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拥有真实而巨大力量的人

2017-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电影<杨善洲>在全国上映后,票房收入1.4亿元,并获得了第十四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优秀男演员两项大奖.看过此部电影的人都知道,电影的成功在于它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杨善洲.为了反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影片摄制组专门到杨善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云南高原,进行现场调查,深入体验生活.在一个多月紧张的拍摄过程中,当地人民对杨善洲的深深爱戴感动着摄制组每一个人.2月13日.14日记者专访了电影<杨善洲>的导演董玲和两位编剧胡翰文.陈思青,听他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杨善洲--天山网讯(记者李菡报道)事实上,

电影《杨善洲》在全国上映后,票房收入1.4亿元,并获得了第十四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优秀男演员两项大奖。看过此部电影的人都知道,电影的成功在于它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杨善洲。

为了反映杨善洲的先进事迹,影片摄制组专门到杨善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云南高原,进行现场调查,深入体验生活。在一个多月紧张的拍摄过程中,当地人民对杨善洲的深深爱戴感动着摄制组每一个人。

2月13日、14日记者专访了电影《杨善洲》的导演董玲和两位编剧胡翰文、陈思青,听他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杨善洲——

天山网讯(记者李菡报道)事实上,刚接到拍摄任务时,董玲并不了解杨善洲。由于拍摄时间紧迫,她只是在网上查阅了他的事迹后,便赶往实地。“应该说,对于网上看到的材料我是有疑问的。尤其是他退休后决定去种树,难道真的没有一点私心?”董玲很坦然地回忆拍摄前的心情。

一身正气令人折服

然而,当董玲到达大亮山,站在瞭望塔上,看着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绿色时,当她与当地的百姓接触后,董玲不仅消除了质疑,而且完全被震撼了!“你知道么,在当地,人人都知道杨善洲。而且大家都众口一词说他好。在我们取材的过程中,百姓们总抢着发言。记得有一个村里的小干部,得知我们来取材时,当时是冲进我们所在的房间,要告诉我们杨善洲的事迹。”

董玲回忆,起初她们还会疑惑,这些人是不是受过杨善洲的提拔或是其他帮助。其实没有!杨善洲在任期间,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或老乡受过他提拔。对于大家的一致称好,董玲肯定地认为:“我想是因为杨善洲的‘正派’。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向‘正’,都敬佩‘正’。”

有一个素材让董玲印象深刻。在杨善洲病重期间,一位中年男子戴着墨镜在病房忙前忙后,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于是,董玲找到此人追问后才得知,原来在这位男子小时候,眼睛被当时一个官员家的小孩戳伤了,这个官员想逃脱责任,只是给了很少的医药费准备草草了事。

杨善洲得知后,拍案而起。他主持公道,不仅把这个孩子治疗眼睛的赔偿要回来,还对那个官员进行了法制教育。于是,在电影里有了这样一幕:在杨善洲的病床前,有一个中年男子给他递了一碗水……

一个知情重义的人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女儿就要结婚了,她给父亲写信,希望他能回家参加自己的婚礼。可眼瞅着婚礼时间就要到了,父亲还不见踪影,女儿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父亲没有出现。董玲说,杨善洲只给女儿回了一封信,要求女儿“不办婚礼,不收礼金”。

也许在当下的社会,很多人都会认为,杨善洲是一个厅级干部,有这样的行为不可思议。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对家人几乎太冷漠和不近情理。而董玲却不认同:“我特别能理解杨善洲的做法,而且完全认同,他是一个真正有心有肺、知情重义的人。”

董玲说,杨善洲的女儿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她丈夫写给父亲的信,“我们结婚两年了,我还没见过您一面,您什么时候能回家一趟啊?”这张发黄的信纸被杨善洲珍藏了30多年。事实上,杨善洲只是看似冷漠,其实心里一直装着家人。

还有一件让董玲极为感动的事,当年大女儿辍学的事成为杨善洲心中的痛,后来他便把另外两个孩子,还有大女儿的孩子接到自己住的地委宿舍里一起生活,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专心读书。“一个地委书记、一个男人,尽管自己的工作很忙很累,还依然事无巨细地照顾3个上学的孩子,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坚持学习,考上大学。”

杨善洲对自己的二女儿说,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我就给你5元钱买个锄头,让你去种地。自杨善洲的孙子上小学起,十几年里,他每年回家带几棵核桃树的小树苗,种在家中的院子里。当孙子考上大学时,他对孙子说,这片核桃树林是爷爷送给你的学费。

“其实,他关心自己的孩子是真正意义的爱。他是一个受中国传统教育很深的人。在他内心深处,子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成长,要自己有本事,不能总是依靠父母。”董玲感同身受地说。

他是我们入党的标杆

“我不是党员,我摄制组的7个编剧们也都不是党员。然而拍完这部电影后,大家都有了想入党的冲动。”电影《杨善洲》的编剧陈思青,一见到记者便开门见山地说。

据他回忆,电影开拍的第一场戏是《宣誓》,在场的群众演员有800多人,7个编剧也参与其中。当导演董玲请在场真正的党员举手时,大部分人都举手了,“真是太让人感慨了。”董玲说。

《宣誓》这场戏是新党员跟着杨善洲宣读入党誓词,老党员跟着重温誓词。然而,让董玲更为意外的是,在场的每位党员在宣读誓词时,都是目光如炬,非常严肃,他们把每句誓言都念得字正腔圆。“他们不需要排练,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当时,摄制组的每个人都被这些群众感动了。”

陈思青回忆说:“虽然拍完第一场戏后,我们有了入党的冲动,但杨善洲秘书的一番话,再一次触动了我们。他对我们说:‘我不是党员。虽然我在杨善洲老书记身边工作了6年,他就是我入党的标杆,但我离他的标准,还差得很远。哪天我努力好了,达到要求了,我会非常负责任地交上我的入党申请书。’”

“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难道不值得大家思考么?!”编剧胡翰文感慨地说,“杨善洲是我们父辈那一代人中的优秀代表。”

“我是充满着真挚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拍摄完这部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有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愫。因为杨善洲的故事时时刻刻都会打动你。”说到这里,董玲开始哽咽了,眼泪不由自主地溢出眼眶。电影拍摄完后,董玲去了杨善洲的坟冢前祭拜。对于董玲来说祭拜不只是敬畏,更多的是认同。

当董玲站在杨善洲的坟冢前,看到这座面积比一个大花盆大不了多少的小小黄土包,还有它身后的那片浩瀚壮观的林场时,有一分感慨涌上心头:这座普通的坟冢虽然很小,但埋在它之下的杨善洲本人,却像原子核一样,拥有着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