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 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会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周锐)首届国际中西文化比较研讨会12日至1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会议通过7场大会主旨发言和4个分会场的多轮次发言,就中西方文化中哲学、经济、艺术等方面的差异展开探讨。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教授在贺函中对大会的召开致以祝贺。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与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联合主办。据介绍国际中西文化比较协会成立于2010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和中国北京分别设有常驻办事机构。协会实行中西双会长制,现任中方会长为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辜正坤教授,西方会长为约翰·布莱尔教授(美国)。
哈佛大学研究教授、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在“以精神修为的方式实践儒家哲学”的主旨发言中倡导一种以精神性的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对话文明,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人类总体所面临的前途问题。
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则从中国古代哲学术语的现代阐释出发,指出在时空限制之中每一代人由于难逃“文化偏见”的影响而诠释角度各异。辜正坤教授通过梳理中西方文化产生的渊源与发展历程,认为中西方文化阴阳循环,互构互彰互进互抗,拼合互补,提倡文化“两不”原则,即不凌驾于他者之上,又不屈尊于他者之下,实现中西文化的对话与汇通。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经济层面的体现也受到与会者的关注。清华大学特聘高级研究员高珮义博士通过对中西经济史和中西经济学说史的抽样研究,指出中西除了在人的经济本性上高度一致之外,二者在具体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最大差异是:西方经济发展道路的主要目的是聚敛财富,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民生问题。具体到经济学文化上,西方经济学文化的核心则是利润本位,中国经济学文化的核心是就业本位。
在上述主旨发言外,4个分会场的发言和讨论同样内容丰富。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学者分别就“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思考:中国与西方”等十二个议题框架,展开集中论述和切磋。