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王晓东资料简历】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

2018-04-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晓东,河南新乡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41岁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跑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试图解密细胞凋

王晓东,河南新乡人,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41岁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跑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试图解密细胞凋亡的终极规律的人。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4月2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大会评选出新一届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王晓东和其他美国学者当选,在王晓东对外公布的个人简历中,人们赫然发现,41岁的生命科学家是河南省新乡市人。

幼年的王晓东与外公、外婆相依为命,由于家境困难,刚读完小学的王晓东就面临失学的危险,王晓东的外公王靖山是新乡市第三中学的英语教师,性情耿直,人缘很好,

1975年9月,王晓东凭借外公的关系进入当时的新乡市第三中学读初中。

因为“文革”的缘故,当时学校里的学习风气不是很好,;随着国家恢复高考,王晓东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基础很差,为了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王晓东下定决心,除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坚持自学数学和外语,好学的王晓东给很多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英语老师刘培兰连续3年教王晓东那个班的英语,她回忆说:“当时,晓东的穿戴很平常,貌不惊人,

但是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扎实的学习基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时候提问到他,(他)都能对答如流。新乡市第三中学原校长熊夫征说:“当时,王晓东的外公王靖山和我是同事,年龄相仿,王靖山是英语老师,王晓东从小就跟随姥爷生活。在校学习期间,他不仅能吃苦、爱劳动,做过许多好人好事,而且学习成绩突出,单科成绩总能保持在90分以上。”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在这3年里,王晓东刻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一致认为,初中时期的王晓东在班上是出类拔萃的,很会支配自己的时间,有着很强的创新求异思维能力。

在完成当前学业的同时,王晓东利用业余时间,在初中阶段就已经自学完成了全部高中课程,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报名参加了高考,出人意料地是,他的考试成绩比许多高中毕业生还要好,高考分数竟然超过了当年的大学录取分数线。

但王晓东没有急于成为一名少年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的学习基础更扎实,初中毕业后,王晓东进入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升入高中后,王晓东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排在年级前列。1980年,王晓东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

当时,王晓东的高考成绩已经达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因为王晓东喜欢生物专业,在老师们的劝导下,他还是选择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系。

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王晓东很快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明理睿智的品行赢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他不但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还经常参加学校里其他社团的活动,是一位学习、工作两不误的好学生。

大学毕业那年,王晓东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硕士研究生,然而,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美生化考试和申请”影响了王晓东的一生,经过学校推荐和美方严格的考试,王晓东成为当年北京师范大学惟一通过这项考试的学生,只读了一年研究生课程的王晓东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放弃读研,毅然选择了注定更加艰难的出国留学。

1985年,带着简单的行囊和对知识的渴求,王晓东只身赴美,3年后,他又考进得克萨斯州西南医学中心,并在那里拿到博士学位。随后,王晓东来到亚特兰大的埃莫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跟随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茨坦和迈克尔·布朗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6年,王晓东回到西南医学中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生命科学工作室,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取得了多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刊登在《科学》、《自然》等世界著名学术刊物上,成为国际上该领域的知名学者。

2000年,王晓东和助手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一种神秘的蛋白质细胞smac,这种细胞可以打破肿瘤的“坚硬堡垒”,诱使肿瘤细胞“自杀”,对研究治疗癌症的方法有重要帮助,当时,美国另一所高科技实验室也在做类似研究,但两个实验室的实验都有所欠缺。

王晓东果断决定改变实验方法,并先于对手完成了实验报告,最终成为smac细胞的发现者,一举成为世界级生命科学大师,年仅41岁即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从一名普通学子到现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就这样一路走来。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迄今获得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第一人,成为美籍华人生命科学家中的佼佼者,实属不易。

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专门为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布了一份新闻公报。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院长维尔登托尔指出:王晓东的当选,证明“他是美国顶尖研究人员之一”。

王晓东现阶段的研究重点是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途径和生物化学过程。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自毁”或程序性死亡机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自毁”机制出现问题与很多疾病的发病相关。王晓东曾发现了一些在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他的研究对于寻找癌症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新疗法有望起到重要帮助。

虽然已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家人都已在美国定居,但王晓东并没有忘记祖国,他经常回到中国高校进行科技交流。目前,他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兼职教授,复旦大学也聘请他担任讲学学者。

王晓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自己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他说,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作出的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决定是有远见卓识的,当初很多人都说,这些人将来不回来怎么办?邓小平好像讲过,只要有一部分人回来我们就值,即使不回来他们也能为中国作贡献。

王晓东一直积极为国内的科技发展出力,他每年都抽时间回国教书,和其他十几个在美国有教职的中国大陆留美学者组成了一个团队,为北大和清华等高校联合组织了一个名叫“bio2000”的研究生课程项目,这些课程的水平不比国外任何大学差,更别说为国内寄实验材料,帮助同行看稿子,王晓东随叫随到。

另外,我国决定在国内建立一个国家生命科学研究所,借鉴西方的先进体制,在科研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直接和国际接轨,为了帮助完成这项工作,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王晓东已经连续8次回国,王晓东说,我希望能把它建成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所,我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为祖国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王晓东曾向某报记者表示,自己不过是在具体的领域中比别人领先了一步。他介绍说,美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目前活跃着一大批华人科学家,他们中领导课题组或有自己实验室的不下1000人,是一支非常有影响的队伍。据统计,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中,目前有40%主要作者都是中国人。

王晓东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也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我们是华人,对中国的感情是无可替代的,一直想为中国做点事,海外学子不管有多大成就,不管离开祖国多长时间,祖国还是祖国。”

大学班主任武爱老师:“他的脑子很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强,做事很有条理,是一个很专业的学生,这是他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重要基础。”

大学同学嵇松扬:“在班上,他就是那种别人很难追上的学生,学习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其他同学有时候也能考到90多分,但这个90多分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其他同学可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准备复习,可他却可以很轻松地取得这个成绩,

而把其他的时间用在做实验等方面,他是一个在注重学习的同时又能兼顾全面发展的学生,我觉得,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首要原因来自他的做人,他不是一个很功利的人,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做事情不喜欢张扬,非常踏实,这对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2003年4月,王晓东和和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博士一同被聘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第一任所长。

中文名

    王晓东

国    籍

    美国

民    族

    汉

出生地

    河南新乡

出生日期

    1963年

职    业

    学者

毕业院校

    北京师范大学

主要成就

    2004年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