合人民币近400亿元,成为中国海外上市民企中市值最大的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马杜说,“它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融入美国主流资本市场。”
2005年12月30日,施正荣曾在记者的提议下,首次拿着计算器对自己的身价进行了统计。当时的结果是,16.8亿美元。半月后,施的新身价达到了23.13亿美元,赚了6亿多美元,合计40多亿人民币。他说,“别人都说我是富豪,但我实际上没有感觉到与以前有什么区别。我还得照常上班、出差,拿的也是工资。”
创业
回国几十万美元起家
尚德招股书显示:2002年,尚德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实现净利润90万美元,2004年净利润达到1980万美元,而200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2000万美元。
无锡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谈学明指出,尚德在纽约上市后,外界说施博士是一夜暴富。“这是片面的,没有看到施博士这几年创业的艰辛。”2000年,在澳大利亚师从“太阳能之父”格林10多年的施正荣带着几十万美元回国创业。“现在想想风险还是蛮大的,当时要什么没什么。”
最初艰难时,尚德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才渡过难关。让他更难过的是,他从澳大利亚请回的两名“嫡系”由于看不到希望而离开了。“从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我都带头只拿1/4工资。”施正荣回忆说。
好在,施投身的是一个“发烫的产业”。2002年9月,尚德在无锡建成了第一条1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电池产量4年的总和。2003年6月、2004年初、2004年8月,施正荣又三次向董事会提交报告,建议扩充产能,并获得了批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产能的扩充使公司赶上2001年来全球太阳能产业的飞跃发展。”
前景
“太阳能”利润还将翻番
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在2004年发布了一份名为“火热的太阳能”的行业报告。报告称,“这个行业确实在咝咝发热,尽管它正在升空,但一点也不像泡沫。”2005年7月,里昂证券再次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尚德在国内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太阳能行业的公司,但早期介入的几个公司由于在战略上摇摆不定,而失去了市场机会。据尚德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其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2004年、2005年1-9月出口分别超过总销量的92%、82%,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澳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尤其是德国。
公司副总经理张维国说,“工厂天天加班,还是有货车等在工厂门口提货。”预计尚德公司今年销售额不低于18亿人民币,利润将达到5000万美元左右。
“绝招”
施正荣“快人一步”
原材料对太阳能公司的重要性犹如“粮食”一样。不过,施正荣已经快人一步,早在3年前,当时原材料还不紧张,施就参与援建了两家硅棒切片厂,并无偿给予帮助。如今切片厂则投桃报李,生产的硅片全部供应给尚德。2005年10月,尚德又与德国一家太阳能原材料供应商达成一个10年期的长期供货协议。
收益政府支持获10倍回报“如今以施博士为标杆的太阳能高新技术企业是无锡的一张名片。”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无锡市政府的帮助。
”施正荣介绍,创业之初,为凑足800万美元的资本金,他曾在投资人门口苦坐三个小时,连个人都没见到。正在那些拟出资公司犹豫不决时,当时无锡市分管工业的副书记甩一句话:“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
”于是,无锡国联、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小天鹅集团等多家企业纷纷出资。公司成立时,施正荣占25%股份,其中20%作为技术股,另外5%以现金支付。
而2005年初,无锡尚德扩张速度太快,依靠银行融资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打通资本市场。如果那些国有股东不愿退出,很可能影响公司上市计划。于是,无锡市主要领导动员当初出资的国有企业退出。谈学明副市长接受采访时认为,政府的风险投资分别取得了10-23倍的收益,远远超过了预期的回报,这种回报在国企中从无先例。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